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8322
肺炎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三种实验室检测方法比较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方法。方法 对72例疑似支原体感染的患儿同时进行明胶颗粒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肺炎支原体,评估三种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明胶颗粒法和PCR法敏感性分别为58.7%和52.2%,在检出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免疫荧光法与明胶颗粒法比较敏感性明显下降,只有26.1%,两者在检出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PCR法检测需昂贵设备,操作复杂,不易普及。明胶颗粒法3h即能出报告,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即可操作,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结论 将明胶颗粒法和PCR法相结合,MP在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中的检出率可提高为93.5%,有利于早期、迅速、高效提高MP感染的检出率。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明胶颗粒法 聚合酶链反应法 免疫荧光法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6-0553-02

, http://www.100md.com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近年来,已成为儿童肺炎的常见病原菌,其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日趋增多。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肺炎,由于肺部体征轻,容易造成临床漏诊;更因为其病理形态可呈各种类型,易误诊为细菌或病毒感引起的肺炎,在无实验室依据时,难以与其他病原菌进行鉴别。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非常重要。我们对2003年5月~2004年1 月收治入院的疑似支原体感染的72例肺炎患儿同时进行了明胶颗粒法、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和免疫荧光法检测,观察早期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3年5月~2004年1月收治入院的疑似肺炎支原体感染的72例肺炎患儿,男45例,女27例,男∶女=1.7;年龄12个月~16岁,平均年龄(6.6±3.6)岁。

    1.2 临床表现发热72例(100%),咳嗽67例(93.1%),咳痰49例(68.1%),呕吐11例(15.3%),流涕6例(8.3%),腹泻5例(6.9%),头痛4例(5.6%),咽痛4例(5.6%),气急3例(4.2%),腹痛2例(2.8%),胸痛1例(1.4%)。肺部有罗音17例(23.6%)。一过性血尿2例(2.8%),一过性蛋白尿1例(1.4%),肝功能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1.4%)。胸片呈片状渗出56例(77.8%),肺纹理增多模糊16例(22.2%),胸腔积液1例(1.4%)。
, 百拇医药
    1.3 实验方法

    1.3.1明胶颗粒法 抽取外周血采用日本富士MYCO-Ⅱ试剂盒测定MP-IgM抗体,结果判定1∶40为临界值,滴度≥1∶80者为阳性。

    1.3.2 聚合酶链反应法(PCR) 灭菌棉签咽部取样采用中山医科大学安达基因诊断中心开发的MP-DNA检测试剂盒进行PCR测定。PCR扩增及定量仪为美国产Gene Amp5700Sequence Detedtion System基因扩增仪。MP-DNA扩增及检测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3.3 免疫荧光法 抽取外周血按《中华医学检验全书》中“免疫荧光法”进行操作,IgM在1∶4以上,IgG>1∶16有诊断意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
, 百拇医药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比较见表1。明胶颗粒法检测72例肺炎患儿。MP检出28例,其比例为38.9%。按年龄分组,2岁以下、2~6岁、7~16岁三组肺炎患儿分别为8例、30例和34例,各组MP阳性分别为2例(25.0%)、13例(43.3%)和13例(38.2%)。男性45例肺炎,MP阳性19例,占42.2%;女性27例肺炎,MP阳性9例,33.3%。男女感染MP差异无显著性(P>0.05)。

    表1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比较

    注:明胶颗粒法与PCR法比较P>0.05,明胶颗粒法与免疫荧光法比较P<0.05

    通过检测,最终确定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有46例,26例为非肺炎支原体感染。三种不同方法的敏感性见表2。

    表2 三种不同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敏感性比较项目 明胶颗粒法 PCR法 免疫荧光法敏感性58.7%(27/46) 52.2%(24/46) 26.1%(12/46)
, 百拇医药
    3 讨论

    MP肺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严重可呈爆发性肺炎,迅速发展,最终呼吸衰竭死亡。随着临床检验技术的发展, 人们发现MP感染在儿童中的感染率不断增加。文献报道小儿MP肺炎占全部肺炎的5%~10% [1] 。病原体培养,需要2~3周的时间,难以应用于临床,并且检出率不高;以往临床依赖血冷凝集试验进行诊断,但病程在1周以上才会有阳性的结果,而且与其他感染有一定的交叉反应;无法满足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的目的。我们运用3种不同的方法进行MP的检测,明胶颗粒法和PCR法都能获得较满意的结果,两者的敏感性分别为58.7%和52.2%,在检出率上差异无显著性(P>0.05)。由于所有72例标本采集的时间75%(54/72)在病程的4天以内,从而达到了早期诊断的要求。免疫荧光法与明胶颗粒法比较敏感性明显下降,只有26.1%,两者在检出率上差异有显著性(P<0.05)。PCR法虽然具有实验时间短、敏感性高、不存在交叉反应和放射性污染等特点,但需昂贵设备,操作复杂,不易普及。明胶颗粒法用日本富士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运用表面吸附支原体抗原的明胶颗粒代替动物红细胞,消除了非特异性反应,且3h即能出报告,无需特殊仪器设备,即可操作,可作为支原体肺炎实验室诊断的常规检测,以利于早期做出诊断 [2] 。本文明胶颗粒法血清MP阳性率为37.5%(27/72),略高于文献报道的21.3%阳性率 [3] ,可能与我们针对性的选择病例有关。然而本文有16例明胶颗粒法阴性,PCR法阳性,其中有9例在病程第1天进行标本检测,有7例临床表现轻微,胸片改变范围较小,提示明胶颗粒法的阳性率与病程、部位、严重程度有关。本文PCR法咽拭子物中MP阳性率为33.3%(24/72),而文献报道的阳性率为26% [4] 和75.7%,阳性率差异可能与流行周期的出没有关。本文有19例PCR阴性,明胶颗粒法阳性,其中有10例在入院之前已使用过大环内酯类药物,提示PCR法可能与敏感药物的治疗有关,当然还要考虑PCR污染产生假阳性的因素。将明胶颗粒法和PCR法相结合,MP在确诊为支原体肺炎中的检出率可提高为93.5%(43/46)。在临床治疗中常规抗生素治疗效果不理想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或遇到重症病例需要快速诊断病原时,可考虑同时选用明胶颗粒法和PCR法检测MP,有利于早期、迅速、高效提高MP感染的检出率。
, 百拇医药
    参考文献

    1 余善昌.有关支原体感染的几个问题.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09.

    2 张珏,乐华文.三种肺炎支原体血清学检测方法比较.中华现代临床医学杂志,2003,(12):56.

    3 陈兰举,潘家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研究进展.蚌埠医学院学报,2000,25(1):73.

    4 李延壮,杨洪江,张烨.聚合酶链式反应诊断肺炎支原体特异性、灵敏性及咽拭子物标本检测研究.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11.

    作者单位:200127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儿童医学中心

    (收稿日期:2004-04-04)

    (编辑秋 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