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S病原学探索的哲学思考
2002年末~2003年6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在我国及世界上许多国家扩散,国内外科学家倾入极大的热情探索其病原学,最终发现SARS是由一种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其发现过程曲折而迅速,有必要作一哲学思考。
1 SARS病原学的探索过程
1.1 衣原体假说 [1] 2003年1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接到广东的疫情报告,派出专家组,会同当地专家赴现场考察疫情。专家们发现这是一种与以往非典型肺炎不同的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情严重,专家们取得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了系列试验。至2月份,细菌(尤其是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军团菌)、钩端螺旋体、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麻疹病毒等病原体被一一排除。2月9日,专家们取得了2份病人的肺组织标本。2月15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及助手对肺组织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在100多张电镜照片中发现大量衣原体样颗粒。之后,专家们将应用免疫学方法,排除了已知的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等,表明病人肺组织中衣原体样颗粒不同于已知的衣原体,可能是一种新的衣原体样因子。2月18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发现。当时洪涛院士曾要求媒体公布时要“留有20%的余地”,但媒体却迅速报道:“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3月1~3日,专家们对这两例病人的尸解肺、肾、心、肝、脾组织电镜观察,再次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及其包涵体,未见其他病原体。3月4日,用病人尸解组织标本与6份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检测,5份血清标本阳性,说明恢复期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3月中旬,专家们在来自不同地区的7例尸解标本中,均发现了衣原体样颗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观察到同样的结果。以后在3例病人标本中,再次电镜观察时,又在同一视野中见到衣原体颗粒与冠状病毒颗粒。在防治SARS工作第一线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南山院士等医师,认为衣原体肺炎一般呈散发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病情不重,死亡率低,并且在应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即见特效,而SARS病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应用抗生素无效,不符合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钟南山院士认为病原体是一种未知的特殊病毒。3月24日,中国请求WHO专家组协助调查确定衣原体是否是SARS病原体,在WHO实验室网络的世界其他地区11个实验室均报告衣原体阴性。
, http://www.100md.com
1.2 副粘液病毒等假说 3月18日,香港科研人员在2例SARS病人标本中发现副粘液病毒颗粒,德国医师在1例SARS病人血标本中也发现副粘液病毒。法国里昂大学医疗中心病毒实验室负责人布律诺·利纳认为,副粘液病毒是导致SARS的原因之一。3月9日,德国对法兰克福的首例SARS病人咽拭子与痰标本中用电镜观察到副粘液病毒颗粒,但用针对副粘液病毒科中的多种病毒的PCR检测均为阴性。3月21日,加拿大科研人员在8例SARS病人中的6例标本中发现人类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
1.3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论 [2] 3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SARS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德国病毒学家克劳斯·施托尔(Klaus Stohr)组建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WHO的SARS项目实验室网络,其中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的共13个实验室。从3月17日开始,克劳斯·施托尔每天通过远程电信会议联系每一个实验室,互相通报实验结果、信息如基因序列、照片等,实现资源共享。3月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首例SARS病人痰液感染的Vero细胞中发现了冠状病毒。3月21日,香港大学也在SARS病人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同一天,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专家从SARS病人组织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对42例病人的血标本进行检测,40例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而30名正常人的血标本为阴性。以后在许多实验室均报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4月12日,加拿大全国疾病控制微生物研究室首次宣布破译了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该病毒基因有29736个碱基,与任何已知的人类和动物的病毒基因均不同。4月14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破译了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有29727个碱基,与加拿大报告的基本相同。