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9期
编号:10446145
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9期
     【摘要】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临床疗效。方法 32例38只眼HSK病人采取中医辨证分型结合抗病毒药物及贝复舒滴眼,干扰素肌注。结果 接受治疗时间最短7天,最长46天,38只眼治愈35只眼,好转3只眼,视力提高,角膜翳减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HSK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病毒性角膜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09-0825-03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HSK)为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该病发病率高,起病急,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治疗上较为棘手。从2000年1月~2003年8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本组32例(38只眼)均为我科确诊的HSK病人,男18例21只眼,女14例17只眼,单眼发病中右眼11例11只眼,左眼15例15只眼,双眼6例12只眼;年龄17~69岁,首次发病13只眼,复发1次6只眼,复发2次5只眼,复发3次8只眼,复发4次以上6只眼,最多复发6次;病程最短1天,最长23年。发病原因:感冒发热引起者12只眼,月经来潮7只眼,滥用皮质激素4只眼,夜生活、疲劳所致者10只眼,原因不明5只眼。病例分型:(1)上皮层型:病变限于上皮层,呈点状、树枝状,计13只眼,占34.21%;(2)浅中基质层型:多呈树枝状、地图状或盘状计25只眼,占65.79%。

    1.2 诊断标准

    1.2.1 临床诊断依据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基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 (1)干涩畏光、刺痛流泪、视物模糊;(2)常有外感风热或全身抵抗力下降等诱因;(3)角膜星点翳障,或聚或散,或连缀成片,形如树枝或地图状,抱轮红赤;(4)病变后角膜知觉减退;(5)角膜荧光素染色阳性。
, 百拇医药
    1.3 治疗方法

    1.3.1 中医辨证治疗

    1.3.1.1 肝经风热型 多有感冒史,病变早期多见,发病部位多见于角膜上皮层或浅突层质。症见患眼沙涩难睁,羞明流泪,眼胞红肿,眼睑难睁,睫状充血,角膜浅点状、树枝状混浊,2%荧光素钠染色(+),舌质淡红,苔薄黄,脉浮数。治宜祛风清热,方用新制柴连汤加减:柴胡、防风、栀子、赤芍、荆芥、羌活各10g,黄芩6g,银花15g,板蓝根20g。

    1.3.1.2 肝经热毒型 见于炎症高峰期,病变侵犯角膜深层。症见眼珠疼痛,羞明难睁,热泪频流。检查可见眼睑红肿,球结膜水肿,混合充血严重,角膜病变形态呈盘状或呈溃疡型,小便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清热泻火解毒,方用银花解毒汤加减:生石膏(布包)、银花、蒲公英各20g,大黄(后下)、野菊花、天花粉、柴胡、夏枯草各15g,赤芍、黄芩、连翘各10g,甘草5g。
, http://www.100md.com
    1.3.1.3 肝肾阴亏型 多由月经来潮引起,多见于病变后期。症见患眼畏光沙涩,睫状充血(+),角膜荧光素轻度染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治宜养阴退翳,佐以祛风清热,方用滋阴退翳汤加减:熟地、生地、玄参、谷精草各15g,白蒺藜、防风、羌活、木贼、当归、青葙子、菊花各10g,蝉蜕6g,甘草5g。

    1.3.2 西医治疗 (1)眼部点1%无环鸟苷眼药水,0.1%疱疹净眼药水,选用其中一种。(2)贝复舒眼药水。(3)口服维生素A、B、C、D。(4)干扰素肌注。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角膜星翳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症状消失。好转:角膜星翳减少或缩小,荧光素染色弱阳性,角膜浸润未完全消失,畏光刺激,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无效:角膜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角膜溃疡无改善,症状无改善。
, 百拇医药
    2.2 疗效分析 本组32例38只眼,治愈34只眼,其中上皮型25只眼,深层型9只眼,好转4只眼,其中上皮型2只眼,深层型2只眼,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9.47%。接受治疗时间最短7天,最长46天,平均25天。各型疗效统计 见表1。

    表1 不同证型疗效比较略

    从表1可见三型治愈率经χ 2 检验,χ 2 =648.42,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肝经风热型治愈率最高,故以肝经风热型疗效最好。

    2.3 治疗前后38只眼视力比较 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39只眼视力比较略

    从表2可以看出,大部分病例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其中瘢痕位于瞳孔区2例,治疗后视力仍低于0.1,扩瞳后一眼0.5,一眼0.6,
, 百拇医药
    2.4 治疗前后角膜新生血管变化 本组38只眼,治疗前10只眼有新生血管,其中浅层新生血管7例,深层3例;治疗后新生血管静止4例,发展4例(全部向溃疡面生长),消失2例,其余病例未见新生血管产生。

    3 讨论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属祖国医学黑睛生翳范畴,临床表现类似“聚星障”“混睛障”,病位在黑睛,按五轮学说,黑睛属肝,故病变在脏多与肝有关。病因在外多为风热,在内多属肝火上炎。治疗上早期应祛风清热,中期清肝泻火,后期多养阴退翳明目。因本病常反复发作,遗留翳障,影响视力。故治疗时除按中医辨证分型外,退翳药的运用宜早不宜迟,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临床观察发现,草决明、蜜蒙花、蝉蜕、木贼草等退翳药物既可凉散风热,又可退翳明目,用之适时、适量确能收到新翳消退,宿翳减薄,提高视力的良好效果,故历代医家均重视退翳明目药在黑睛病中的应用 [1]

    角膜新生血管是正常炎症应答的一部份,它虽可促进组织的修复和感染的控制,但严重地损害了角膜的透明性,且能诱发病情反复,因此控制角膜新生血管。促进炎症的早日愈合,为治疗HSV非常重要的一环,我们观察活血化瘀药能一定程度控制角膜新生血管,临床上红花、苏木、当归、赤芍、丹参可随证选用。
, http://www.100md.com
    干扰素有非常特异性的广谱抗病毒活性,抗病毒谱广,安全有效,临床应用可增强机体抵抗力,治疗和预防HSK [2] ,联合应用抗病毒药物可显著缩短疗程 [3]

    贝复舒含有多功能细胞生长因子,经研究证实,它能有效地刺激人角膜细胞、基质成纤维细胞和内皮细胞的增生和移行,加速角膜愈合,并改善角膜愈合的质量,增加角膜愈合后的透明度,减少角膜血管翳的形成 [4] 。从本组病例临床观察来看,中西医结合治疗单疱角膜炎疗效确切、预后好,临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传课.中医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1:138-139.

    2 李凤鸣.眼科全书.中册.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383.

    3 刘祖国.眼表疾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4-565.

    4 黄洁成,刘文舟,梁祖忠.贝复舒滴眼液在翼状胬肉术后的应用.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25(4):281.

    作者单位:528415广东省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眼科

    (编辑 秋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