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5期
编号:10445609
糖尿病的治疗新进展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2004年第5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4-2030(2004)05-0417-02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中国糖尿病和糖耐量低减的患病率逐年升高,近年增长速度加快,患者绝对数量庞大。目前,中国20岁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超过2000万,糖耐量低减病人不低于3000万,而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05年,中国糖尿病人数将达到5000万,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大糖尿病国家,面对如此庞大的糖尿病队伍,糖尿病的治疗也越来越被重视。

    糖尿病目前虽还没有根治方法,但绝不是不治之症。糖尿病完全是一种可防可治的疾病。1996年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召开大会确定了糖尿病的五大治疗原则:(1)糖尿病教育;(2)自我血糖监测;(3)饮食治疗;(4)运动治疗;(5)药物治疗。

    1 糖尿病教育

, 百拇医药     许多发达国家的全方位、多种形式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体系已逐渐形成并日趋完善。其特点:一是系统性的社会教育网的建立,政府参与对糖尿病教育的组织和调控;二是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包括强化教育、普及教育、住院教育、护理教育、社区教育、计算机网络教育等。人们越来越知道良好的糖尿病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血糖控制和调节能力,减少和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住院率、减少药物用量,从而直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国人数众多的糖尿病患者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大量患者对长期高血糖所造成的危害性知之甚少,部分非专科医务人员的教育误导以及缺乏完整的糖尿病教育体系和专职糖尿病教育人员,都使我国的糖尿病健康教育任重而道远。探索符合国情的糖尿病教育模型和体系是我国目前面临床所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2 自我血糖监测

    糖尿病治疗是控制血糖使其尽量接近正常,从而减少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从而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达到这一目标的前提就是良好的血糖控制。血糖监测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的范围要求:空腹血糖在4~8mmol/L;餐后2h血糖在6~10mmol/L;任意血糖在10mmol/L以下。对于血糖控制较稳定的患者,血糖监测的间隔可以较长,达1周、2周或1个月。而对于血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如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有低血糖发生的患者、药物更换或调整剂量的患者、妊娠的女性、生病、手术等患者,随时测血糖。
, 百拇医药
    3 饮食治疗

    对于每一位糖尿病患者,无论是1型还是2型,饮食控制永远都是治疗的基础。糖尿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在规定的热量范围内,达到营养平衡的饮食”。糖尿病人应在规定热量范围内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不挑食、不偏食,要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合理搭配。糖尿病人强调少食多餐,对于病情稳定的轻型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保证三餐,切不可一日两餐,三餐的主食量为早餐1/5、午餐2/5、晚餐2/5,或早、中、晚各1/3。对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病情不稳定的病人,每日需进餐5~6餐,加餐的食物一般是从正餐中匀出的25~50g主食。注射胰岛素的病人常常在上午9~10点、下午3~4点及夜晚临睡前加餐,特别上午9点和夜晚临睡前加餐十分重要。一般认为轻体力劳动者,每次主食最好不宜超过100g。

    4 运动治疗

    运动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原则之一。运动要求定时、定量,贵在坚持,运动要求每周3次,每次在早餐或晚餐后1h开始,每次运动半小时到1h。运动能降低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减轻体重、改善心肺功能、防止骨质疏松,合适的运动可以达到上述目的。但不合适的运动,如剧烈运动可以增加低血糖的危险性。运动时要随身携带点心等食物,以防低血糖的发生,随身携带糖尿病急救卡片,在餐后1h开始运动,此时血糖浓度较高,因此不易发生低血糖。
, http://www.100md.com
    5 药物治疗

    5.1 磺脲类药物 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作用机制:磺脲类降糖药直接阻断K ATP 通道,使细胞内的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膜去极化,开放钙离子通道,细胞内钙离子增加,促进胰岛素释放,起降糖作用。磺脲类药物有多种,第1代有D 860 (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第2代有格列本脲(优降糖)、格列吡嗪(美吡达)、格列齐特(达美康)、格列喹酮(糖适平)。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磺脲类药用量要小。所有磺脲类药物都能引起低血糖,尤其长效磺脲类药,优降糖发生低血糖应持续静点高糖2~5天。对老年人和肾功能不全者,建议用短效磺脲类药物。因为短效类药物容易排泄,不宜在体内蓄积。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格列喹酮更适合。因为5%从肾脏排泄,其他药物从肾脏排泄多,本身肾脏代谢产物有活性,易导致低血糖。急性心梗或成型术后不要使用任何磺脲类药物,最好用胰岛素,急性期后可以使用对心脏影响不大的磺脲类药物,但优降糖对缺血影响大,有心脏病相对不安全。