4月15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完成了4个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测序,有3万个碱基,与加拿大、美国报告的序列基本一致。4月16日,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也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测序。4月16日,来自13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在日内瓦举行SARS会议,一致认定SARS是由一种以往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所致,WHO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 戴维·海曼在该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为SARS的病原体,该病毒被命名为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确定一种微生物引起某种疾病,必须满足科赫4要点:①必须在该疾病的每个病人体内发现这种微生物;②它必须能从宿主中分离出来,并能在纯培养物内生长发育;③将它接种于易感动物必须能再产生此病;④从致病的实验动物中必须分离出同样的微生物。由荷兰鹿特丹Erasmus医学中心证实了SARS病毒作为SARS的病原体所满足科赫4要点。4月至5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柳叶刀(Lancet)杂志、美国的科学(Sciˉenc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SARS病毒及其基因序列的论文,其中加拿大一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一篇,香港研究人员一篇,德国和美国一篇,克劳斯·施托尔一篇、加拿大与美国一篇。
, 百拇医药
1.4 追踪SARS病毒的来源 [3] 我国第1例SARS病人是一厨师。WHO专家组对最初900个SARS病人的职业分析中发现,食品商贩、厨师占5%,高于普通肺炎中这些职业的1%比例。这些均提示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食品。加拿大研究人员排除了SARS病毒来源于猪与鸡的可能性,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等与香港大学合作,筛查了多种动物种属的冠状病毒,如猫、蛇、犬、乌龟、青蛙、老鼠等,最后重点分析哺乳动物果子狸、猪獾、黄鲸、鼠獾、貉、海狸鼠、猫、兔这8个动物的25个标本,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的基因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有99%以上的同源性。对其他动物的冠状病毒S基因测序也发现,动物的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均有11个氨基酸变异点,电镜与血清学分析表明,动物的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有一定抗原相关性。动物的冠状病毒基因比SARS病毒基因多29个核苷酸,而这29个核苷酸只在广东早期一名SARS病人身上的冠状病毒中发现过,在其他病人中再未发现,说明动物的冠状病毒感染人后发生了变异。我国农业部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报告,在采集的59种动物的1700份标本中,在果子狸、蝙蝠、蛇、猴等数种动物的冠状病毒基因与SARS病毒基因完全一致。由此推测,SARS病毒极有可能来源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 http://www.100md.com
2 SARS病原学的探索的思考
2.1 必然性与偶然性 在人们探索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区别两种不同的因素,一种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另一种是构成过程的单个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前者是必然性,后者是偶然性。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而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非根本矛盾以及其他过程的影响决定的。在寻找SARS病原体的过程中,依据在两份病人的肺组织标本中观察到衣原体样颗粒,在5份病人血清标本中衣原体样颗粒的抗体阳性,不能认为衣原体样颗粒与SARS有因果关系。国内调查显示,成人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率43.7%,妇女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率52%,鹦鹉热衣原体在动物接触者中感染率较高,此外,尚有牛脑脊髓炎衣原体、豚鼠结膜炎衣原体、猫肺炎衣原体、羊牛流产衣原体、鸟疫衣原体、鼠肺炎衣原体等,也许有来源于动物的新衣原体感染人类。因此,正常人感染衣原体或血清中有衣原体抗体是常见的。仅对几个病人标本进行研究,并且未作正常人血清标本中衣原体样颗粒的抗体的对照,不能认为衣原体为SARS病原体。所以,在SARS病人中发现衣原体样颗粒,仅是一种偶然性,不具有必然性。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抗体在大量SARS病人中均存在,而在正常人中不存在,故具备了成为SARS病原体的必然性。如前所述,国内早期的3例病人标本中有冠状病毒颗粒,如当时不将其视为偶然性,扩大病例来源,在更多的标本中发现并及时报道,则可成为首次冠状病毒的发现者。
, 百拇医药
2.2 认识与实践 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于一个认识的证明,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在SARS开始流行时,钟南山院士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认为是由一种未知的新病毒引起的。然而,这一从实践得出的观点未能进一步转化为追踪病毒的统一认识。衣原体引起的肺炎一般呈散发性,流行的可能性少,大多病情轻,死亡率低,并且在应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即可特效,而SARS病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应用抗生素无效。如将衣原体作为SARS病原体,经不起临床实践的检验,说明这一认识是不客观的。在临床上,确定一种微生物作为新传染病的病原体,一般应具备以下4点:①该微生物引起的临床表现要符合新传染病的特征;②该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流行病学表现要符合新传染病的特征;③新传染病的病人在恢复期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④如前所述的科赫4要点。新型冠状病毒符合上述条件,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故为SARS的病原体。
