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7263
丙咪嗪致心肌损害1例报告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D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6-0563-01

    丙咪嗪为三环类抗抑郁药物,具有较强的抗抑郁作用,主要作用为阻滞神经末梢对去甲肾上腺素和5-HT的回吸收,而增加突触间隙中可利用的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但有较多的副作用,心脏方面的副作用为:心动过速、低血压和心肌损害。现报道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58岁,因颜面水肿及四肢肿胀1年,加重1周入院,病人有抑郁症病史10年,一直服用丙咪嗪、氯硝安定和马普替林等药物。本次入院病人无胸痛、心悸感,无肌肉酸痛感。查体:P76次/min,BP135/75mmHg,颜面水肿,表情淡漠,口唇无紫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HR76次/min,律规整,S 1 低钝,A 2 >P 2 ,无早搏及病理性杂音,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腹水征(-),脊柱四肢无畸形,肌肉关节无肿痛,下肢非凹陷性水肿。入院后预测病人有甲状腺功能减退,抑郁症状主要由甲状腺功能减退引起,嘱病人停用丙咪嗪,而其他抗抑郁药物继续服用。入院后心电图示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甲状腺功能检查证实患者确有甲状腺功能减退,化验检查显示心肌酶明显升高,CK7426.7IU/L、CK-MB97.57IU/L、LDH622IU/L、LDH1172.90IU/L、ALT117IU/L、明显高于正常,两日后复查结果相似,密切观察病人症状及心电图改变,经综合分析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可能,进一步检查免疫功能:抗核抗体、抗dsˉDNA抗体及ENA系列抗体,结合症状和体征排除皮肌炎的可能,病人否认有骨骼肌损伤史。于停用丙咪嗪6日后,心肌酶谱为CK1309.60IU/L、CK-MB21.0IU/L、LDH666IU/L、ALT70.90IU/L。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皮肌炎及骨骼肌损伤引起的肌酸激酶升高,考虑为药物引发的肌酸激酶升高后,在停药的基础上,给予营养心肌药物治疗,同时给予甲状腺素治疗。2周后,心肌酶谱全部恢复正常,甲状腺功能:T 4 仍低于正常。
, 百拇医药
    2 讨论

    本病人抑郁症史10余年,近一年来抑郁症状加重,首先考虑抑郁症的发作,而忽视内分泌疾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的存在,自行加用丙咪嗪治疗,故引起心肌损害的发生。本病人常规检查发现心肌酶谱明显升高,结合病人症状、体征和化验检查排除急性心肌梗死、皮肌炎及骨折和骨骼肌损伤后,考虑为甲状腺功能减退和丙咪嗪药物毒性作用所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可引起神经肌肉的代谢异常,引发肌酸激酶(CK)的升高以CK总量为主,CK-MB升高较少,且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酶学升高程度一般较轻;另外本病人在短期内应用甲状腺素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尚未恢复正常,而心肌酶学即已恢复正常,故甲状腺功能低下在本病人心肌酶学升高中不占主要地位。丙咪嗪的药物毒性作用可有心肌损害,结合药物半衰期为10~12h,在病人停药6天后心肌酶学CK明显降低、CK-MB恢复正常,停药半月后,酶学全部恢复正常,故考虑本病人心肌酶学升高系丙咪嗪的药物毒性作用所致。

    由此老年人在出现情绪低下、抑郁症状后首先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可能性,再确诊精神性疾病,以防止误诊误治,引起不必要的药物毒性作用。像如此严重的心肌损害,心肌酶学明显升高者实属临床罕见。这可能与病人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可致心肌酶学升高;同时存在丙咪嗪药物对心肌的毒性作用,两者作用相加有关。

    作者单位:255200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中医院

    (收稿日期:2004-02-16)

    (编辑青 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