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结缔组织病 > 硬皮病
编号:10447039
治疗硬皮病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 2004年第6A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7587(2004)06-0831-01

    硬皮病是以皮肤进行性浮肿、硬化、最后发生萎缩为特征的一种结缔组织疾病。临床上分为局限性和系统性硬皮病两种类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硬化;后者除皮损外,并可累及内脏器官。临床表现:早期皮肤紧张变厚,皱纹消失,凹陷性水肿,皮色苍白或淡黄。随着病情发展,皮肤变硬,表面蜡样光泽,不能用手捏起,患处皮肤无汗,毛发脱落,色素沉着,兼有感觉异常,并可产生手指伸屈受限,面部表情固定,口眼张闭困难,胸部紧束感。病至晚期皮肤萎缩变薄,如羊皮纸样,甚至皮下组织及肌肉也产生萎缩及硬化,紧贴于骨骼、指端及关节处易出现难愈性溃疡。内脏受累则有吞咽困难、呕吐、腹泻、心律不齐、心力衰竭、呼吸困难、肌肉萎缩而无力、关节炎、高血压等症状,严重时可因急性肾衰竭而死亡。现代医学认为硬皮病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血管运动神经功能障碍、胶原代谢异常、病灶感染有关。现代医学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传统疗法主张去除感染灶,加强营养,注意保温,加强体育锻炼。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3岁。主诉右大腿外侧、左小腿内侧红斑2年,不痛、不痒,仅有不适感;面色晦暗无泽,舌暗苔白,脉沉涩。曾就诊于天津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第一附属医院,诊断为“硬皮病”。经治疗无效而来我院就医。局部检查:右大腿外侧有3cm×3cm、5cm×5cm大小的两处淡粉色斑,左小腿内侧有9cm×8cm褐色斑,边缘不整齐,中间质地较硬。诊断:硬皮病。治疗:予中药配合针灸治疗。(1)处方:当归15g,杭芍15g,川芎12g,牛膝6g,丹参15g,鸡血藤15g,川乌 6g,草乌6g,秦艽15g,穿山甲10g,鳖甲10g,三棱15g,莪术20g,地龙15g,伸筋草15g,甘草6g,以上中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6g,早晚各服1丸。(2)针灸:根据辨证整体调节,加减穴位,局部围刺。经过近3个月的治疗,局部皮色变浅,皮肤变软。

    2 讨论

    硬皮病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局限性硬皮病类似“皮痹”之证;系统性硬皮病概括在“风痹”之中。《诸病源候论》说:“风湿痹之状,或皮肤顽厚……”,病在阳曰“风”,在阴曰“痹”,阴阳俱病曰“风痹”,累及皮、脉、肉、筋、骨及其相关之肺、脾、心、肝、肾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本病根本在正虚,发病在标实,重点在心肾阳衰,久则气血阴阳俱不足,其正虚与标实互为因果,形成虚虚实实的恶性循环,全身营卫气血津液的气化运行为之紊乱,瘀血痰浊应运而生,内外合邪,稽留脏腑,障碍气机,伤及营卫,痹阻经络,气血凝滞致使局部或全身出现一派痹阻之象。
, 百拇医药
    硬皮病初期在肺,损及皮毛;继而在脾,损及肌肉;终止在肾,损及筋骨。它是一组从上而下、从外到内的痹证虚痨综合征。

    硬皮病的临床表现以血瘀症为多见,因此活血化瘀是治疗本病的一种重要法则。通过临床观察发现,活血化瘀对硬皮病有良好作用,它能改善血流,调节血液循环和血管神经功能,改善硬皮病的胶原代谢及内分泌功能,其中改善血液循环(特别是微循环)和结缔组织代谢可能是发挥治疗作用的主要环节。

    (收稿日期:2004-03-19)

    (编辑李 阳)

    作者单位:300222天津市第四医院中医科, http://www.100md.com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结缔组织病 > 硬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