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445451
398例65岁以上老年患者的麻醉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8-0678-01

    近年来,老年人手术和麻醉数呈明显上升的趋势。我院2002年共手术2945例(局麻除外)。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398例,占总数的14%。而1997年手术2691例(局麻除外),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180例,占总数的7%。本文报告398例65岁以上老年病人的麻醉处理体会,并对有关问题进行简单探讨。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398例中(含急诊)男222例,女176例;平均年龄(72.64±5.36)岁,65~70岁118例,70~80岁233例,80岁以上47例,最大年龄为93岁。手术时间25~410min,平均手术时间(107.85±64.49)min。其中术前合并高血压112例,异常心电图249例,冠心病31例,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11例,哮喘2例,脑血栓8例及糖尿病3例。75岁以上几乎都合并有其他病。
, 百拇医药
    1.2 麻醉方法 入手术室后鼻导管吸氧,连续监测血压、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电图。气管内麻醉159例,以芬太尼、力月西或氯胺酮、琥珀胆碱行快速诱导插管。麻醉维持:吸入低浓度安氟烷或异氟烷,分次静注芬太尼和万可松。腹部及下肢手术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以1.5%的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高血压病人除外)试验量3~4ml,采取分次小量的注药原则。第一次用药量4~20ml。

    1.3 结果 159例静-吸复合麻醉,238例连续硬膜外麻醉,1例上肢手术采用臂从阻滞。其中62例静-吸复合麻醉有血流动力学变化,如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15例术毕自主呼吸恢复但通气量不足,均在手术室观察20~60min。2例带管回病房。1例拔管后因呼吸道梗阻,脉搏血氧饱和度急降至50%,幸尚未离开手术室,立即气管插管。1例拔管后回病室发生呼吸心跳骤停死亡。硬膜外麻醉中有231例阻滞效果完善(占96.7%),2例改为旁正中入路穿刺,2例更换间隙重新穿刺,失败改全麻的8例(占3.3%)。老年病人在硬膜外阻滞后易出现血压下降,有 时伴有心率减慢,血压下降10~20mmHg者占统计病人的59%,下降30~40mmHg者占32%,下降>50mmHg者占9%。1例术中发生明显呼吸抑制。均经对症处理后好转。
, 百拇医药
    2 讨论

    老年病人韧带钙化、骨质增生,术前多夹杂两种以上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痴呆、糖尿病等,增加了麻醉手术的危险性。本组硬膜外麻醉失败率3.3%。同时硬膜外腔容积缩小,椎间孔狭窄,因而麻醉平面易广,用药量应减少 [1]

    本组第一次剂量(包括试验剂量)4~20ml。下腹部、四肢及会阴部手术我们首选硬膜外麻醉。施行低位连续硬膜外阻滞的病例,虽然发生不同程度的血压下降,但因为发现及时,处理得当,均顺利完成手术。另外,即使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对呼吸的管理仍不容忽视。

    需要阻滞范围广,时间长的手术选用静-吸复合麻醉可以不受手术时间和范围限制,便于手术操作。力月西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对心血管系统影响小的特点,用于老年病人全麻诱导较为合适。伍用芬太尼后无一例病人出现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不良反应。同时我们也发现全麻后苏醒期间,由于麻醉转浅,气管导管刺激等因素使老年病人拔管期常发生不同程度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如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应采取适当措施预防和处理。
, 百拇医药
    王可杰等报道拔管后有80%的病人SpO 2 <95%的时间持续10min以上,反映老年人呼吸功能减退。高龄病人多并有呼吸储备功能不全 [2] 。老年病人手术后由于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手术创伤及患者个体差异的影响,即便拔管指征充分,仍不能确保万无一失。对循环和呼吸恢复不良的病例应给予一定时间的支持治疗,保障苏醒期的平稳过渡。无论采取何种麻醉方式,对老年病人的术中、术后监测非常重要,必要时采取有创监测。

    参考文献

    1 谢荣.麻醉学,第三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627.

    2 盛卓人.实用临床麻醉学,第三版.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624.

    作者单位:1110031辽宁省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 2辽宁省金秋医院

    (编辑维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