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ulafoy病致消化道大出血并失血性休克2例报告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02-0106-01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但并非罕见。其病理解剖特征是消化道粘膜下先天性恒径动脉畸形。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男,58岁,因黑便1周呕血3次急诊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每日1~2次,每次量约200g,渐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活动时加重,出冷汗,入院前2h呕血3次,量约1500ml,伴黑、晕厥1次,急送我院。既往无胃肠病史。吸烟30年。入院查体:T36.2℃,P120次/min,R25次/min,BP80/50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全身湿冷,烦躁,心率120次/min,两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Hb46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立即予以抗休克、输液,补充血容量,输血800ml,采用一般止血剂。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胃内积血约300ml,用吸引器抽吸出胃内积血,镜下见胃体大弯侧粘膜表面一孤立隆起突出粘膜面直径约3mm的小动脉破裂,见波动性出血,周围粘膜正常。将80μg/ml的去甲肾上腺素不断喷洒于病灶处,未能止血,故立即联系外科手术。病人继续排暗红色血便、呕血,休克进行性加重。难以纠正,丧失了手术时机,2h后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 http://www.100md.com
例2:男,28岁,因黑便3天呕血一次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因劳累出现黑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300g,感轻微头晕乏力,入院前1h突然呕血1000ml,黑、晕厥,摔倒在地,急送我院。既往饮食无规律,间断性上腹隐痛2年,进食后疼痛缓解。入院查体:T37.8℃,P118次/min,R24次/min,BP85/45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皮肤湿冷,心率118次/min,两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剑下偏右压之不适,无包块,肝脾不大。血常规:Hb58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立即给予抗休克,输液,补充血容量,输血700ml,并用止血剂。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胃内少量积血。喷洒生理盐水冲洗,检查胃内无出血灶。进入十二指肠球部见前壁有一1.5cm×0.8cm溃疡,并有活动性出血,溃疡面有一圆形隆起的直径约1.5mm的小动脉破裂渗血。予以80μg/ml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出血部分,约5min后停止出血,局部附着血凝块。后给予抗溃疡止血,禁食、输血、静脉营养支持治疗3天后症状好转,无呕血未排大便,第4天因下床活动及进食后再次呕血,排暗红色血便,故第2次急诊胃镜下止血,镜下见原病灶处小动脉出血,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无效。改用电凝止血,立即停止出血。后建议病人手术切除病灶,病人拒绝手术。经抗溃疡等治疗18天,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溃疡复发及再出血。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本文2例消化道大出血均为Dieulafoy病所致。Dieuˉ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可在全消化道,以胃最多见,约占80%以上 [1] ,其中贲门与胃连接6cm范围内最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其他部位罕见。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消化道粘膜下血管先天恒径动脉畸形,其粘膜下不是毛细血管网而是直径为1~10mm的恒径动脉,并可形成孤立的微小突起的动脉瘤。一般无临床症状。大多数因粗糙食物刺激、无规律饮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饮酒等导致消化道粘膜损伤糜烂致血管因机械力而破裂 [2] 。一旦破裂则大出血,表现为呕吐和(或)黑便,出血凶猛,常伴失血性休克,病情严重。也可表现为间歇、反复出血的特点。
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急诊内镜下确诊并紧急止血已成为首选和主要的诊疗手段。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急诊内镜大多数病人可明确诊断,并同时行镜下止血,多采用80μg/ml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无水酒精局部注射,部分采用电凝或微波以及金属肽夹止血。止血效果较好。但仍有再出血者,当镜下难以确诊或止血效果差、再出血者或病情危重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胃镜检查时,应及时手术探查,切除,决不犹豫。以免丧失手术时机。
, http://www.100md.com
随着病例数的增加,内镜技术的发展,对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尽快急诊内镜检查,除考虑溃疡病、肿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常见原因外,也应想到有消化道粘膜下血管畸形出血的可能,可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田小兰.Dieulafoy病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28(7):302.
2 杨茂梧,孙家军,敬长春,等.Dieulafoy病:一种并非罕见的临床难题———结合文献附225例分析.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1):29-31.