2.3 归纳与演绎 归纳-演绎法是认识的逻辑方法之一。客观世界存在因果规律,客观事物存在着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一般事件要通过个别事件表现出来,通过对现象与个别事件的归纳,捕捉事物的本质。我国第1例SARS病人是一名厨师,最初900例SARS病人的职业中食品商贩、厨师比例高,加上广东这一SARS发源地的人群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传统习俗,这些现象均提示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食品。通过筛查了多种动物种属的冠状病毒,最终在果子狸、猪獾、黄鲸、鼠獾、貉、海狸鼠、猫、兔标本中发现与SARS病毒极相似的冠状病毒,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的基因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有99%以上的同源性。因此,SARS病毒有可能来源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这种逻辑归纳方法使人们尽快地通过现象捕捉到事物的本质。
, 百拇医药
2.4 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同一客观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事物的本质是其内部特殊矛盾构成的内部联系,而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显现为现象有一个过程。在SARS出现时,根据其发热、咳嗽、肺部X线表现与血白细胞不高等现象,国内称之为“非典型肺炎”,然而,这一名称在过去教科书中已经存在,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非典型肺炎”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均不能唯一特定地、确切地反映本次 流行的这一新出现的、烈性的、严重的传染病。根据SARS的肺部病理表现 [4] ,本质上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显著不同,有肺泡上皮大量脱落、肺泡内渗出物机化,炎细胞浸润少,恢复期有肺纤维化,所以不能称之为“肺炎”。而创造一个新病名、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更能反映这一疾病的本质与唯一特定性。
2.5 科研的系统工程方法与传统工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极速膨胀,科学研究对象也愈加庞大。传统工程方法有分散性、无组织性、重复性,研制周期长,造成浪费。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的、适应大系统的系统工程方法,将错综复杂的问题变成千上万参加者的具体任务,再将这些具体任务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研制周期短、能协调运转的实际系统,并使每个子系统成为大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系统工程方法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反馈控制、最优化的优点。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有2万多家公司、120所大学、400万人参加,是系统工程方法的范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则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成功实施系统工程方法的范例。艾滋病的研究是传统工程方法,从发现病人到确定HIV病毒用了6年。在SARS病原学研究中,WHO组建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参加的WHO的SARS项目实验室网络,各实验室分工明确,采集世界各地病例的标本,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结果相互验证。从2003年3月17日到4月17日,用了短短的1个月,就确定了SARS病毒及其基因序列,其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此前,病毒学界各实验室通常为谁是第一个发现病原体而激烈竞争,常相互保密科研信息,信息与样本的共享是不可想象的事。由于SARS的非典型症状,使最初对病原体的筛查要从一个很大的范围入手,排除已知的可能引起此种症状的各种病原体,如衣原体、副粘液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这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验证。如一小组用免疫组化与血清学方法排除病原体,另一小组用电镜观察排除病毒,第三组用核酸检测方法排除病原体,这样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与经费,由多个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法相互验证,使结果更加可靠;从世界各地病例的研究中得出统一的结论,迅速地揭示SARS病原体及其特征。在这一系统工程方法的实施中,实验室间合作的阻力来自于对成果的竞争,克劳斯·施托尔建议成果公平分享,由各国同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4篇论文。由此可见,系统工程方法有极大的优越性。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郑灵巧.破译病因之谜.健康报,2003年4月7日.
2 照日,文清,峡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初步查明.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4月17日.
3 峡江.SARS病毒可能源于野生动物.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5月29日.
