替硝唑预防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摘要】 目的 研究替硝唑预防干槽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通过120例下颌阻生智齿拔除术后给予口服替硝唑片的方法预防干槽症,并与术后给予口服阿莫仙的方法对照。结果 应用替硝唑组干槽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口服阿莫仙组。结论 替硝唑具有较好地预防干槽症的作用。
关键词 替硝唑片 干槽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5-0433-02
干槽症是一种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实质上是骨创感染。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齿拔除后,发生率在10%~30%之间(国内报道为14.1%)。关于干槽症预防的研究从未间断。主要针对其发生机制,临床预防的方法大致有:基于多认为创伤及感染为主要原因,术前给予高锰酸钾液含漱;术中尽量减少创面、设法缩小拔牙创;抗生素全身或局部应用;碘仿等防腐消炎药局部应用。基于纤维蛋白溶解的理论,局部应用对羧基苯甲酸丙酯或抗血纤溶芳酸等,均有肯定的效果 [1] 。
, http://www.100md.com
我科自1998~2002年行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采用口服替硝唑片的方法预防干槽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科就诊的阻生齿患者120例,年龄在20~30岁,身体健康,无任何拔牙禁忌证者,术前1周未使用过抗生素,X线牙片排除完全性骨阻生或软组织阻生牙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本资料中对两组智齿的阻生类型、手术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证实两组间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智齿阻生类型和手术方法比较 (略)
从表1可见,A、B两组被拔除智齿的阻生类型以及手术方法均大体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60例,拔牙后给予口服替硝唑片,每日1次,每次1g(2片),连服3日;B组60例,拔牙后给予口服阿莫仙胶囊,每日3次,每次0.5g(2片),连服3日。所有患者拔牙前均控制好患牙炎症。拔牙均由同一名医师操作。手术采用标准外科手术 [1] 。手术时间从牙龈分离开始计,不超过半小时。术毕,未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未在创口置入任何局部用药。嘱患者术后有任何不适随时复诊。否则1周复诊检查。
, 百拇医药
1.3 干槽症诊断标准 (1)拔牙后2~4天创口明显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或下颌放射;(2)腐败型:牙槽骨壁有灰白色或灰黑色假膜,创内有腐败坏死物,有明显臭味;非腐败型:拔牙窝内容物无腐臭味;(3)骨壁有明显触痛。
1.4 对A、B两组被拔除智齿的阻生类型以及拔牙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两组干槽症人数及发生率见表2。
表2 干槽症人数及发生率略
表2显示:A组干槽症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临床观察表明,阻生智齿拔除后口服替硝唑片的干槽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11.7%)。两组中可能影响干槽症率的诸多因素,如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智齿的阻生类型、局部情况、拔牙方法以及手术时间均基本相同,证明口服替硝唑片具有较好的预防干槽症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2 干槽症实质是骨创感染。但其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等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1]。目前,一般认为感染和创伤是两大重要因素,拔牙创伤又为感染进一步创造了条件。由于至今未能从拔牙创中分离出特殊的致病菌,故多认为是一种由口腔内正常菌群的机会协同感染 [2] 。最近有资料表明,创伤是引起干槽症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发病的主要原因 是细菌,尤其是厌氧菌感染[3] 。厌氧菌以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为主。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替硝唑对厌氧菌有较高活性,对脆弱拟杆菌等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消化球菌等具抗菌活性,2~4mg/L的浓度可抑制大多数厌氧菌。替硝唑的硝基被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从而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替硝唑口服吸收完全,口服2g后达峰时间(Tmax)为2h,血药峰浓度(Cmax)为51mg/L。口服2g后24h、48h、72h血药浓度分别为19.0mg/L、4.2mg/L及1.3mg/L。口服每日给药1g,血药浓度可维持在8mg/L以上,在唾液中的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相仿。因此,口服替硝唑片之所以能有效地预防干槽症,其机制正是在于它对引起干槽症的混合菌中的优势菌—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以及吸收后,在血液和唾液中保持较高的浓度。
, 百拇医药
3.3 与在拔牙窝内置入抗生素或防腐消炎药的预防方法相比,口服替硝唑片不会干扰拔牙创的正常生理愈合过程,可以避免创口的延迟愈合。替硝唑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因系预防性用药,剂量不大,每日1次,应用时间短。在我们观察病例中,仅有2例出现恶心症状,停药后症状很快消失。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
2 耿温琦.下颌阻生智齿,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2.
3 孟庆荣,等.拔牙创干槽症致病因素的探讨.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10(4):218-220.