作者单位: 841100 新疆焉耆农二师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亦 平), http://www.100md.com
Dieulafoy病是引起消化道大出血的少见病因之一,但并非罕见。其病理解剖特征是消化道粘膜下先天性恒径动脉畸形。我院收治2例,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
例1:男,58岁,因黑便1周呕血3次急诊入院。患者于1周前无诱因出现黑便,每日1~2次,每次量约200g,渐出现头晕乏力、心慌,活动时加重,出冷汗,入院前2h呕血3次,量约1500ml,伴黑、晕厥1次,急送我院。既往无胃肠病史。吸烟30年。入院查体:T36.2℃,P120次/min,R25次/min,BP80/50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全身湿冷,烦躁,心率120次/min,两肺及腹部未见异常。血常规Hb46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立即予以抗休克、输液,补充血容量,输血800ml,采用一般止血剂。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胃内积血约300ml,用吸引器抽吸出胃内积血,镜下见胃体大弯侧粘膜表面一孤立隆起突出粘膜面直径约3mm的小动脉破裂,见波动性出血,周围粘膜正常。将80μg/ml的去甲肾上腺素不断喷洒于病灶处,未能止血,故立即联系外科手术。病人继续排暗红色血便、呕血,休克进行性加重。难以纠正,丧失了手术时机,2h后因失血性休克而死亡。
, http://www.100md.com
例2:男,28岁,因黑便3天呕血一次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因劳累出现黑便,每日1次,每次量约300g,感轻微头晕乏力,入院前1h突然呕血1000ml,黑、晕厥,摔倒在地,急送我院。既往饮食无规律,间断性上腹隐痛2年,进食后疼痛缓解。入院查体:T37.8℃,P118次/min,R24次/min,BP85/45mmHg,神志清,重度贫血貌,皮肤湿冷,心率118次/min,两肺未见异常,腹平软,剑下偏右压之不适,无包块,肝脾不大。血常规:Hb58g/L,白细胞及血小板正常。立即给予抗休克,输液,补充血容量,输血700ml,并用止血剂。同时行急诊胃镜检查,镜下见胃内少量积血。喷洒生理盐水冲洗,检查胃内无出血灶。进入十二指肠球部见前壁有一1.5cm×0.8cm溃疡,并有活动性出血,溃疡面有一圆形隆起的直径约1.5mm的小动脉破裂渗血。予以80μg/ml去甲肾上腺素喷洒出血部分,约5min后停止出血,局部附着血凝块。后给予抗溃疡止血,禁食、输血、静脉营养支持治疗3天后症状好转,无呕血未排大便,第4天因下床活动及进食后再次呕血,排暗红色血便,故第2次急诊胃镜下止血,镜下见原病灶处小动脉出血,采用去甲肾上腺素止血无效。改用电凝止血,立即停止出血。后建议病人手术切除病灶,病人拒绝手术。经抗溃疡等治疗18天,复查胃镜溃疡愈合,痊愈出院。随访1年,无溃疡复发及再出血。
, http://www.100md.com
2 讨论
本文2例消化道大出血均为Dieulafoy病所致。Dieuˉ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其发病部位可在全消化道,以胃最多见,约占80%以上 [1] ,其中贲门与胃连接6cm范围内最多见,其次为十二指肠,其他部位罕见。发病机制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是消化道粘膜下血管先天恒径动脉畸形,其粘膜下不是毛细血管网而是直径为1~10mm的恒径动脉,并可形成孤立的微小突起的动脉瘤。一般无临床症状。大多数因粗糙食物刺激、无规律饮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饮酒等导致消化道粘膜损伤糜烂致血管因机械力而破裂 [2] 。一旦破裂则大出血,表现为呕吐和(或)黑便,出血凶猛,常伴失血性休克,病情严重。也可表现为间歇、反复出血的特点。
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目前急诊内镜下确诊并紧急止血已成为首选和主要的诊疗手段。在病情许可的情况下,急诊内镜大多数病人可明确诊断,并同时行镜下止血,多采用80μg/ml去甲肾上腺素喷洒,无水酒精局部注射,部分采用电凝或微波以及金属肽夹止血。止血效果较好。但仍有再出血者,当镜下难以确诊或止血效果差、再出血者或病情危重或其他原因不能接受胃镜检查时,应及时手术探查,切除,决不犹豫。以免丧失手术时机。
, http://www.100md.com
随着病例数的增加,内镜技术的发展,对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了新的认识。对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应尽快急诊内镜检查,除考虑溃疡病、肿瘤、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等常见原因外,也应想到有消化道粘膜下血管畸形出血的可能,可提高诊断率及治愈率,减少病死率。
参考文献
1 田小兰.Dieulafoy病治疗进展.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2001,28(7):302.
2 杨茂梧,孙家军,敬长春,等.Dieulafoy病:一种并非罕见的临床难题———结合文献附225例分析.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1):29-31.
作者单位: 841100 新疆焉耆农二师医院消化内科
(编辑亦 平),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