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10期
编号:10446486
淋巴瘤14例误诊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10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0-0937-01

    本院1999~2003年收治恶性淋巴瘤25例,均经病理证实。首诊为误诊14例,男10例,女4例。现将14例误诊资料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误诊为淋巴结炎 初诊时根据发热,淋巴结肿大,一般情况尚好,临床诊断为淋巴结炎者4例。其中3例于第一次活检时即诊为淋巴结炎,于确诊前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2例淋巴结暂时缩小,余2例发热有所减轻,但以后均又加重,误诊中位数时间2个月。

    1.2 误诊为淋巴结结核 初诊时根据淋巴结肿大、发热、乏力、盗汗以及血沉快诊为淋巴结结核者4例。其中1例抗痨后淋巴结略缩小,后又进行性增大。本组误诊中位数时间2个月。

    1.3 误诊为乳腺包块 误诊病例1例,25岁,女性,发现乳腺包块3个,发热、盗汗,抗痨半月无效,活检确诊为乳腺原发性T细胞恶性淋巴瘤。

    1.4 误诊为下肢肿物 误诊病例1例,60岁,男性,右下肢肿物1年,如花生米大,活动,考虑脂肪瘤未手术,3个月后增大,活检确诊为T细胞性恶性淋巴瘤。

    1.5 误诊为腹部包块 误诊病例2例,1例不明原因右下腹痛,按阑尾炎抗炎治疗后好转,后发现右下腹包块,考虑腹腔肿瘤,手术病理确诊为回盲部淋巴瘤。另1例腹痛2个月,加重5天,考虑泌尿系统结石,予以相应治疗好转。CT示腹腔、肺门淋巴结肿大,经病理活检确诊为淋巴瘤。1.6 误诊为颈部海绵状血管瘤 误诊病例1例,右颈部肿物1个月,外观色青紫,约花生米大,无发热,考虑海绵状血管瘤,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恶性淋巴瘤。

    2 讨论

    淋巴瘤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以体表淋巴结肿大最常见,如以浅表淋巴结肿大首发症状而误诊为淋巴结炎或结核,两者占误诊的57%。某些淋巴瘤,特别是何杰金淋巴瘤,发热呈周期性缩小的变化,特别是应用肾上腺素后,可造成好转的假象从而延误治疗时间,所以对淋巴结肿大但无明显疼痛者应及早活检,必要时多部位取材送检。淋巴瘤表现不一;有些特殊表现不能忽视,如女性乳房包块,不能简单认为乳腺炎、乳腺结核,应早期病理诊断。腹部包块应与腹部淋巴瘤鉴别,对鉴别困难者可早期剖腹探查。对下列情况应想到淋巴瘤的可能:(1)腹痛、腹部包块伴不明原因发热,抗生素、抗痨治疗无效;(2)腹痛、腹部包块伴不全肠梗阻,特别是青壮年;(3)腹痛、腹部包块伴胸、腹腔淋巴结肿大者;(4)第11胸椎为胸椎结核多发区,应想到原发性淋巴瘤的可能,抗痨无效应早期进行活检。

    作者单位:255029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医院检验科

    (编辑李 阳),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