    5.2 双胍类药物 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双胍类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通过抑制糖原异生及糖原分解,可降低糖尿病时的高肝糖生成率。主要药物有二甲双胍和苯乙双胍,降糖效果与磺脲类药物有可比性,单用不发生低血糖。二甲双胍是以抑制肝糖输出为主的胰岛素增敏剂。作用机制:抑制细胞表面浆细胞抗原-1表达,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作用皆效果显著。对血脂谱有有利影响,改善血脂有一定帮助,但不能代替降脂药,不增加体重,有轻度降体重作用,肥胖患者降糖效果显著,适用于糖耐量低减、2型糖尿病早期及较后期作联合治疗。苯乙双胍又叫降糖灵,含苯环、易形成乳酸性酸中毒。双胍类药肾功能不全、败血症、休克或大手术过程中等禁用。如应用过程中血肌酐水平升高应停药,另外,双胍类药胃肠道反应大,应在饭中或饭后服用以避免胃肠道不适。
, 百拇医药
    5.3 α-糖苷酶抑制剂 是2型糖尿病患者一线治疗药物。肥胖或非肥胖糖尿病均适用。主要通过抑制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α葡萄糖苷酶而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主要药物有阿卡波糖(拜糖苹)、伏格列波糖(倍欣)。α-糖苷酶抑制剂安全度大,无肝肾损害,不经肾脏排泄,与所有降糖药可以合用,无严重的不良反应。降低餐后血糖作用比空腹血糖更强,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5.4 胰岛素增敏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 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介导的葡萄糖利用,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提高胰岛素对肌肉、脂肪组织的敏感性;具有明显降血游离 脂肪酸作用,对血脂谱起有利影响,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并降低血胰岛素C肽胰岛素原。降血糖作用可维持2~3年,不减弱,主要药物有匹格列酮(艾汀)、罗格列酮(文迪雅)。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可以和双胍类合用,也可以与胰岛素合用,合用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有报道可致肝功能异常,应严密观察,一旦发现立即停药。

, 百拇医药     5.5 促胰岛素分泌剂(格列奈类药物) 类似磺脲类药物,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第一时相的分泌,降餐后血糖作用确切,半衰期短,下顿餐前不易发生低血糖,8%从肾脏排泄。可用于重度肾功不全,代谢产物无活性,可与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联合作用。主要药物有瑞格列奈(诺和龙)。

    5.6 胰岛素 按起效作用快慢和维持作用时间长短,胰岛素制剂可分为速效(短效)、中效和长效(慢效)三类。另外,某些患者需要混合使用短、中效胰岛素,有了各种比例的预混制剂。速效胰岛素:起效时间30min;高峰时间2~4h;持续时间5~8h,正常生理胰岛素分泌5~20U,餐后反应性分泌达基础值5~8倍,提前15min分泌,所以速效胰岛素餐前20~30min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起效时间2h;作用高峰时间6~8h;持续时间13~18h,一般睡前注射,因为中效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接近清晨高峰,可以克服黎明现象;长效胰岛素:起效时间1~3h;高峰时间8~10h;持续时间20h,一般每天注射2次,需饭前补注速效胰岛素,注意速效胰岛素加长效胰岛素减慢吸收速度、影响起效时间,所以不混在一起使用;混合制剂;均为速效胰岛素与中效混合,因为起效时间、峰时和活性均不受影响,剂型有30R和50R。另外,有速效胰岛素类似物:诺和锐,能更好模拟生理性胰岛素分泌模式,在餐前或餐后立即注射,能快速吸收、快速达到高峰、快速恢复基础状态。还有长效胰岛素类似物、干晶胰岛素、鼻吸入胰岛素和口服胰岛素等正处于试验阶段。如鼻吸入胰岛素受鼻粘膜影响,如有鼻炎的患者和正常人吸收不同。口服胰岛素需要克服在胃肠道的分解,需在胰岛素外面包一层保护膜。

    另外,鼻吸入和口服胰岛素需要量大,1次量需几十到上百单位胰岛素,费用太高,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单位:150100黑龙江省双城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1-03)

    (编辑 黄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