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迟发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4)12-1140-01
近年来骨折内固定技术被临床广泛应用,尽管有先进的手术室设施、理想的无菌条件和恰当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处理,但是偶然的术后感染仍不能完全避免。其中术后延迟感染常因不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而延误治疗转变成慢性感染。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院自1995~2002年行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共1783例,术后延迟感染28例(1.57%)。男18例,女10例,年龄19~68岁,平均年龄46岁。接骨板感染16例,髓内钉感染8例,浅表感染16例,深部感染12例,骨髓炎6例。
1.2 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患肢发热、肿胀、疼痛,局部皮温升高,伤口渗出,窦道形成。不典型症状:患肢疼痛症状出现的时间:最短术后2周,最长术后6个月,平均40天。
1.3 细菌学检查 金黄色葡萄球菌8例,表皮葡萄球菌3例,铜绿假单胞菌2例,大肠杆菌2例。
1.4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及造影,了解死骨及窦道的范围大小。
1.5 治疗方法 28例均接受了手术,分别采用清创、冲洗、内置物取出、抗生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链珠置入、肌皮瓣转移等方法治疗 [1] 。
2 结果
28例均获得治愈(2例截肢),其中6例遗留邻近关节强直,3例发生再骨折。
3 讨论
3.1 病因分析 术前准备不足,创伤后失血、低蛋白、低氧血症3例。全身性疾病:糖尿病2例,肾功能不全1例,长期服用激素者2例。局部皮肤条件差:皮肤有挫伤,肢体高度肿胀,支架钉道有感染而更换内固定8例。术中处理不当:(1)忽视无菌操作;(2)手法粗暴;(3)组织剥离太多;(4)过度扩髓(热灼伤);(5)不同材料内固定混合应用;(6)失去活力的骨组织没有祛除 [2] 。忽视术后治疗:营养状况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未及时纠正;局部血肿引流不畅。
3.2 治疗
3.2.1 一般治疗 支持疗法,纠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抗生素应用,根据药敏选择抗生素。
3.2.2 手术治疗 清创彻底,可多次清创,有死骨者必须祛除;内固定一旦松动必须取出;局部应用敏感抗生素链珠;创面覆盖:依创面情况选择肌瓣、肌皮瓣转移、开放植骨+植皮;骨支架重建:开放植骨、二期植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 [3]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延迟感染是较常见并发症,应该引起临床高度重视,预防为主,早期诊断以及有效的治疗,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S.TERIRY CINILE(美国)卢世壁主译.坎贝尔骨科手术大全.第九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78.
2 王满宜.骨折治疗的AO原则.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665.
3 王成琪,陈中伟,朱盛修.实用显微外科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391.
作者单位: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中医院骨科
(编辑李 阳)
鐎甸偊鍠曟穱濠囧棘閸モ晝褰�
闁稿繗娅曢弫鐐烘儌閻愵剙顎�
閻犲洤瀚鎴﹀礄閻樻彃缍�
闁瑰吋绮庨崒銊╁即閺夋埈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