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 2004年第6A期
编号:10447060
基层医院重型颅脑损伤的救治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6A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6-0852-01

    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危重,死亡率及致残率高,早期准确的诊断及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尤其是现有设备和条件不完善的基层医院,如何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效果,是摆在基层医务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迫切需我们去解决的问题。本文现就我科2002年1月~2003年12月收治的29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治疗情况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我科从2002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重型颅脑损伤29例。其中男24例,女5例,年龄1~60岁之间,平均30.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22例,摔伤4例,其他伤3例。本组29例中,按GCS评分:3~5分11例,6~8分18例,入院时均持续昏迷。均经头颅CT扫描确诊。脑挫伤并颅内血肿23例,脑干伤6例。伤后至诊断就诊时间为4~8h。入院前均未进行任何专科治疗抢救。
, 百拇医药
    1.2 治疗及结果 本组29例中,全部病例入院后即给高渗脱水剂,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纠酸、维持有效的血液循环等措施以缓解颅内高压。其中手术18例,非手术11例。死亡14例(48.2%),其余15例中重残4例,中度伤残3例,轻度伤残5例,恢复良好3例。

    2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是一种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其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的创伤性疾病。严重的颅内压增高导致脑疝形成,中枢衰竭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早期合理有效的预防和治疗颅内压增高,减轻脑受压及脑细胞的继发性损害是抢救成败的关键。本组资料分析表明29例病例伤后至入院前时间的均在4h以上,且未得到任何专科抢救措施,过以上29例治疗体会如下:(1)早期有效的确诊是提高疗效,改变预后的关键。早期应用高渗脱水剂及糖皮质激素等以降低颅内高压、减轻脑受压、预防脑疝形成及脑细胞缺血性损害的加重,为手术赢得宝贵的时间。对于非手术治疗,首先最重要的是采用的抢救治疗方法。尽早行头颅CT检查,以明确诊断,掌握伤情及脑损伤的部位,这是估计病情发展的可靠依据,也是决定是否立即手术的一个重要依据。(2)放宽手术指征。一旦出现意识的进行性加深或单侧、双侧瞳孔散大,CT表现脑中线结构移位,血肿占位效应明显者,应立即手术,清除病灶并充分减压。对于颅内无明血肿等病灶因素,而意识不断加深,出现高颅压危象者和在应用高渗脱水剂后,反应不敏感者,也应立即进行减压手术,以尽早的缓解颅内高压,预防脑疝形成并降低脑组织微循环的破坏,减轻脑细胞缺血缺氧性的继发性损害,利于脑细胞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后颅凹的血肿或挫裂伤在保守治疗意识无明显好转者,应积极的行后颅凹减压、血肿清除术。(3)低温可有效的保护脑功能。降低残死率。国内外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亚低温能保护血脑屏障,防治继发性神经元损害等。国内不少大型医院已将其列为重型颅脑损伤伤员的常规治疗措施。在基层医院由于条件限制,尚难以开展,但头部持续冰袋降温以及身体各大动脉浅表部的冰袋降温,可起到一定的作用。它可使头部温度降低,从而减低脑细胞的耗氧量及反应性水肿,降低继发性脑损害,保护脑功能。以上29例均采取以上方法。(4)在抢救的同时要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深昏迷者要保持呼吸道畅通,早期行气管切开,改善通气,提高血氧含量,减轻脑组织的继发损害,利于肺炎的防治。同时要注意心脏、肾脏、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单位:711700陕西省富平县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院神经外科

    (收稿日期:2004-01-12)

    (编辑小 川),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