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36例临床分析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9-6614(2004)10-0930-01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哮喘,在外源性哮喘中感染已成为引起哮喘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除病毒感染能引起哮喘发作外,近年来逐渐增多的支原体感染引起哮喘发作,已引起临床关注。我们于2001~2003年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经病原学检查确定为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女17例,男19例;<3岁6例,3~7岁18例,77岁12例。发病季节:春季3例,夏季2例,秋季14例,冬季17例。
1.2 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 咳嗽、喘息反复发作时间>3年者30例,<3年者6例。每年反复发作次数≥5次28例,3~4次8例。
, 百拇医药
1.3 个人及Ⅰ、Ⅱ级亲属过敏史 婴儿期有湿疹12例,过敏性鼻炎11例。Ⅰ、Ⅱ的亲属有过敏史者10例,其中过敏性鼻炎6例,哮喘3例,荨麻疹1例。
1.4 临床症状与体征 咳嗽伴喘息36例,发热11例,体温波动于37.5~40℃,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面色紫绀,不能平卧,心率增快,肝脏增大6例,双肺出现哮鸣音36例,其中8例合并双肺湿性罗音。
1.5 辅助检查 108例病人中83例在发病的极期取痰液标本做PCR检测,结果36例为支原体感染。
1.6 临床诊断 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36例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7 治疗 36例均给予酮替芬治疗。口服剂量<3岁0.33mg,3~5岁0.5mg,>5岁1mg,每日2次,强的松1~2mg/(kg·d)口服,3次分服,或地塞米松0.25~0.75mg/(kg·d)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停药。氯茶碱5mg/(kg·次)加10%葡萄糖30~50ml静脉滴注或口服6h1次。对重症哮喘给予1:1000肾上腺素0.01mg/(kg·次)皮下注射,每次不超过0.3mg或舒喘灵喷雾6~8h1次,对有缺氧、烦躁、合并心衰、呼衰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抗生素选用红霉素及螺旋霉素。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根据前述会议制定的标准,经上述治疗,治愈28例,好转6例,无效2例。
3 讨论
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近年来已确定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哮喘发作 [1]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否激发哮喘尚有争议。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可激发哮喘,其机制目前认为:一方面通过损伤气道上皮及粘膜组织造成气道的高反应性,即支原体感染时首先侵入气道上皮表面的纤毛上,在其表面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导致上皮的损伤并有炎细胞浸润,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溶酶体可造成气道粘膜的损伤 [2] 。此外,中性粒细胞还释放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氧自由基等参与炎症形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分泌组胺释放因子,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造成气道的高反应性;另一方面支原体作为一种特异性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即支原体抗原进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抗体相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激活补体生成并释放嗜中性趋化因子,它可引起肥大细胞、嗜碱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和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它们直接作用于细支气管局部,同时也作用于迷走神经受体,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加等导致哮喘的发作。
, http://www.100md.com
哮喘的发生中,个体遗传过敏体质是重要的因素。本文36例病人中,Ⅰ、Ⅱ级亲属有过敏史者10例,婴儿期有湿疹12例,过敏性鼻炎11例,这就说明支原体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病人有过敏体质(先天的或后天的),即患者的气道具有高反应的特点,支原体感染时可加重气道的高反应性,并激发潜在的变态反应,使之明朗化,哮喘得以发生。
参考文献
1 戴家熊,彭宜君.小儿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39-68.
2 韩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性疾病.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7.
