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络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49-01
带状疱疹是一种非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老年人易留神经痛后遗症。近年来,我科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简单,而且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病人均来自本院门诊,均经皮肤科确诊,曾应用抗病毒的中西药,效果缓慢,患者难以忍受灼痛之苦而前来本科要求治疗。28例病人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其中干部13例,教师8例,农民4例,学生3例。病情最长的2个月,最短的3天。发病部位均在腰背、胸腹部。最大面积可以前正中线过腋部至正中线两侧,在这些部位上可出现多片簇集串状疱疹。疱疹的形状是小米粒状或绿豆大小的透明丘疹,其基底发红。
1.2 治疗方法 (1)工具:七星梅花针1个,数个火罐。(2)操作方法:对病变部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用七星梅花针对准疱疹部位垂直敲打,中等刺激量,令其微出血,再拔火罐。取罐后再次常规消毒以防感染。在治疗中,若面积特大的可分几次治疗,因为梅花针刺激皮肤比较痛,有的病人体质差,忍痛差,一次承受不了,可分多次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本组28例,均经治疗1~3次,全部治愈。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55岁,公安干警。发病2周。患者于2周前自感左侧背部及前胸部刺痛,有低热口苦心烦,即来我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用抗病毒的中、西药(药名不详)后疱疹有所好转,但疼痛一直未减,晚上难以入睡,故又来我科诊治,查体:痛苦面容,左侧乳头下、腋下及背部有4片大小不等的干紫色疱疹,呈米粒样大小不等,相互簇集如带状。舌苔黄,脉弦数。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病人自觉疼痛缓解,继之,又治疗1次后痊愈。
例2:患者,女51岁,建行干部。3天前自觉腰部烧灼痛,皮肤没有出现明显的疱疹,3天后在疼痛部位出现几片红色如蛇状的丘疹,疼痛难忍,用消炎止痛药不能止痛,即来我科诊治,查体:患者腰部无明显的疱疹只有3片红色簇集的丘疹,如蛇行状,舌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带状疱疹”。随即就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疼痛缓解,于第2天在腹部又出现了2片,又治疗1次,疼痛消失,后随访再无复发。例3:患者,男,76岁,离休干部。主诉:患者1周前自感腰部几片小疱,疼痛难忍,在皮肤科治疗,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皮肤科医生介绍来我科治疗。查体:患者腰部有4片大小不等的透明疱疹,缠腰而生。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而有力,即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就痊愈。
, 百拇医药
4 体会
带状疱疹,因其常常成簇集水疱沿身体的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缠腰肋而发,故而名曰“带状疱疹”,中医归为疮疡科,有甑带疮、火带疮、蜘蛛疮、蛇窠疮,蛇串疮之称,但中医对此病的认识,最早的记载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明·王肯堂《疡医准绳》“或问缠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亦缠腰火丹”。明·陈士铎《外科秘录》“蛇窠疮生于身体脐腹之上下左右,本无定处,其形象宛如蛇也”。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诸书虽命名不一,但描述的临床症状及易发病的部位均相同,本病特点在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状疱疹,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而且疼痛非常剧烈,病程也比较缠绵。本病多因风火邪客于少阳、阳明经脉,或因感染湿毒之气,留滞于太阴、阳阴经络,或因情志内伤,肝胆火盛、阻滞经络,均可导致肌肤营卫壅滞,发为疱疹。在发病前有轻度发热疲倦不适,食欲不振,口苦心烦,先感到刺痛,几天后起疱,也有疼痛和水疱同时出现,也有先起水疱,而后疼痛的。临床上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用止痛药往往难以达效。所以治疗本病关键是解除患者疼痛之苦,消除疱疹退后神经痛并发症的根本所在。在治疗本病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认真学习中医理论,挖掘宝库资料,指导临床治疗,一定能收到良好的疗效。运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止痛快,疗效好,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药物,缩短了病程。
