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 2004年第9期
编号:10445515
健脾泄浊法治疗痛风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实用医药杂志》 2004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观察健脾泄浊法原则指导下的“痛风协定方”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对30例患者进行2周治疗观察。结果 临床总有效率在1周时为76.7%,2周时达86.7%,同时患者在关节疼痛、肿胀、功能障碍及全身症状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血尿酸、24h尿尿酸及血沉也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 提示本方对痛风性关节炎疗效优良。其可能机制为抑制关节炎症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而减轻病情。

    关键词 中药复方 痛风性关节炎 血尿酸 24h尿尿酸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9-0821-02

    痛风是一种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的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症性疾病。据调查 [1] 上海地区痛风的发病率达0.77%。与20世纪90年代初期相比,有了极大的上升,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我院风湿科长期以来采用健脾化湿、泄浊解毒法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 百拇医药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30例患者均为2001~2003年我院风湿科门诊病例;其诊断符合197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提出的痛风性关节炎分类标准 [2] ,中医辨证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3] 所规定的脾虚和(或)湿热内蕴型,剔除非急性期及合并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30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54±9.4岁,平均病程29±30.8月。

    1.2研究方法

    1.2.1 给药组成 由生黄芪、生白术、知母、黄柏、土茯苓、粉萆等组成痛风协定方。

    1.2.2 给药方法 按常规方法服用协定方,每日2次,每次200ml,以2周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禁服高嘌呤饮食、辛辣刺激食物及酒类,避免劳累、受寒等。
, http://www.100md.com
    1.2.3 观察指标 疗效性观测:临床症状包括关节痛自评分值、关节肿胀程度、关节功能和全身症状(发热、乏力、食欲)。实验室指标:观察治疗前后血尿酸,尿尿酸,血沉变化。

    1.2.4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所制定的疗效判定标准,分4级。临床痊愈:症状完全消失,关节功能恢复正常,血尿酸<380mmol/L,血沉、白细胞计数下降至正常水平。临床及实验指标完全正常。显效:主要症状消失,关节功能基本恢复,血尿酸<416mmol/L,血沉、白细胞计数基本恢复正常值水平。临床及实验指标改善>66.7%。有效: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关节功能有所改善,血尿酸、血沉、白细胞计数等有所下降。临床及实验指标改善>33.3%。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明显改善。临床及实验指标改善<33.3%。

    1.2.5 统计学处理 临床症状改善率及疗效分析采用Ridit检验和分析,临床资料分布及各项实验室指标统计均采用t检验。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为观察该方的起效时间及程度,我们在用药1周及2周分别统计了疗效,结果显示,治疗1周后,30例患者中显效1例,有效22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76.7%,治疗2周后,30例患者中痊愈1例,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4例,显效率为36.7%,总有效率达86.7%。

    2.2 治疗前后关节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见表1。30例患者经2周治疗后病变关节在疼痛指数、肿胀指数及关节功能障碍方面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

    表1 治疗前后关节情况比较 (X±s)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5

    2.3 治疗前后全身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分析 见表2。30例患者在治疗后发热、乏力、食欲三方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一 定改善(P<0.05)。
, 百拇医药
    表2 治疗前后全身情况评分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ˇP<0.05

    2.4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变化比较 见表3。30例患者治疗后血尿酸、24h尿尿酸及血沉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

    表3 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X±s)

