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8321
肥达氏反应对伤寒的诊断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6-0555-01

    伤寒的血清学诊自Widal氏建立的肥达氏反应,迄今仍然是临床诊断伤寒的重要实验室指标,但近年来,随着轻症和亚临床病例增多,肥达氏反应的阳性率有下降趋势。故对其诊断价值发生了争论。为此,我们对细菌培养阳性的确诊伤寒病例,作肥达氏反应的动态观察,就其对伤寒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再探讨。

    1 材料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伤寒患者120例为我院自1995年5月~1998年7月的住院病人,其中48例血液细菌培养阳性,47株为伤寒沙门氏菌,1株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20例患者,男75例,女45例,年龄为10~67岁。

    1.2 菌液 诊断用伤寒“O”、“H”菌液与副伤寒甲、乙、丙均由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供应,肥达氏反应操作按 说明书进行。

    1.3 培养基 血液增菌培养基及细菌微量生化管均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

    1.4 观察方法 每位患者住院后按常规进行血、大便培养及肥达氏反应,以后每周复查1次肥达氏反应,共3周,我院实验室肥达氏反应阳性标准为H≥1∶160,O≥1∶80,未达到标准为阴性。

    2 结果

    2.1 48例血液培养阳性结果 全部菌株都由血液增菌培养,分离出菌株由伤寒沙门氏菌A-FO多价血清凝集阳性,因子血清凝集,生化反应符合。

    2.2 临床标本检测结果 检测肥达氏反应120例伤寒患者与同期的血培养、粪培养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120例伤寒患者Widal反应与培养结果

    2.3 肥达氏反应 对48例培养阳性的伤寒病例,出院前的肥达氏反应进行动态观察结果,见表2。

    表2 48例肥达氏反应动态观察结果

    注: ˇ 指“H”变化“O”不变或“O”变化“H”不变

    2.4 伤寒患者副伤寒A、B、C抗体检测 10例2~3抗体均呈阳性,其中B抗体有42%阳性,有3例“H”“O”均<1∶80,但A、B、C均>1∶160。

    3 讨论

    本组资料观察证实,早期肥达氏反应阳性仅为40.0%,与国内文献报道的基本一致,提示肥达氏反应对伤寒的诊断敏感性不够理想,至病程第三、四周时阳性达到75.8%或效价不高,故对伤寒患者需提倡开展多项细菌培养,以求确诊。肥达氏反应假阳性的原因较多,本组资料显示,患者细菌培养阳性,肥达氏反应阴性,这与早期已用过多种抗生素,使血清杀菌活性和溶菌酶活性值下降,抑制了伤寒杆菌,或由于应用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而抑制了抗体的形成。原先认为伤寒患者肥达氏反应的凝集效价恢复期显著递升,具有鉴别价值,本组资料完全符合递升规律的仅占37.5%,少数出现凝集效价下降或消失,与文献报道相似,本资料也观察到副伤寒B抗体阳性占45.0%,经培养证实为伤寒沙门氏菌或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这可能与沙门氏菌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具有共同抗原之故。因此,认为对伤寒的诊断需多方面检测,以免延误治疗,对以上现象,我们还需进一步观察和探讨。

    作者单位:312000浙江省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4-03-25)

    (编辑维 兰),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