刺络疗法,俗称为“刺血疗法”根据“血实则宜快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刺络放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使本病的病毒得以排泄而病自愈。
作者单位:726100陕西省洛南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收稿日期:2004-01-19)
(编辑贝 子), 百拇医药
带状疱疹是一种非传染性、病毒性皮肤病。临床上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痛苦,老年人易留神经痛后遗症。近年来,我科采用刺络拔罐法治疗带状疱疹,方法简单,而且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病人均来自本院门诊,均经皮肤科确诊,曾应用抗病毒的中西药,效果缓慢,患者难以忍受灼痛之苦而前来本科要求治疗。28例病人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12岁。其中干部13例,教师8例,农民4例,学生3例。病情最长的2个月,最短的3天。发病部位均在腰背、胸腹部。最大面积可以前正中线过腋部至正中线两侧,在这些部位上可出现多片簇集串状疱疹。疱疹的形状是小米粒状或绿豆大小的透明丘疹,其基底发红。
1.2 治疗方法 (1)工具:七星梅花针1个,数个火罐。(2)操作方法:对病变部位用75%酒精常规消毒,然后用七星梅花针对准疱疹部位垂直敲打,中等刺激量,令其微出血,再拔火罐。取罐后再次常规消毒以防感染。在治疗中,若面积特大的可分几次治疗,因为梅花针刺激皮肤比较痛,有的病人体质差,忍痛差,一次承受不了,可分多次治疗。
, http://www.100md.com
2 结果
本组28例,均经治疗1~3次,全部治愈。
3 典型病例
例1:患者,男,55岁,公安干警。发病2周。患者于2周前自感左侧背部及前胸部刺痛,有低热口苦心烦,即来我院皮肤科诊治,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用抗病毒的中、西药(药名不详)后疱疹有所好转,但疼痛一直未减,晚上难以入睡,故又来我科诊治,查体:痛苦面容,左侧乳头下、腋下及背部有4片大小不等的干紫色疱疹,呈米粒样大小不等,相互簇集如带状。舌苔黄,脉弦数。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后病人自觉疼痛缓解,继之,又治疗1次后痊愈。
例2:患者,女51岁,建行干部。3天前自觉腰部烧灼痛,皮肤没有出现明显的疱疹,3天后在疼痛部位出现几片红色如蛇状的丘疹,疼痛难忍,用消炎止痛药不能止痛,即来我科诊治,查体:患者腰部无明显的疱疹只有3片红色簇集的丘疹,如蛇行状,舌苔薄黄,脉弦数,诊断为“带状疱疹”。随即就用上述方法治疗后疼痛缓解,于第2天在腹部又出现了2片,又治疗1次,疼痛消失,后随访再无复发。例3:患者,男,76岁,离休干部。主诉:患者1周前自感腰部几片小疱,疼痛难忍,在皮肤科治疗,诊断为“带状疱疹”经皮肤科医生介绍来我科治疗。查体:患者腰部有4片大小不等的透明疱疹,缠腰而生。舌质红、苔薄白、脉弦而有力,即用上述方法治疗1次就痊愈。
, 百拇医药
4 体会
带状疱疹,因其常常成簇集水疱沿身体的一侧呈带状分布,宛如蛇行,缠腰肋而发,故而名曰“带状疱疹”,中医归为疮疡科,有甑带疮、火带疮、蜘蛛疮、蛇窠疮,蛇串疮之称,但中医对此病的认识,最早的记载于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甑带疮者缠腰生,状如甑带,因以为名。明·王肯堂《疡医准绳》“或问缠腰生疮,累累如珠,何如?曰是名火带,亦缠腰火丹”。明·陈士铎《外科秘录》“蛇窠疮生于身体脐腹之上下左右,本无定处,其形象宛如蛇也”。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名蛇串疮,初生于腰,紫赤如疹,或起水疱,痛如火燎。”诸书虽命名不一,但描述的临床症状及易发病的部位均相同,本病特点在皮肤上出现簇集成群,累累如串状疱疹,沿身体一侧周围神经呈带状分布,伴有神经痛而且疼痛非常剧烈,病程也比较缠绵。本病多因风火邪客于少阳、阳明经脉,或因感染湿毒之气,留滞于太阴、阳阴经络,或因情志内伤,肝胆火盛、阻滞经络,均可导致肌肤营卫壅滞,发为疱疹。在发病前有轻度发热疲倦不适,食欲不振,口苦心烦,先感到刺痛,几天后起疱,也有疼痛和水疱同时出现,也有先起水疱,而后疼痛的。临床上给病人造成很大的痛苦,用止痛药往往难以达效。所以治疗本病关键是解除患者疼痛之苦,消除疱疹退后神经痛并发症的根本所在。在治疗本病的工作中,我们体会到要认真学习中医理论,挖掘宝库资料,指导临床治疗,一定能收到良好的疗效。运用刺络拔罐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止痛快,疗效好,而且还节约了大量的药物,缩短了病程。
刺络疗法,俗称为“刺血疗法”根据“血实则宜快之、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刺络放血、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使本病的病毒得以排泄而病自愈。
作者单位:726100陕西省洛南县中医医院针灸科
(收稿日期:2004-01-19)
(编辑贝 子),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