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肝舒郁汤治疗行经头痛48例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6-0824-01
自2001年1月以来,笔者用自拟“调肝舒郁汤”加减治疗行经头痛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40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最长者23年,最短者3个月。多数患者曾用过西药或其它中药治疗,效果不显。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三叉神经痛及高血压等病变。
1.2 临床表现 每逢经期或月经前后即头痛难忍,多为单侧,或左或右,血管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部分为巅顶或前额痛。一般有遇顺境者痛轻,遇逆境者痛重之特点。并伴有心情烦躁,郁怒,胁筋胀痛,痛经,失眠多梦,口干口苦,或呕吐眩晕,舌红,脉弦等证。
1.3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基本方 醋柴胡12g,白芍15g,制香附10g,玫瑰花15g,炒川楝10g,当归12g,丹参10g,川芎10g,生地15g,枸杞15g,白菊花10g,蔓荆子10g。
1.3.2 服法 (1)于月经前1周以基本方加川牛膝15g,鸡血藤20g,桃仁15g,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有呕吐者加清半夏15g,竹茹10g)。(2)于月经干净后以基本方加女贞子15g,制首乌15g,天麻10g,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失眠不寐者加夜交藤30g,炒枣仁20g)3个月为1疗程。
2 结果
48例患者,经1~2个疗程,治愈(行经时,头痛及其它伴随症状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2例,好转(经期头痛明显减轻,其它伴随症状亦均见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女,35岁,2001年3月20日初诊。行经头痛整20年,从未间断。每于经前1周,即开始头痛,逐日加重,痛剧时闭目卧床,呕吐不食,以双侧颞部尤甚。跳痛、胀痛难忍,自觉头部血管有欲爆裂之势。诊见:形体瘦弱,面色不华,口苦口干,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兼有脱发、痛经;月经量少且色暗有瘀块。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涩。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但经多年治疗,效果不佳。脉证合参,本症当属:血虚肝郁,肝阳上扰之行经头痛。治法:养血疏肝,清利头目。调肝舒郁汤加减。处方(1)经前方:醋柴胡12g,赤芍15g,当归15g,制香附10g,郁金10g,炒川楝12g,丹皮12g,川芎12g,桃仁15g,益母草20g,生地15g,蔓荆子15g,白菊花10g,川牛膝15g,5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2)经后方:醋柴胡10g,白芍15g,制香附10g,玫瑰花15g,生地15g,丹参20g,女贞15g,制首乌15g,枸杞15g,川芎10g,菊花10g,炒枣仁20g,夜交藤30g,5剂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月经期再无发生头痛、脱发及其它症状均已消失。后嘱其以当归养血膏及逍遥丸交替服用2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精神面容较治疗前判若两人。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本症又称“经期偏头痛”,宜当从肝论治。因足少阳胆经上行于头之两侧,肝胆互为表里,若其经脉壅滞,疏泄失司,阻遏清阳,使之郁闭不展则生头痛。
妇女一生,因经带胎产之生理特点,无不涉及于血,故以血为本。又因肝主藏血,主疏泄,故古人称肝为女子之先天。然而在月经、胎孕、产育、哺乳期间又无不耗之于血,以致肌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分有余的病理状态。故《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女子经期,阴血下注血海,而肝失所养;血不足则气有余,肝气郁结,郁滞化火,愈伤肝阴;水不涵木,致肝阳偏旺,上扰头目,阻遏清阳;由生头痛、头胀、眩晕,又血不养心而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肝郁不达,横逆犯胃,而口苦口干,呕吐不食。故本症之病理机制主要为肝血虚损及肝气郁结所致之气血失和,阴阳失调。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此,本症之治,当以养血滋肝、舒郁活络,清利头目为宜。