作者单位:200050上海电力医院口腔科
(收稿日期:2004-03-31)
(编辑 黄杰),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替硝唑片 干槽症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5-0433-02
干槽症是一种拔牙后常见的并发症,实质上是骨创感染。主要发生于下颌阻生齿拔除后,发生率在10%~30%之间(国内报道为14.1%)。关于干槽症预防的研究从未间断。主要针对其发生机制,临床预防的方法大致有:基于多认为创伤及感染为主要原因,术前给予高锰酸钾液含漱;术中尽量减少创面、设法缩小拔牙创;抗生素全身或局部应用;碘仿等防腐消炎药局部应用。基于纤维蛋白溶解的理论,局部应用对羧基苯甲酸丙酯或抗血纤溶芳酸等,均有肯定的效果 [1] 。
, http://www.100md.com
我科自1998~2002年行下颌阻生齿拔除术后采用口服替硝唑片的方法预防干槽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我科就诊的阻生齿患者120例,年龄在20~30岁,身体健康,无任何拔牙禁忌证者,术前1周未使用过抗生素,X线牙片排除完全性骨阻生或软组织阻生牙者。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各60例。本资料中对两组智齿的阻生类型、手术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证实两组间无差异性,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智齿阻生类型和手术方法比较 (略)
从表1可见,A、B两组被拔除智齿的阻生类型以及手术方法均大体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60例,拔牙后给予口服替硝唑片,每日1次,每次1g(2片),连服3日;B组60例,拔牙后给予口服阿莫仙胶囊,每日3次,每次0.5g(2片),连服3日。所有患者拔牙前均控制好患牙炎症。拔牙均由同一名医师操作。手术采用标准外科手术 [1] 。手术时间从牙龈分离开始计,不超过半小时。术毕,未用生理盐水冲洗创口,未在创口置入任何局部用药。嘱患者术后有任何不适随时复诊。否则1周复诊检查。
, 百拇医药
1.3 干槽症诊断标准 (1)拔牙后2~4天创口明显疼痛,为持续性,可向耳颞部或下颌放射;(2)腐败型:牙槽骨壁有灰白色或灰黑色假膜,创内有腐败坏死物,有明显臭味;非腐败型:拔牙窝内容物无腐臭味;(3)骨壁有明显触痛。
1.4 对A、B两组被拔除智齿的阻生类型以及拔牙方法进行对比分析。
2 结果
两组干槽症人数及发生率见表2。
表2 干槽症人数及发生率略
表2显示:A组干槽症率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3.1 临床观察表明,阻生智齿拔除后口服替硝唑片的干槽率为1.7%,显著低于对照组(11.7%)。两组中可能影响干槽症率的诸多因素,如患者年龄、身体状况、智齿的阻生类型、局部情况、拔牙方法以及手术时间均基本相同,证明口服替硝唑片具有较好的预防干槽症的作用。
, http://www.100md.com
3.2 干槽症实质是骨创感染。但其发生机制、预防和治疗等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1]。目前,一般认为感染和创伤是两大重要因素,拔牙创伤又为感染进一步创造了条件。由于至今未能从拔牙创中分离出特殊的致病菌,故多认为是一种由口腔内正常菌群的机会协同感染 [2] 。最近有资料表明,创伤是引起干槽症不可缺少的因素,但发病的主要原因 是细菌,尤其是厌氧菌感染[3] 。厌氧菌以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消化链球菌属为主。厌氧菌的硝基还原酶在敏感菌株的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替硝唑对厌氧菌有较高活性,对脆弱拟杆菌等拟杆菌属、梭杆菌属、梭菌属、消化球菌等具抗菌活性,2~4mg/L的浓度可抑制大多数厌氧菌。替硝唑的硝基被还原成一种细胞毒,从而作用于细菌的DNA代谢过程,促使细菌死亡。替硝唑口服吸收完全,口服2g后达峰时间(Tmax)为2h,血药峰浓度(Cmax)为51mg/L。口服2g后24h、48h、72h血药浓度分别为19.0mg/L、4.2mg/L及1.3mg/L。口服每日给药1g,血药浓度可维持在8mg/L以上,在唾液中的浓度与同期血药浓度相仿。因此,口服替硝唑片之所以能有效地预防干槽症,其机制正是在于它对引起干槽症的混合菌中的优势菌—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以及吸收后,在血液和唾液中保持较高的浓度。
, 百拇医药
3.3 与在拔牙窝内置入抗生素或防腐消炎药的预防方法相比,口服替硝唑片不会干扰拔牙创的正常生理愈合过程,可以避免创口的延迟愈合。替硝唑不良反应少见而轻微。因系预防性用药,剂量不大,每日1次,应用时间短。在我们观察病例中,仅有2例出现恶心症状,停药后症状很快消失。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
2 耿温琦.下颌阻生智齿,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82.
3 孟庆荣,等.拔牙创干槽症致病因素的探讨.临床口腔医学杂志,1994,10(4):218-220.
作者单位:200050上海电力医院口腔科
(收稿日期:2004-03-31)
(编辑 黄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