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8期
编号:10445458
脾叶动脉及脾段动脉分型对脾外伤手术方法的指导作用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8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8-0749-02

    我院自1998年12月~2003年2月共收治脾外伤性破裂27例,分别行脾叶、脾段切除术。术中发现脾的损伤与脾脏的局部解剖有关之外,同时脾门的脾叶动脉、脾段动脉的分型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7例中,男19例,女8例;年龄最大者52岁,最小者16岁,平均年龄31.5岁,男女比为2.4:1。脾叶损伤情况:闭合性损伤16例,开放性损伤11例,其中复合外伤有5例(同时并发肋骨骨折、肾挫伤、骨盆骨折)。27例都有不同程度的休克,其中严重休克病人6例。脾叶、脾段动脉分型以及脾损伤:脾叶动脉一支型1例,二支型22例,三支型4例。脾段动脉三段型5例,四段型13例,五段型6例,六段型3例。脾损伤情况:根据Buntain四型法分为Ⅰ型2例,Ⅱ型8例,Ⅲ型11例,Ⅳ型6例。包膜撕裂2例,顶远端断裂8例,伤及脾门的11例,粉碎性破裂的6例。
, 百拇医药
    1.2 手术方法 根据脾门血管分支,分别行脾修补术3例,小部分脾切除术4例,半脾切除术4例,大部分脾切除术1例,全脾切除术15例。

    1.3 治疗效果 均治愈出院。其中有2例出现术后高凝状态,1例出现术后脾热,均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平均住院日数为23.5天。

    2 讨论

    近年来对脾内及脾门血管分支及分布规律有了进一步了解,脾动脉在脾门附近分出终末支(1级分支),即脾叶动脉,其分支形式有三种 [1] 。本组27例病人中,一支型1例,占3.7%(1/27);三支型4例,占14.8%(4/27);二支型22例,占81.5%(22/27)。每个脾叶动脉距脾门0~3.5cm处分为脾段动脉(Ⅱ级分支),分别供应相应的一个段 [1] 。本组病人中,三段型5例,占18.5%;四段型13例,占48.1%;五段型6例,占有22.2%;六段型3例,占11.1%。虽然本组病例较少,但可以看出二支型与四段型临床最为常见。
, 百拇医药
    脾的损伤程度除了与外伤的方向、程度及部位有关外,还与脾脏的局部解剖有关。由于每个脾叶、脾段都有相对独立的血供,因而脾叶及脾段也是脾脏的相对独立单位 [2] ,临床上最常见的为二支四段型。其受伤亦有相对的中心性,即一段较重,其他一段或二段较轻。本组中局限性损伤21例,粉碎性损伤6例。因此脾段、脾叶的局解基础,以及外伤的中心性,给脾叶、段切除术提供了理论基础。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周围淋巴器官,其对人体极其重要的免疫功能越来越引起重视。随局部解剖学的发展,脾叶、脾段相对独立性已被认识,段与段之间相对无血管为段或叶切除提供理论基础 [3] 。对于相对局限性脾损伤而切除整个脾脏实为得不偿失。本组27例病人中根据病人的状态以及脾破裂的情况有3例行修补术,9例行脾的叶段切除术,收到了满意疗效,但要注意只有保留脾脏1/3以上,才能确保脾功能 [3]

    脾叶、脾段切除术是脾外科作的一种较合理的外科治疗方法,但并不是所有的病人均能实行。脾破裂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休克,本组病例均有休克发生。手术的目的是及时止血进而抢救生命。任何保留性手术都会延长手术时间,全身状况不佳,应以病人生命安全为重,断然采用脾切除术,以迅速结束手术 [4] 。本组病人有15例行全脾切除术。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腹部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526-527.

    2 韩永坚,刘牧之.临床解剖学丛书.腹、盆部分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233-325.

    3 夏穗生.现代脾脏外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14-115.

    4 钱礼.现代普通外科.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78-479.

    作者单位:161041黑龙江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