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355
肝胃百合汤治疗胃脘痛86例临床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5-0437-02

    近几年来,笔者选择愿意服中药的胃脘痛病人,借鉴母校湖南中医学院著名老中医夏度衡教授从肝论治胃脘痛的经验,以肝胃百合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86例,疗效满意。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86例中,男32例,女54例;年龄14~69岁;干部38例,职工14例,农民16例,教师8例,个体户8例,学生2例;病程短者1月余,最长者30余年。均为门诊病人。

    1.2 诊断依据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胃脘痛的诊断依据:胃脘部疼痛,常伴有痞闷或胀闷、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上消化道钡餐X线或纤维胃镜检查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本组病例经B超排除肝胆疾患,且不包括消化道恶性肿瘤。
, http://www.100md.com
    2 治疗方法

    2.1 肝胃百合汤组成 百合15g,甘草6g,柴胡10g,郁金10g,乌药10g,川楝子10g,黄芩10g,丹参10g。功用:疏肝理气和胃。

    2.2 随辨证加减 肝胃气滞,即为基本方适应证,不另加减;肝胃郁热,加蒲公英15g或左金丸;脾胃虚寒,去黄芩加党参30g,良姜6g;脾胃气虚,去黄芩加党参30g或红参10g,黄芪15g,升麻10g;寒热相杂,先加蒲公英15g,良姜6g,以寒热并调,待热除后则按脾胃虚寒型治疗。

    2.3 随兼症加减 吞酸,加生牡蛎或瓦楞子30g;嘈杂,加沙参15g;得碱痛减者,加乌梅15g或五味子15g;刺痛不移,加桃仁10g;大便色黑如柏油,加生蒲黄10g(包煎);胃脘挛急而痛,加白芍10g;腹胀,加枳实10g;呕吐,加法夏6g;便秘,加火麻仁15g等。

    2.4 服药方法 每日1剂,水煎,煎两次混合,分早、晚2次饭后30min服,20日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有关胃脘痛的疗效判定。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脘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它症状减轻,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好转;未愈:症状无改善,检查无变化。

    3.2 治疗结果

    86例治愈38例,好转4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4.1%。其中以脾胃气滞和肝胃郁热型患者病程最短,寒热夹杂型疗程最长,疗效亦最差。脾胃虚寒或气虚型居其中。无效病例均为寒热夹杂型,始服几剂尚有效,但继续用药则疗效不显,胃痛复发如初,加用西药治疗而获效。86例患者在服用此方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有明显的毒副作用。

    4 病案举例

    患者,女,35岁,已婚。1998年3月15日初诊。胃脘痛12年余,常因饮食不慎或情绪波动而发病,曾多次做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历用中药、西药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未能痊愈。近年来终日胃脘隐隐胀痛,晨起呕吐清涎,进食易呕吐,喜嗳气,口苦,口干,纳后,腹胀,纳少,消瘦,睡眠不佳,面色少华,大便干结,舌红,苔黄白相兼,脉弦细。辨证属寒热相杂,治宜疏肝和胃活血、寒温并调,方用肝胃百合汤加蒲公英15g,良姜6g。3剂后痛大减,嗳气减少,守方再进6剂,饮食亦增,但晨起仍欲呕,疲乏无力,上方去蒲公英再加党参30g,北芪30g,白术10g,连服20剂,遂能进食生冷之物,做钡餐复查未发现异常。嘱再服理中丸5盒,早晚各服1丸以调理脾胃。随访至今,未再复发,病获痊愈。
, 百拇医药
    5 体会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有机的统一体,疾病既有本脏所生,亦有它脏所传。胃脘痛除了胃本身的原因外,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肝为刚脏,主疏泄而喜条达,其经脉挟胃,食气入胃,散精于肝。脾主运化,胃主受纳,一里一表、一升一降,其气机以和畅为顺。肝气疏土或土得木而达。(《素问·宝命全形论》,下同)。脾胃为后天之本、谷气之源,肝得脾胃之气的柔润滋养,疏泄之功才能正常,即所谓木赖土而荣。而病理上相互影响,故有“肝脾同病”之说,主要在于气 机不和,若肝气过旺,疏泄太过,或肝气郁而不展,可使脾气受其克伐而运化失职,水湿阻滞中焦,亦可致肝气疏泄失常,以致气机不畅,而出现土侮木。可见,从脏象学和五行学说的角度分析胃脘痛与肝之间的关系,夏度衡教授提出“后天脾胃难离肝”、胃脘痛“从肝论治”的理论,有充分的生理病理学依据。

    胃脘痛的病因很多,如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但归纳起来,因情志和饮食因素致病者十有八九,均能出现肝胃气机失调,因此,疏肝理气和胃即为治疗胃脘痛的根本大法,肝胃百合汤即为此而设。然肝脾为藏血统血之脏,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痛初起,多在气分,迁延日久则入血分,易出现瘀血内停,故对久病者活血又是必不可少的。肝胃百合汤中,百合味甘而平,“主邪气腹胀心痛”,与甘平之甘草为伍,润胃而不湿脾,健脾而不燥胃,能调中利气,而扶土抑木。柴胡微苦而平,疏肝解郁,调畅气机。郁金辛苦微凉,为血中之气药,能降胃气而解郁,活血而止痛。乌药,辛温而不燥,与苦寒降气之川楝为伍,共助疏肝降胃、顺气止痛之功。黄芩苦寒,与辛温之乌药相配,避其寒凉而取其苦降以和降胃气。气滞日久则血瘀,故用丹参配郁金以活血而疏肝理气,和胃止痛,活血化瘀。以此为基本方,结合辨证和兼症加减,疗效颇满意。

    胃脘痛从肝论治,历代医家俱有论及,但仅用于胃脘痛伴有胁肋胀痛、嗳气呕哕等症状的肝气郁滞、横逆犯胃型。而以肝胃百合汤作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胃脘痛,是抓住肝胃脾同病、肝胃气机失调这一基本病机入手的,不论何种证型以此略作加减,在治胃的同时须治肝,临证颇效,可见其具有较高的临床和理论价值,可作为治疗胃脘痛的通用方。

    作者单位:516100广东省博罗县中医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06)

    (编辑贝 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