4 纪小龙.人肺怎会受到SARS重创.健康报,2003年5月28日.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 黄河), http://www.100md.com
1 SARS病原学的探索过程
1.1 衣原体假说 [1] 2003年1月,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接到广东的疫情报告,派出专家组,会同当地专家赴现场考察疫情。专家们发现这是一种与以往非典型肺炎不同的烈性传染病,其传染性强,病情严重,专家们取得病人血清标本进行了系列试验。至2月份,细菌(尤其是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军团菌)、钩端螺旋体、支原体、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麻疹病毒等病原体被一一排除。2月9日,专家们取得了2份病人的肺组织标本。2月15日,中国疾病控制中心病毒学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洪涛及助手对肺组织标本进行电镜观察,在100多张电镜照片中发现大量衣原体样颗粒。之后,专家们将应用免疫学方法,排除了已知的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等,表明病人肺组织中衣原体样颗粒不同于已知的衣原体,可能是一种新的衣原体样因子。2月18日向社会公布了这一发现。当时洪涛院士曾要求媒体公布时要“留有20%的余地”,但媒体却迅速报道:“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基本可确定为衣原体”。3月1~3日,专家们对这两例病人的尸解肺、肾、心、肝、脾组织电镜观察,再次见到衣原体样颗粒及其包涵体,未见其他病原体。3月4日,用病人尸解组织标本与6份患者恢复期血清进行免疫荧光检测,5份血清标本阳性,说明恢复期血清中存在特异性抗体。3月中旬,专家们在来自不同地区的7例尸解标本中,均发现了衣原体样颗粒,在组织培养细胞中观察到同样的结果。以后在3例病人标本中,再次电镜观察时,又在同一视野中见到衣原体颗粒与冠状病毒颗粒。在防治SARS工作第一线的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钟南山院士等医师,认为衣原体肺炎一般呈散发性,流行的可能性不大,病情不重,死亡率低,并且在应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即见特效,而SARS病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应用抗生素无效,不符合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征。钟南山院士认为病原体是一种未知的特殊病毒。3月24日,中国请求WHO专家组协助调查确定衣原体是否是SARS病原体,在WHO实验室网络的世界其他地区11个实验室均报告衣原体阴性。
, http://www.100md.com
1.2 副粘液病毒等假说 3月18日,香港科研人员在2例SARS病人标本中发现副粘液病毒颗粒,德国医师在1例SARS病人血标本中也发现副粘液病毒。法国里昂大学医疗中心病毒实验室负责人布律诺·利纳认为,副粘液病毒是导致SARS的原因之一。3月9日,德国对法兰克福的首例SARS病人咽拭子与痰标本中用电镜观察到副粘液病毒颗粒,但用针对副粘液病毒科中的多种病毒的PCR检测均为阴性。3月21日,加拿大科研人员在8例SARS病人中的6例标本中发现人类偏肺病毒(metapneumovirus)。
1.3 新型冠状病毒的结论 [2] 3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SARS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德国病毒学家克劳斯·施托尔(Klaus Stohr)组建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WHO的SARS项目实验室网络,其中包括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荷兰的共13个实验室。从3月17日开始,克劳斯·施托尔每天通过远程电信会议联系每一个实验室,互相通报实验结果、信息如基因序列、照片等,实现资源共享。3月18日,在德国法兰克福的首例SARS病人痰液感染的Vero细胞中发现了冠状病毒。3月21日,香港大学也在SARS病人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同一天,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专家从SARS病人组织标本中分离出新型冠状病毒,对42例病人的血标本进行检测,40例为新型冠状病毒阳性,而30名正常人的血标本为阴性。以后在许多实验室均报告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4月12日,加拿大全国疾病控制微生物研究室首次宣布破译了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该病毒基因有29736个碱基,与任何已知的人类和动物的病毒基因均不同。4月14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宣布破译了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序列,有29727个碱基,与加拿大报告的基本相同。4月15日,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完成了4个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测序,有3万个碱基,与加拿大、美国报告的序列基本一致。