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配合康复运动治疗脑卒中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38-02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脑卒中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我科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4例患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诊断标准[1]。年龄最小42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60.3岁,其中门诊患者5例,住院患者39例;脑出血13例,脑梗塞31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做上田敏肌力评定及Barthel氏日常生活动作指数评定。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方法 (1)头针:取百会(双)、承光(双)或运动区。(2)体针:根据病情每次取上、下肢各3~4个穴为主穴。
, 百拇医药
第一组: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主要用于脑卒中的软瘫期。上肢:肩、曲泽、手三里、外关。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
第二组:以手阳明经、足太阳经为主,主要用于脑卒中的硬瘫期。上肢: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根据辨证分型,痰热瘀阻型以清热化痰通络为主,配穴取劳宫、丰隆;肝阳上亢型以平肝潜阳熄风为主,配穴取行间、太溪;气虚血瘀型以益气活血去瘀为主,配穴取关元、气海、三阴交;阴虚风动型以养阴熄风为主,配穴取肝俞、肾俞、风池、太冲。
2.2 康复运动训练—医疗体操 脑卒中导致患侧肌力损害,破坏运动协调,产生一系列病理性运动模式。因此康复着重促进肌肉的高级神经控制的重建,恢复运动协调。根据脑卒中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级别的床上医疗体操[2]。如软瘫期采用初级医疗体操,主要是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患侧肢体无力及痉挛初期而编制的。重点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或抗阻运动,通过中枢性刺激促进产生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来诱发或调动患侧肌肉的收缩反应。痉挛期采用中级医疗体操,重点是加强患侧肢体的助力或主动活动,打破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恢复期采用高级医疗体操,重点是突出两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加强肢体的精细分离运动,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
, 百拇医药
3 疗效观察与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肌力采用上田敏法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对治疗前后肌力累积3级以上病例进行比较。日常生活动作评价采用南京省人民医院康复科设置的Barthel氏ALD指数评定表。从大、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十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评分。满分为100分,40分以下为差,41~61分为中,大于61分为良。
3.2 治疗结果 44例中,上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统计治疗前9例(占13.6%),治疗后29例(占65.9%);下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统计治疗前10例(22.7%),治疗后31例(70.5%)。44例患者Barthel氏日常生活动作评定指数,治疗前,差41例(93.2%),中3例(6.89%),良16例(36.47%)。治疗前后数据统计,用t检验,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偏瘫上肢治疗前后上田敏肌力比较 (x±s)(略)注:治疗前后偏瘫上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病例经统计学处理t值=5.8362,P<0.05,显示治疗后上肢肌力明显提高。
, http://www.100md.com
表2 偏瘫下肢治疗前后上田敏肌力比较 (x±s)(略)注:治疗前后偏瘫下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病例经统计学处理t值=5.7866,P<0.05,显示治疗后下肢肌力明显提高。
表3 患者Barthel氏ALD指数比较 (s±s) (略)注:经统计学处理,t值=6.3669,P<0.05,显示无论轻、重度患者,治疗后其日常生活动作指数均有显著改变,说明针刺配合康复运动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4 体会
脑卒中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范畴,究其原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衰退,气血逆乱,清窍失养,经络阻滞所致。在针刺治疗时,我们采用豁痰开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辨证论治的同时,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根据脑卒中不同时期的临床特点,软瘫期患者肌力及张力均低下,根据 “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刺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硬瘫期患者肌张力增高,肢体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病理模式,此时针刺取穴应结合现代医学对这一时期临床特点的认识,取穴以手阳明、足太阳经穴为主,以增强病理模式下拮抗肌的肌力,恢复运动协调性。通过临床观察针刺和康复运动的早期干预,能促进偏瘫肢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和正常的运动模式,明显提高患者肢体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使偏瘫肢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代偿。脑卒中患者大多伴有情志异常,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畅情志,提高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 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9-505.