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 > 2004年第7期 > 正文
编号:10446405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http://www.100md.com
第1页

    参见附件(12KB,1页)。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077X(2004)05-0435-02

    1999年6月~2002年10月对33例37只眼翼状胬肉手术治疗,随机分为甲组采用自体带结膜瓣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乙组采用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观察术后复发和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组33例(37只眼)翼状胬肉患者,其中男20例,女13例,右眼6例,左眼23例,双眼4例。年龄33~78岁,平均59.9岁。甲组12例(14只眼),初发性8例(10只眼),复发性4例(4只眼)。乙组21例(23只眼),初发性15例(17只眼),复发性6例(6只眼)。

    1.2 手术方法 两组病例均在局麻和显微镜下完成,甲组病例常规方法切除胬肉组织,于术眼颞上方做连带部分结膜上皮组织的角膜缘干细胞移植片,略大于胬肉切除后的暴露巩膜面。注意尽量不带结膜下筋膜组织,滑行平移至病变区的角膜缘处,保证上皮面向上,角膜缘侧与植床角膜缘对齐,10—0尼龙线将植片固定在浅层巩膜上,使其平展,供体区创面不做处理。术毕,涂0.5%红霉素眼膏,绷带包扎。术后每日换药1次,滴抗生素及典必殊眼液,7~10天拆线。乙组病例只做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暴露巩膜面,术后处理同甲组。

    2 结果

    2.1 术后早期 两组均有怕光、流泪、异物感。术后3~5天,角膜上皮修复,荧光素染色(-)。术后前3天,植片平坦在位,3天后,进入水肿期,7天后水肿消退,植片成活无感染。

    2.2 术后并发症 无植片脱落、睑球粘连或运动障碍,未发现眼压升高。

    2.3 术后随访 以纤维血管组织侵犯角膜为复发标准。经过3个月~1年随访,3个月内,甲组随访13只眼,无复发病例。乙组随访23只眼,复发1只眼(4%);术后6个月,甲组随访13只眼中,无复发病例,乙组随访20只眼,复发3只眼(15%),经1年的随访,两组均无新的复发病例。

    3 讨论

    翼状胬肉(Pterygium)是最常见的眼表疾病之一,其发生与风尘、烟雾、干燥、紫外线等因素有关,尤其紫外线是极为重要的致病原因。其发病机制可能是紫外线或其它环境因造成鼻、颞侧角膜缘干细胞损伤,导致干细胞屏障功能的破坏,引起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长入角膜;受伤的干细胞还 可能释放血管增殖因子,加速胬肉的形成;手术是治疗胬肉最常用的方法,但单纯胬肉切除复发率高达24%~89% [1] 。1985年Kenyon等首次研究结膜自体移植治疗胬肉,此后,对于这种手术的术后复发率有不同的报道,从0~39%不等;Prabhasawat等人将自体结膜移植和单纯胬肉切除术后1年的复发率进行比较,分别是4.9%和45% [1]

    角膜缘的Vogt栅状皱纹区是干细胞所在地,它是角膜上皮增殖和分化的源泉 [2] 。Jun Sbimazaki曾报道自体结膜瓣联合角膜缘移植,术后复发率为7.4%,远远低于单纯胬肉切除而且供体区愈合良好 [1] 。本文结果显示带结膜瓣的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组术后1年无复发病例,而单纯翼状胬肉切除术组复发率高达15%,考虑前者为受伤的角膜缘提供健康的干细胞,促进角膜上皮的再生,而结膜瓣在角膜与异常结膜源性组织之间筑起一道屏障,阻止新生血管长入角膜,从而防止翼状胬肉的复发。由于观察时间短,手术病例较少,尚需今后进一步积累资料观察随访。

    此手术操纵简单易行,取材方便,是值得推广的手术。本文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术后复发与并发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1)胬肉要切除干净,尤其结膜下纤维组织切除范围大于胬肉范围,尽量使创面平整,移植片要薄和完善,要紧密贴附植床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2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