作者单位:1037005山西省大同铁路卫生防疫站
2大同铁路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4-05)
(编辑 日强), 百拇医药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呼吸道过敏性疾病,临床上将哮喘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哮喘,在外源性哮喘中感染已成为引起哮喘发作的重要致病因素,除病毒感染能引起哮喘发作外,近年来逐渐增多的支原体感染引起哮喘发作,已引起临床关注。我们于2001~2003年共收治支气管哮喘患者108例,经病原学检查确定为支原体感染诱发支气管哮喘36例,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女17例,男19例;<3岁6例,3~7岁18例,77岁12例。发病季节:春季3例,夏季2例,秋季14例,冬季17例。
1.2 发病时间及发作次数 咳嗽、喘息反复发作时间>3年者30例,<3年者6例。每年反复发作次数≥5次28例,3~4次8例。
, 百拇医药
1.3 个人及Ⅰ、Ⅱ级亲属过敏史 婴儿期有湿疹12例,过敏性鼻炎11例。Ⅰ、Ⅱ的亲属有过敏史者10例,其中过敏性鼻炎6例,哮喘3例,荨麻疹1例。
1.4 临床症状与体征 咳嗽伴喘息36例,发热11例,体温波动于37.5~40℃,有明显的呼吸困难,面色紫绀,不能平卧,心率增快,肝脏增大6例,双肺出现哮鸣音36例,其中8例合并双肺湿性罗音。
1.5 辅助检查 108例病人中83例在发病的极期取痰液标本做PCR检测,结果36例为支原体感染。
1.6 临床诊断 根据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哮喘诊断标准,36例均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1.7 治疗 36例均给予酮替芬治疗。口服剂量<3岁0.33mg,3~5岁0.5mg,>5岁1mg,每日2次,强的松1~2mg/(kg·d)口服,3次分服,或地塞米松0.25~0.75mg/(kg·d)静脉滴注,病情稳定后逐渐减量停药。氯茶碱5mg/(kg·次)加10%葡萄糖30~50ml静脉滴注或口服6h1次。对重症哮喘给予1:1000肾上腺素0.01mg/(kg·次)皮下注射,每次不超过0.3mg或舒喘灵喷雾6~8h1次,对有缺氧、烦躁、合并心衰、呼衰者给予相应的治疗,抗生素选用红霉素及螺旋霉素。
, 百拇医药
2 结果
根据前述会议制定的标准,经上述治疗,治愈28例,好转6例,无效2例。
3 讨论
小儿哮喘发作常和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近年来已确定呼吸道病毒感染可引起气道高反应,导致哮喘发作 [1] 。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能否激发哮喘尚有争议。支原体呼吸道感染可激发哮喘,其机制目前认为:一方面通过损伤气道上皮及粘膜组织造成气道的高反应性,即支原体感染时首先侵入气道上皮表面的纤毛上,在其表面增殖并释放毒性物质导致上皮的损伤并有炎细胞浸润,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中性粒细胞胞浆内溶酶体可造成气道粘膜的损伤 [2] 。此外,中性粒细胞还释放白三烯、血小板活化因子、氧自由基等参与炎症形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能分泌组胺释放因子,刺激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造成气道的高反应性;另一方面支原体作为一种特异性抗原引起变态反应,即支原体抗原进入人体后,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与抗体相遇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同时激活补体生成并释放嗜中性趋化因子,它可引起肥大细胞、嗜碱细胞释放出组织胺和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物质,它们直接作用于细支气管局部,同时也作用于迷走神经受体,引起平滑肌收缩、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腺体分泌增加等导致哮喘的发作。
, http://www.100md.com
哮喘的发生中,个体遗传过敏体质是重要的因素。本文36例病人中,Ⅰ、Ⅱ级亲属有过敏史者10例,婴儿期有湿疹12例,过敏性鼻炎11例,这就说明支原体诱发哮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有些病人有过敏体质(先天的或后天的),即患者的气道具有高反应的特点,支原体感染时可加重气道的高反应性,并激发潜在的变态反应,使之明朗化,哮喘得以发生。
参考文献
1 戴家熊,彭宜君.小儿变态反应(过敏)性疾病,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1,39-68.
2 韩忠.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性疾病.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7.
作者单位:1037005山西省大同铁路卫生防疫站
2大同铁路医院儿科
(收稿日期:2004-04-05)
(编辑 日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