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0) (编辑 青山), 百拇医药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患脑卒中的人越来越多。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加重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近年来,我科采用针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44例患者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诊断标准[1]。年龄最小42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60.3岁,其中门诊患者5例,住院患者39例;脑出血13例,脑梗塞31例;病程最短1周,最长3个月。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做上田敏肌力评定及Barthel氏日常生活动作指数评定。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方法 (1)头针:取百会(双)、承光(双)或运动区。(2)体针:根据病情每次取上、下肢各3~4个穴为主穴。
, 百拇医药
第一组:以手足阳明经为主,主要用于脑卒中的软瘫期。上肢:肩、曲泽、手三里、外关。下肢:伏兔、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太冲。
第二组:以手阳明经、足太阳经为主,主要用于脑卒中的硬瘫期。上肢:肩、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承扶、殷门、委中、承山、足三里、三阴交。
配穴:根据辨证分型,痰热瘀阻型以清热化痰通络为主,配穴取劳宫、丰隆;肝阳上亢型以平肝潜阳熄风为主,配穴取行间、太溪;气虚血瘀型以益气活血去瘀为主,配穴取关元、气海、三阴交;阴虚风动型以养阴熄风为主,配穴取肝俞、肾俞、风池、太冲。
2.2 康复运动训练—医疗体操 脑卒中导致患侧肌力损害,破坏运动协调,产生一系列病理性运动模式。因此康复着重促进肌肉的高级神经控制的重建,恢复运动协调。根据脑卒中的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级别的床上医疗体操[2]。如软瘫期采用初级医疗体操,主要是针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患侧肢体无力及痉挛初期而编制的。重点是加强健侧肢体的主动或抗阻运动,通过中枢性刺激促进产生联合反应、共同运动来诱发或调动患侧肌肉的收缩反应。痉挛期采用中级医疗体操,重点是加强患侧肢体的助力或主动活动,打破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痉挛模式,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恢复期采用高级医疗体操,重点是突出两侧肢体的主动活动,加强肢体的精细分离运动,提高肢体协调控制能力。
, 百拇医药
3 疗效观察与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 肌力采用上田敏法偏瘫上、下肢功能评价。对治疗前后肌力累积3级以上病例进行比较。日常生活动作评价采用南京省人民医院康复科设置的Barthel氏ALD指数评定表。从大、小便、修饰、用厕、吃饭、转移、步行、穿衣、上楼梯、洗澡十个方面进行分类和评分。满分为100分,40分以下为差,41~61分为中,大于61分为良。
3.2 治疗结果 44例中,上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统计治疗前9例(占13.6%),治疗后29例(占65.9%);下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统计治疗前10例(22.7%),治疗后31例(70.5%)。44例患者Barthel氏日常生活动作评定指数,治疗前,差41例(93.2%),中3例(6.89%),良16例(36.47%)。治疗前后数据统计,用t检验,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偏瘫上肢治疗前后上田敏肌力比较 (x±s)(略)注:治疗前后偏瘫上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病例经统计学处理t值=5.8362,P<0.05,显示治疗后上肢肌力明显提高。
, http://www.100md.com
表2 偏瘫下肢治疗前后上田敏肌力比较 (x±s)(略)注:治疗前后偏瘫下肢肌力累积3级以上病例经统计学处理t值=5.7866,P<0.05,显示治疗后下肢肌力明显提高。
表3 患者Barthel氏ALD指数比较 (s±s) (略)注:经统计学处理,t值=6.3669,P<0.05,显示无论轻、重度患者,治疗后其日常生活动作指数均有显著改变,说明针刺配合康复运动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4 体会
脑卒中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范畴,究其原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正气衰退,气血逆乱,清窍失养,经络阻滞所致。在针刺治疗时,我们采用豁痰开窍、调理气血、疏通经络辨证论治的同时,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根据脑卒中不同时期的临床特点,软瘫期患者肌力及张力均低下,根据 “治痿独取阳明”理论,针刺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硬瘫期患者肌张力增高,肢体呈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的病理模式,此时针刺取穴应结合现代医学对这一时期临床特点的认识,取穴以手阳明、足太阳经穴为主,以增强病理模式下拮抗肌的肌力,恢复运动协调性。通过临床观察针刺和康复运动的早期干预,能促进偏瘫肢体形成新的条件反射和正常的运动模式,明显提高患者肢体的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使偏瘫肢体的功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改善和代偿。脑卒中患者大多伴有情志异常,在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调畅情志,提高其主动参与康复治疗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协作组.中风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
2 范振华,周士枋.实用康复医学,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8,499-505.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
(收稿日期:2003-11-10) (编辑 青山),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