本方中当归、白芍、生地、枸杞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以缓肝之急,柴胡、香附、玫瑰花、川楝子疏肝解郁,以理肝之气;菊花、蔓荆清利头目而治头痛;丹参、川芎活血通络,兼治少阳厥阴之头痛。经前加川膝、桃仁、鸡血藤活血祛瘀通络。经后加女贞子、制首乌、天麻滋养肝血,平肝潜阳。故本方加减治疗血虚肝郁,肝阳上扰之行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单位:431728湖北省天门市多祥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05)
(编辑李 木), 百拇医药
自2001年1月以来,笔者用自拟“调肝舒郁汤”加减治疗行经头痛4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8例中,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40岁,平均年龄28岁。病程最长者23年,最短者3个月。多数患者曾用过西药或其它中药治疗,效果不显。排除颅内肿瘤、脑血管意外、三叉神经痛及高血压等病变。
1.2 临床表现 每逢经期或月经前后即头痛难忍,多为单侧,或左或右,血管搏动性跳痛、胀痛或刺痛。部分为巅顶或前额痛。一般有遇顺境者痛轻,遇逆境者痛重之特点。并伴有心情烦躁,郁怒,胁筋胀痛,痛经,失眠多梦,口干口苦,或呕吐眩晕,舌红,脉弦等证。
1.3 治疗方法
, 百拇医药
1.3.1 基本方 醋柴胡12g,白芍15g,制香附10g,玫瑰花15g,炒川楝10g,当归12g,丹参10g,川芎10g,生地15g,枸杞15g,白菊花10g,蔓荆子10g。
1.3.2 服法 (1)于月经前1周以基本方加川牛膝15g,鸡血藤20g,桃仁15g,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有呕吐者加清半夏15g,竹茹10g)。(2)于月经干净后以基本方加女贞子15g,制首乌15g,天麻10g,服5剂,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失眠不寐者加夜交藤30g,炒枣仁20g)3个月为1疗程。
2 结果
48例患者,经1~2个疗程,治愈(行经时,头痛及其它伴随症状均消失,随访半年未复发)42例,好转(经期头痛明显减轻,其它伴随症状亦均见好转)6例。总有效率100%。
3 典型病例
, http://www.100md.com
患者,女,35岁,2001年3月20日初诊。行经头痛整20年,从未间断。每于经前1周,即开始头痛,逐日加重,痛剧时闭目卧床,呕吐不食,以双侧颞部尤甚。跳痛、胀痛难忍,自觉头部血管有欲爆裂之势。诊见:形体瘦弱,面色不华,口苦口干,失眠多梦,心烦易怒。兼有脱发、痛经;月经量少且色暗有瘀块。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而涩。西医诊断:血管神经性头痛,但经多年治疗,效果不佳。脉证合参,本症当属:血虚肝郁,肝阳上扰之行经头痛。治法:养血疏肝,清利头目。调肝舒郁汤加减。处方(1)经前方:醋柴胡12g,赤芍15g,当归15g,制香附10g,郁金10g,炒川楝12g,丹皮12g,川芎12g,桃仁15g,益母草20g,生地15g,蔓荆子15g,白菊花10g,川牛膝15g,5剂每日1剂,水煎2次服。(2)经后方:醋柴胡10g,白芍15g,制香附10g,玫瑰花15g,生地15g,丹参20g,女贞15g,制首乌15g,枸杞15g,川芎10g,菊花10g,炒枣仁20g,夜交藤30g,5剂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经1个疗程治疗,月经期再无发生头痛、脱发及其它症状均已消失。后嘱其以当归养血膏及逍遥丸交替服用2个月,随访1年未见复发,精神面容较治疗前判若两人。
, http://www.100md.com
4 讨论
本症又称“经期偏头痛”,宜当从肝论治。因足少阳胆经上行于头之两侧,肝胆互为表里,若其经脉壅滞,疏泄失司,阻遏清阳,使之郁闭不展则生头痛。
妇女一生,因经带胎产之生理特点,无不涉及于血,故以血为本。又因肝主藏血,主疏泄,故古人称肝为女子之先天。然而在月经、胎孕、产育、哺乳期间又无不耗之于血,以致肌体常处于血分不足,气分有余的病理状态。故《灵枢·五音五味篇》云:“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女子经期,阴血下注血海,而肝失所养;血不足则气有余,肝气郁结,郁滞化火,愈伤肝阴;水不涵木,致肝阳偏旺,上扰头目,阻遏清阳;由生头痛、头胀、眩晕,又血不养心而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肝郁不达,横逆犯胃,而口苦口干,呕吐不食。故本症之病理机制主要为肝血虚损及肝气郁结所致之气血失和,阴阳失调。朱丹溪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故此,本症之治,当以养血滋肝、舒郁活络,清利头目为宜。
本方中当归、白芍、生地、枸杞滋补肝肾,养血柔肝以缓肝之急,柴胡、香附、玫瑰花、川楝子疏肝解郁,以理肝之气;菊花、蔓荆清利头目而治头痛;丹参、川芎活血通络,兼治少阳厥阴之头痛。经前加川膝、桃仁、鸡血藤活血祛瘀通络。经后加女贞子、制首乌、天麻滋养肝血,平肝潜阳。故本方加减治疗血虚肝郁,肝阳上扰之行经头痛疗效确切。
作者单位:431728湖北省天门市多祥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05)
(编辑李 木),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