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硬膜下血肿101例治疗体会
【摘要】 目的 回顾性研究101例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 101例病人中,79例进行了钻孔引流术,43例经历了开颅清除血肿。结果 除1例死亡外,其余均痊愈。结论 对于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开颅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11-1008-02
随着CT扫描推广应用,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基层医院得到确诊越来越多。现将我们医院在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间所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通过CT确诊的病例101例,其中男78例,女23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6岁;症状,主要为:头痛、复视、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精神失常以及偏瘫、失语、局灶性癫痫的局灶受损症状。所有症状均从轻至重发展,以某一症状为主,或同时出现三种症状,病情较重者出现嗜睡,昏迷。
, 百拇医药
2 方法
其中9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方法分为:(1)钻孔引流:局麻下钻孔,挑开硬膜,血肿腔置入导尿管,引流血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冼至清亮。术前CT显示血肿信号均一,呈现低CT值20~40HU,首选该种手术方式。(2)开颅清除血肿: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及尽量剥除包膜,冲洗,止血,缝合硬膜,硬膜外及硬膜下分别放置引流管,2~3天后拔除引流管。术前CT显示血肿密度较高,密度混杂,或是钻孔引流失败,再选择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包膜。另外,11例查CT血肿较小,暂未行手术治疗,严密观察,其中4例症状加重,复查CT示血肿扩大,改行手术治疗,另7例3月后复查,血肿消失。
3 结果
所有患者中死亡1例,其余痊愈。其中钻孔引流51例,开颅清除血肿43例,其中9例首先行钻孔引流,疗效不佳改行开颅清除血肿,另外7例血肿较小,经保守治疗严密观察3个月后,复查CT示血肿消失。
, 百拇医药
4 讨论
大多数患者首先采用钻孔引流的方法,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月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消失,该组患者手术创伤小,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但有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消失不明显或复发,血肿残留,改行开颅清除血肿,3月后复查血肿消失。我们认为改行开颅手术的患者有以下原因:因操作或是减压后新鲜出血、引流管管径较小或放置位置不当致引流不畅,术中冲洗不彻底有残留血块阻塞引流管,血肿包膜较厚等 [2] 。更有作者报道,有些病例即使在直视下清除包膜亦有复发可能,而采用去除颅骨剪除部分硬膜后让软脑膜直接与头皮粘连,痊愈后再行颅骨成形术 [3] 。101例病人中有43例采用了开颅清除血肿,术中我们见血肿大多广泛覆盖于大脑半球的额、顶、颞叶,直视下发现血肿包膜与蛛网膜一侧粘连较紧,包膜较薄,血管较少,而与硬膜一侧的包膜较厚,粘连紧,呈黄褐色 [4] 。
目前认为形成机理是:包膜外层有新生而粗大的毛细血管,有血浆由 管壁渗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到血肿腔内,而包膜外层不断纤维化,从而血肿不断扩大 [5] 。我们认为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血肿复发率低(本组病例未见),但对病人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钻孔引流尽管复发率高,但经济简便,术后恢复快,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对于本组平均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患者特别实用,中老年患者对开颅手术耐受力低,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刘志雄,姜维喜,丁锡平.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1):47-49.
2 Yamamoto H,Hirashima Y,Hamada H.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reˉcurrence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performed us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J Neurosurg,2003,98(6):1217-1221.
3 Mohamed EE.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treated by craniotomy,durectomy,outer membranectomy and subgaleal suction drainage.Perˉsonal experience in39patients.Br J Neurosurg,2003,17(3):244-247.
4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0.