    注:与治疗前比较 ˇ P<0.01

    3 讨论

    痛风属祖国医学“痹证”、“历节”范畴。目前中医对本病的认识大多归为湿热毒邪为患,强调邪气而忽视正虚,其发病也多认为是外感湿热毒邪,或恣食肥甘厚味,酒醴乳酪,蕴化湿热,留滞筋脉肌肉关节所致,治疗上常以祛风散寒除湿或清热解毒之法治疗,虽可图一时之功,但长期疗效不甚理想。我院风湿病专科成立近二十年来,在陈湘君教授指导下治疗了大量痛风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教授认为痛风虽属痹证之“湿热痹”范畴,但又与一般的湿热痹证不同,一般痹证往往是在正虚卫外不固的基础上感受风寒湿热病邪,以致经络关节闭阻不通则痛。但痛风的发病,似与外感之说关系不大,而饮食不节却是一十分重要的诱因,很多病人往往贪图一时口欲,或恣饮琼浆或恣食肥甘,以致迅即出现关节红肿热痛的病症,且每次发作与饮食不节密切相关。祖国医学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主四肢关节肌肉,司运化之职,脾胃健运则水谷俱化为精微气血,输布濡养脏腑器官。若脾胃素虚或嗜食醇酒肥甘损伤脾胃,则运化失健,湿浊之邪自内而生,留而不去蓄久化热,热盛化毒,流注于关节经络,气血闭阻不通而发病。故可见急性发作期之关节剧痛,皮色鲜红肿胀灼热甚至伴发热口渴等湿热毒邪壅盛之象,但究其致病之因,仍应归于脾虚之本。从治病求本出发,在清热利湿,解毒泄浊同时健运脾胃乃标本兼顾之治。从经络循行来看,痛风好发于足第一跖趾关节,恰为足太阴脾经所循,脾健则经络运行畅通,湿浊之邪难以留滞。脾虚则经络功能不利,邪浊壅滞而发病。这也从经络学说进一步突出了健脾在本病诊治中的重要作用。在长期临床观察中我们也发现,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在表现出病变关节红肿热痛、口苦脘闷、舌苔黄腻等湿热征象的同时,往往存在着胃纳不佳,神疲乏力,精神不振,舌淡脉细等脾虚症候,从而进一步确定了在化湿解毒同时,配以益气健脾之法以标本兼顾;而在缓解期,缓则治其本,着重健脾为主,化湿为辅,从而更能突出中医辨证论治,治病求本的特 色。古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运健旺,湿热浊邪无可踞之地,则痛风之证不易复发。有些患者以往稍有饮食不节,即可导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但在经过我处一段时间中药调治后,即使饮食稍有放纵,血尿酸明显升高,也未见明显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作,可见平时健脾之重要性,也进一步验证了虽湿浊之邪时有短时留滞,若脾运健旺则邪浊未及化热即可化除。在此原则指导下陈教授所拟的痛风协定方集化湿解毒泄浊、健脾益气于一身,以黄芪、白术为君药,健脾化湿,佐以萆、知柏、土茯苓,清化湿热,辅以生山楂、莱菔子、山慈菇、忍冬藤,消积导滞,泄浊解毒,红花活血通络以利气血、畅脉络共奏消肿止痛之功。从此次临床观察结果分析,本方可在短期内控制病变关节红、肿、热、痛的急性炎症表现,改善关节功能,同时改善患者血尿酸水平,促进尿尿酸的排泄,同时对血尿酸不高的急性痛风患者也能明显改善其关节肿痛及活动障碍。而国外研究也显示患者血尿酸水平增高并非与其痛风发作存在必然联系,而降尿酸药物并不能控制痛风的急性发作。通过本方的临床观察表明,痛风协定方能在促尿酸排泄及急性期的抗炎消肿方面取得统一,且经我们的临床运用表明,本方通过加减,完全可以运用于痛风缓解期的巩固治疗,从而为痛风的长期治疗提供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疗法。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杜蕙,陈顺乐,王元,等.上海市黄浦区社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流行病学调查.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8,2(2):30.

    2 Wallace SL,Robinson H,Masi AT,et al.Preliminary criteria for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ute arthritis of primary gout.Arthritis Rheum,1977,20:895-900.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1-32.

    4 蒋明,朱立平,林孝义.风湿病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1468-1489.

    作者单位:200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风湿科

    (收稿日期:2004-02-12)

    (编辑黄 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