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9期
编号:10446222
针刀为主的序贯四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与手法、牵引、封闭的传统疗法比较,采用以针刀疗法为主的序贯四法治疗颈源性头痛进行临床分析,疗效评价。方法 序贯四法包括:(1)痛点阻滞;(2)针刀松解;(3)手法矫治;(4)颈椎牵引或(和)颈围固定。结果 序贯四法组(n=45)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73.4%和97.8%。传统疗法组(n=35)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2.9%和82.9%。两组疗效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存在差异有非常显著性和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 以针刀为主的序贯四法能从根本上纠正颈源性头痛的病理改变,与传统疗法比较,其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关键词 针刀 序贯四法 颈源性头痛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9-0828-02

    小针刀疗法 [1] 治疗颈源性头痛,尚少见报道。颈部肌群因劳损导致的痉挛、挛缩和结疤与颈椎小关节紊乱是引起颈源性头痛的两大重要病因。序贯四法的治疗要点是用针刀松解痉挛和挛缩的颈部肌群和被卡压的颈神经后支,并以手法矫治颈椎小关节紊乱。
, 百拇医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0年7月~2002年6月,我院颈椎病门诊记录完整的257例颈椎及其相关疾病治疗观察表中,以头痛为主诉就诊的病例共80例,男41例,女39例;<40岁10例,40~50岁15例,51~60岁40例,>60岁15例。职业以会计、教师、绘图员共27例。平均病程2年零6个月。头痛部位:后枕部28例,全头痛、定位模糊者22例,左颞侧17例,右颞侧、双颞侧、前额部各4例,头顶痛1例。伴随症状:眩晕、头昏45例,颈僵痛、肩痛38例,眼胀、视觉障碍7例,耳鸣、平衡障碍7例。压痛点:颈2棘突、横突28例,颈3及以下棘突、棘间、棘旁29例,枕神经压痛18例,寰枕间隙6例,肩背部5例。80例均摄颈椎五位X线片(正、侧、双斜、开口位),74例有异常影像征,阳性检出率达92.5%。在154个有异常征象的片位中,侧位片56个,正位片和开口位片各40个,双斜位片18个。经颅彩色多普勒(TCD)检查15例均提示椎-基底动脉痉挛或供血欠佳。颅脑CT21例全部排除颅内器质性病变。
, 百拇医药
    1.2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依据 [2] (1)根据头痛的部位、性质、体征,除外其它可至头痛的器质性病变;(2)枕项三角区、颈椎旁、枕神经、头部压痛点是诊断颈源性头痛的重要依据;(3)在X线五位片中找到颈椎小关节紊乱、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影像征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1.3 方法

    1.3.1 治疗组(针刀为主的序贯四法) 具体操作方法:(1)压痛点阻滞。0.5%利多卡因+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 12 500μg,用5号细穿刺针注射,每治疗点1~1.5ml。(2)针刀疗法。根据不同部位病理改变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刀法组合,切开肿胀的后关节突关节囊、剥离松解被卡压的颈神经后支、松解颈部肌筋膜中挛缩的硬性条索、切碎痛性结节是序贯四法中最主要和关键的治疗方法。(3)手法矫治。在以上两个步骤的基础上结合病症及X线改变,针对性地采用仰卧旋转复位,或拔伸钳式复位,牵引下推压复位等手法矫治颈椎小关节紊乱。(4)颈围固定。每周1次,2次为1疗程。
, 百拇医药
    1.3.2 对照组(传统疗法) 治疗方法合用除针刀疗法以外的其它三种方法。每周阻滞1次,手法1次,颈围固定并连续牵引15次(每天1次)为一疗程。两组病例均不服用消炎镇痛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疾病治愈好转标准。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好转: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χ 2 检验分析。

    2 结果

    针刀序贯四法组治愈率73.4%,总有效率97.8%。对照组治愈率22.9%,总有效率82.9%。两组间疗效经χ 2 检验,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P<0.01,P<0.05。两组疗效对照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略
, 百拇医药
    随访结果:76例病人经1~3年随访,序贯四法组1年后有2例复发,但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减轻。对照组1年后1例复发。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是世界医学界古老的新课题,有的专家承认,有的专家则不接受。1988年国际头痛分类 [3] 将头痛分为十三类,冠以头痛的病因名计达80余个,没有颈性头痛的概念。过去称之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耳神经痛”而忽视了颈椎病因,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对颈椎X线影像的认识过于传统和粗略。国内游国雄(1978) [4]报道6例颈性偏头痛,提出了与一般偏头痛的6个鉴别点。山东威海颈椎病研究所潘之清 [5] 对100例颈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行研究,认为寰枢椎损伤及失稳是颈性头痛的首要因素。1995年Boduck指出颈椎退行性变和肌肉痉挛是颈源性头痛的直接病因,他认为颈源性头痛也可称为颈神经后支源性头痛。近来有学者将颈源性头痛称为高位颈神经根性颈椎病。本组临床资料提示颈源性头痛是一组常见病、多发病,其流行特点与颈椎病相一致。
, 百拇医药
    颈源性头痛的病因病机。颈源性头痛根据受累部位可分为神经源性、肌源性和血管源性头痛。高位颈神经后支包括颈1~4与颈源性头痛关系密切。第2颈神经丛椎板间隙中出来,其后支分出内侧支、外侧支、上交通支、下交通支和头下斜肌支。内侧支与来自第3颈神经的纤维共同组成枕大神经、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这些神经是导致颈源性头痛的主要神经。解剖中发现 [6] 颈神经后支发出处穿行的头半棘肌以短平的腱起于颈椎横突根部,其腱性部分与头最长肌等颈部肌群在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上点纤维交叉,部分纤维向后止于关节突关节囊,颈神经后支自颈神经发出后即在上述交叉纤维间穿行,继而通过由颈部肌群在颈椎关节突关节的交叉纤维、上下关节和内侧椎板四者行成的骨性纤维管,并发出关节突关节支,然后以一定角度穿过头夹肌、半棘肌、头最长肌及斜方肌等,沿途发出肌支、皮支分布在颈部及枕部皮肤。因此,如果颈部肌群的痉挛、挛缩或关节突关节紊乱,均可使颈神经后支及其分支在通过骨性纤维管或在颈部肌群腱性交叉纤维中转折走行处受到卡压或刺激。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继发的骨质增生、椎体移位及非菌性炎症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椎-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7]
, 百拇医药
    针刀序贯四法强调的是四个步骤的先后顺序和彼此连贯,前一步骤为后一步骤打下基础,创造条件,后一步骤进 一步发挥前一步骤的治疗作用,巩固疗效。宋文阁(1999) [8] 曾用“针刀为主的序贯五法”治疗颈椎病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组病例不用口服消炎镇痛药,而在治愈后采用“颈部肌群调衡保健操”,以达到防止再次粘连结疤、平衡肌力、锻炼颈神经及椎动脉,巩固疗效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42.

    2 倪家骧.颈源性头痛及其治疗.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0,2:116.

    3 矍志平.最新国际头痛学会头面部疼痛分类法.近代神经系统疾病新进展,1991,99.

    4 游国雄.颈性偏头痛6例.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1998,2:126.

    5 潘之清.实用脊柱病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98.

    6 王金武.颈神经后支综合征———解剖与临床研究.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01,1:42.

    7 杨克勤.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528.8 宋文阁.针刀疗法为主的序贯五法治疗颈椎病.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9,3:15.

    作者单位:610041成都四川康骨医院

    (编辑 海涛),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