4月16日,香港大学与香港中文大学也完成了新型冠状病毒株的基因测序。4月16日,来自13个实验室的科学家在日内瓦举行SARS会议,一致认定SARS是由一种以往从未在人类身上发现过的新型冠状病毒所致,WHO负责传染病的执行干事 戴维·海曼在该日宣布,新型冠状病毒为SARS的病原体,该病毒被命名为SARS相关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 coronavirus,SARS-CoV)。确定一种微生物引起某种疾病,必须满足科赫4要点:①必须在该疾病的每个病人体内发现这种微生物;②它必须能从宿主中分离出来,并能在纯培养物内生长发育;③将它接种于易感动物必须能再产生此病;④从致病的实验动物中必须分离出同样的微生物。由荷兰鹿特丹Erasmus医学中心证实了SARS病毒作为SARS的病原体所满足科赫4要点。4月至5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柳叶刀(Lancet)杂志、美国的科学(Sciˉence)杂志上发表了有关SARS病毒及其基因序列的论文,其中加拿大一篇,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一篇,香港研究人员一篇,德国和美国一篇,克劳斯·施托尔一篇、加拿大与美国一篇。
, 百拇医药
1.4 追踪SARS病毒的来源 [3] 我国第1例SARS病人是一厨师。WHO专家组对最初900个SARS病人的职业分析中发现,食品商贩、厨师占5%,高于普通肺炎中这些职业的1%比例。这些均提示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食品。加拿大研究人员排除了SARS病毒来源于猪与鸡的可能性,深圳市疾病控制中心等与香港大学合作,筛查了多种动物种属的冠状病毒,如猫、蛇、犬、乌龟、青蛙、老鼠等,最后重点分析哺乳动物果子狸、猪獾、黄鲸、鼠獾、貉、海狸鼠、猫、兔这8个动物的25个标本,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的基因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有99%以上的同源性。对其他动物的冠状病毒S基因测序也发现,动物的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均有11个氨基酸变异点,电镜与血清学分析表明,动物的冠状病毒与SARS病毒有一定抗原相关性。动物的冠状病毒基因比SARS病毒基因多29个核苷酸,而这29个核苷酸只在广东早期一名SARS病人身上的冠状病毒中发现过,在其他病人中再未发现,说明动物的冠状病毒感染人后发生了变异。我国农业部冠状病毒疫源调查组报告,在采集的59种动物的1700份标本中,在果子狸、蝙蝠、蛇、猴等数种动物的冠状病毒基因与SARS病毒基因完全一致。由此推测,SARS病毒极有可能来源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
, http://www.100md.com
2 SARS病原学的探索的思考
2.1 必然性与偶然性 在人们探索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区别两种不同的因素,一种是事物发展的总方向,另一种是构成过程的单个具体事件,这些事件可以发生,也可以不发生。前者是必然性,后者是偶然性。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而偶然性是由事物内部非根本矛盾以及其他过程的影响决定的。在寻找SARS病原体的过程中,依据在两份病人的肺组织标本中观察到衣原体样颗粒,在5份病人血清标本中衣原体样颗粒的抗体阳性,不能认为衣原体样颗粒与SARS有因果关系。国内调查显示,成人肺炎衣原体抗体阳性率43.7%,妇女的沙眼衣原体感染率52%,鹦鹉热衣原体在动物接触者中感染率较高,此外,尚有牛脑脊髓炎衣原体、豚鼠结膜炎衣原体、猫肺炎衣原体、羊牛流产衣原体、鸟疫衣原体、鼠肺炎衣原体等,也许有来源于动物的新衣原体感染人类。因此,正常人感染衣原体或血清中有衣原体抗体是常见的。仅对几个病人标本进行研究,并且未作正常人血清标本中衣原体样颗粒的抗体的对照,不能认为衣原体为SARS病原体。所以,在SARS病人中发现衣原体样颗粒,仅是一种偶然性,不具有必然性。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抗体在大量SARS病人中均存在,而在正常人中不存在,故具备了成为SARS病原体的必然性。如前所述,国内早期的3例病人标本中有冠状病毒颗粒,如当时不将其视为偶然性,扩大病例来源,在更多的标本中发现并及时报道,则可成为首次冠状病毒的发现者。
, 百拇医药
2.2 认识与实践 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实践对于一个认识的证明,往往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在SARS开始流行时,钟南山院士根据疾病的临床特征,认为是由一种未知的新病毒引起的。然而,这一从实践得出的观点未能进一步转化为追踪病毒的统一认识。衣原体引起的肺炎一般呈散发性,流行的可能性少,大多病情轻,死亡率低,并且在应用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后即可特效,而SARS病人病情严重,死亡率高,应用抗生素无效。如将衣原体作为SARS病原体,经不起临床实践的检验,说明这一认识是不客观的。在临床上,确定一种微生物作为新传染病的病原体,一般应具备以下4点:①该微生物引起的临床表现要符合新传染病的特征;②该微生物引起疾病的流行病学表现要符合新传染病的特征;③新传染病的病人在恢复期的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④如前所述的科赫4要点。新型冠状病毒符合上述条件,经得起临床实践的检验,故为SARS的病原体。