5 Lee KS.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Brain Inj.2004,18(4):351-358.Review.
作者单位:410008湖南省沅江市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收稿日期:2004-04-13)
(编辑晓 勇), http://www.100md.com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钻孔引流术 开颅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11-1008-02
随着CT扫描推广应用,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基层医院得到确诊越来越多。现将我们医院在1998年10月~2003年10月间所治疗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通过CT确诊的病例101例,其中男78例,女23例,年龄37~82岁,平均年龄56岁;症状,主要为:头痛、复视、视乳头水肿等颅内压增高症状,记忆力减退、理解力差、精神失常以及偏瘫、失语、局灶性癫痫的局灶受损症状。所有症状均从轻至重发展,以某一症状为主,或同时出现三种症状,病情较重者出现嗜睡,昏迷。
, 百拇医药
2 方法
其中94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方法分为:(1)钻孔引流:局麻下钻孔,挑开硬膜,血肿腔置入导尿管,引流血肿,用生理盐水反复冲冼至清亮。术前CT显示血肿信号均一,呈现低CT值20~40HU,首选该种手术方式。(2)开颅清除血肿:开颅直视下清除血肿及尽量剥除包膜,冲洗,止血,缝合硬膜,硬膜外及硬膜下分别放置引流管,2~3天后拔除引流管。术前CT显示血肿密度较高,密度混杂,或是钻孔引流失败,再选择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包膜。另外,11例查CT血肿较小,暂未行手术治疗,严密观察,其中4例症状加重,复查CT示血肿扩大,改行手术治疗,另7例3月后复查,血肿消失。
3 结果
所有患者中死亡1例,其余痊愈。其中钻孔引流51例,开颅清除血肿43例,其中9例首先行钻孔引流,疗效不佳改行开颅清除血肿,另外7例血肿较小,经保守治疗严密观察3个月后,复查CT示血肿消失。
, 百拇医药
4 讨论
大多数患者首先采用钻孔引流的方法,术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术后3月复查CT显示血肿完全消失,该组患者手术创伤小,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1] ,但有部分患者出现症状消失不明显或复发,血肿残留,改行开颅清除血肿,3月后复查血肿消失。我们认为改行开颅手术的患者有以下原因:因操作或是减压后新鲜出血、引流管管径较小或放置位置不当致引流不畅,术中冲洗不彻底有残留血块阻塞引流管,血肿包膜较厚等 [2] 。更有作者报道,有些病例即使在直视下清除包膜亦有复发可能,而采用去除颅骨剪除部分硬膜后让软脑膜直接与头皮粘连,痊愈后再行颅骨成形术 [3] 。101例病人中有43例采用了开颅清除血肿,术中我们见血肿大多广泛覆盖于大脑半球的额、顶、颞叶,直视下发现血肿包膜与蛛网膜一侧粘连较紧,包膜较薄,血管较少,而与硬膜一侧的包膜较厚,粘连紧,呈黄褐色 [4] 。
目前认为形成机理是:包膜外层有新生而粗大的毛细血管,有血浆由 管壁渗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到血肿腔内,而包膜外层不断纤维化,从而血肿不断扩大 [5] 。我们认为直视下开颅血肿清除血肿复发率低(本组病例未见),但对病人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慢。钻孔引流尽管复发率高,但经济简便,术后恢复快,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别对于本组平均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患者特别实用,中老年患者对开颅手术耐受力低,术后易出现肺部感染等各种并发症。
, http://www.100md.com
参考文献
1 刘志雄,姜维喜,丁锡平.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外科治疗.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3,28(1):47-49.
2 Yamamoto H,Hirashima Y,Hamada H.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reˉcurrence of chronic subdural hematoma:results of multivariate analysis performed us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J Neurosurg,2003,98(6):1217-1221.
3 Mohamed EE.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treated by craniotomy,durectomy,outer membranectomy and subgaleal suction drainage.Perˉsonal experience in39patients.Br J Neurosurg,2003,17(3):244-247.
4 薛庆澄.神经外科学,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200.
5 Lee KS.Natural history of 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Brain Inj.2004,18(4):351-358.Review.
作者单位:410008湖南省沅江市人民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
(收稿日期:2004-04-13)
(编辑晓 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