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6A期
编号:10446893
成人自发性腰椎间盘炎2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6A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6-0845-02

    椎间盘炎指椎间盘本身的炎症,累及终板和椎体。自发性的椎间盘炎最常见于儿童,成人的椎间盘炎绝大多数是继发于脊柱的侵袭性操作,而非继发于脊柱侵袭性操作的成人自发性椎间盘炎临床较少见,本文报告2例。

    1 病历摘要

    例1,患者,男,53岁,于2003年10月24日入院。患者于20天前扭伤腰部引起腰背痛,活动受限,双下肢无力不能行走,体温39℃,经外院治疗无明显好转,转入我院。查体:体温38℃,神志清,心肺正常。腰椎活动受限,腰背肌紧张明显压痛,叩痛阳性,双下肢麻木,触觉减退。实验室检查:WBC14.3×10 9 /L,ESR66mm/h。X线平片,L 4~5 椎间隙变窄,椎体未见明显异常。MRI检查:L 4~5 椎间盘混杂异常信号,相对应椎体关节面终板受侵信号异常,椎旁软组织肿胀,椎管内硬膜外可见长条状脓肿影呈等T 1 长T 2 异常信号。增强后见椎旁及硬膜外脓肿壁强化明显,脓腔部分未见强化。诊断:椎间盘感染性病变。临床诊断:L 4~5 化脓性椎间盘炎。治疗:病人俯卧手术台上,局部浸润麻醉,取腰后正中纵形切口,以L 4~5为中心,依次切开各层,骨膜下剥离L 4~5 两侧椎板,咬除L 4~5 棘突、椎板,见此段硬膜囊增厚变硬,术中见L 4~5 椎间隙有部分脓性液体流出,脓肿切开引流。用大量生理盐水及替硝唑冲洗后缝合切口。细菌培养为金葡菌。术后应用大量抗生素治疗,病情明显好转,2个月后基本恢复行走。
, http://www.100md.com
    例2,患者,男,52岁,2003年6月11日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感觉下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伴双下肢痛26天。在当地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收入我院。查体温37℃,腰椎活动受限,腰背肌紧张、压痛、叩痛明显,双下肢感觉正常。实验室检查:WBC13.5×10 9 /L,ESR70mm/h。椎管造影:示L 4~5 水平椎管狭窄完全梗阻。MRI检查:病灶变化基本同上一病例,但此例无硬膜外脓肿。诊断:L 4~5 椎间盘感染可能。术前予先锋霉素VI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变,经充分准备后于腰麻下后路行L 4~5 髓核摘除加排脓术。术后细菌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术后腰痛症状消失。随访病人功能恢复良好。

    2 讨论

    成人原发腰椎间盘炎是临床较少见的疾病。真正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现主要有三大病因学说:即细菌感染、无菌性炎症和人体自身免疫反应,目前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血源性细菌感染有关。但由于临床上有一部分患者血及组织培养结果为阴性,也有学者认为原发性椎间盘炎也可能来自无菌性炎症及自身免疫反应。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主要临床表现就是病变部位疼痛及持续不规则低热,病变区肌肉痉挛,深压痛及叩痛明显。有时可并发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血沉增快、白细胞增高是本病主要表现,为诊断此病重要指标,也是鉴别细菌性感染及非细菌性感染的标准。
, http://www.100md.com
    影像学表现在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的诊断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X线平片及CT检查:早期可无异常表现,中后期出现骨质疏松、椎间隙变窄、终板破坏椎间盘突出等改变。椎管造影:显示硬膜囊受压及椎管狭窄等表现。MRI由于其对病变组织形态学及生物化学环境的极为敏感,因而其在成人原发性椎间盘炎早期有着独特的优势,增强扫描能更好显示周围脓肿情况。因此,应用MRI诊断原发性椎间盘炎是最佳的选择和最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有效方案,使患者能够得到较早有效的治疗措施,才能得到较好治疗效果。

    作者单位:264400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磁共振室

    (收稿日期:2004-03-05)

    (编辑秋 实),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