2.3 归纳与演绎 归纳-演绎法是认识的逻辑方法之一。客观世界存在因果规律,客观事物存在着本质与现象、一般与个别的辩证关系。本质要通过现象表现出来,一般事件要通过个别事件表现出来,通过对现象与个别事件的归纳,捕捉事物的本质。我国第1例SARS病人是一名厨师,最初900例SARS病人的职业中食品商贩、厨师比例高,加上广东这一SARS发源地的人群有食用野生动物的传统习俗,这些现象均提示SARS病毒来源于动物食品。通过筛查了多种动物种属的冠状病毒,最终在果子狸、猪獾、黄鲸、鼠獾、貉、海狸鼠、猫、兔标本中发现与SARS病毒极相似的冠状病毒,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出的冠状病毒的基因与人类SARS病毒基因有99%以上的同源性。因此,SARS病毒有可能来源于果子狸等野生动物,这种逻辑归纳方法使人们尽快地通过现象捕捉到事物的本质。
, 百拇医药
2.4 本质与现象 本质与现象是同一客观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事物的本质是其内部特殊矛盾构成的内部联系,而现象是本质的外部表现。本质显现为现象有一个过程。在SARS出现时,根据其发热、咳嗽、肺部X线表现与血白细胞不高等现象,国内称之为“非典型肺炎”,然而,这一名称在过去教科书中已经存在,是指由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病毒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炎,“非典型肺炎”或“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均不能唯一特定地、确切地反映本次 流行的这一新出现的、烈性的、严重的传染病。根据SARS的肺部病理表现 [4] ,本质上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非典型肺炎显著不同,有肺泡上皮大量脱落、肺泡内渗出物机化,炎细胞浸润少,恢复期有肺纤维化,所以不能称之为“肺炎”。而创造一个新病名、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更能反映这一疾病的本质与唯一特定性。
2.5 科研的系统工程方法与传统工程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量的极速膨胀,科学研究对象也愈加庞大。传统工程方法有分散性、无组织性、重复性,研制周期长,造成浪费。以计算机、互联网为基础的、适应大系统的系统工程方法,将错综复杂的问题变成千上万参加者的具体任务,再将这些具体任务综合起来形成一个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合算、研制周期短、能协调运转的实际系统,并使每个子系统成为大系统的有效组成部分。系统工程方法具有整体性、目的性、反馈控制、最优化的优点。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有2万多家公司、120所大学、400万人参加,是系统工程方法的范例。“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则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成功实施系统工程方法的范例。艾滋病的研究是传统工程方法,从发现病人到确定HIV病毒用了6年。在SARS病原学研究中,WHO组建全球10个国家和地区、13个实验室参加的WHO的SARS项目实验室网络,各实验室分工明确,采集世界各地病例的标本,互通信息,资源共享,结果相互验证。从2003年3月17日到4月17日,用了短短的1个月,就确定了SARS病毒及其基因序列,其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此前,病毒学界各实验室通常为谁是第一个发现病原体而激烈竞争,常相互保密科研信息,信息与样本的共享是不可想象的事。由于SARS的非典型症状,使最初对病原体的筛查要从一个很大的范围入手,排除已知的可能引起此种症状的各种病原体,如衣原体、副粘液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这需要多种方法相互验证。如一小组用免疫组化与血清学方法排除病原体,另一小组用电镜观察排除病毒,第三组用核酸检测方法排除病原体,这样极大地节省了时间与经费,由多个不同的实验室用不同的方法相互验证,使结果更加可靠;从世界各地病例的研究中得出统一的结论,迅速地揭示SARS病原体及其特征。在这一系统工程方法的实施中,实验室间合作的阻力来自于对成果的竞争,克劳斯·施托尔建议成果公平分享,由各国同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4篇论文。由此可见,系统工程方法有极大的优越性。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郑灵巧.破译病因之谜.健康报,2003年4月7日.
2 照日,文清,峡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病原初步查明.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4月17日.
3 峡江.SARS病毒可能源于野生动物.中国医学论坛报,2003年5月29日.
4 纪小龙.人肺怎会受到SARS重创.健康报,2003年5月28日.
作者单位:210029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 黄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