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5例临床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观察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n=35)和针刺组(n=25),针刺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针药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根据辨证,配合服用相应的中药。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针刺组疗效为52%,针药组疗效为85.7%。结论 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关键词 针药结合 针灸 慢性前列腺炎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22-02
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症候复杂多变,病程迁延,病势缓慢,并发症多,易于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自1999年起笔者运用针灸配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5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全部来源于笔者门诊,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59岁,以20~40岁居多,占76%;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13年,其中5年以上占65%;已婚44例。并发阳痿者19例,并发精索炎15例,并发睾丸炎14例。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38例,病程较短,小便黄少,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痛刺痛,会阴及少腹胀痛,尿道时有滴白量多,口干口苦而粘,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气滞血瘀型12例,病程较长,疼痛明显,痛引少腹、睾丸及下腰部,终末尿滴白,小便淋沥涩痛或见肉眼血尿,肛检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压痛明显,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肾阴不足型10例,久病体虚,或有手淫、房劳过度史,尿末滴白,尿道口时流粘液粘丝,小便滴沥不尽,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遗精早泄,性功能减退,舌红少苔,脉细数。多数患者来本门诊治疗前曾接受过中西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n=35)和针刺组(n=25),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辨证分型等方面皆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第三界全国中西医结合男性病学术研讨会”议定的标准,依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前列腺触诊、前列腺按压液(EPS)镜检3项,具备2项者即可确诊。临床症状:(1)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尿后余沥、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粘液样分泌物,尿道灼热、刺痒及排尿不畅(具备3项以上);(2)局部疼痛:会阴生殖区、下腹耻骨上区、腰骶部(至少一个部位持续3个月以上)。前列腺触诊(肛门指检):前列腺表面不平,或不对称,质地软硬不均,或可触及炎性结节,有局限性压痛。前列腺按压液(EPS)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10个以上,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主穴:肾俞、次、长强、关元、委中、足三里。辨证加减:湿热下注型加中极、太冲、归来、阴陵泉、三阴交;气滞血瘀型加中极、血海、合谷、三阴交;肾阴不足型加阴谷、肾俞、三焦俞、委阳、气海。操作方法:每次操作时,患者先俯卧位,然后再仰卧位,选用2~3寸毫针,直刺1~3寸,施平补平泻手法,次穴要求针感放射至前阴部,俯卧位、仰卧位各留针15min,每周3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针药组 针刺治疗同针刺组,同时根据患者辨证分型予中药口服:湿热下注型用萆分清饮加减;气滞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肾阴不足型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剂量随病情而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肛门指检前列腺体恢复正常,前列腺液镜检2次(间隔1周)以上正常,包括卵磷脂小体恢复正常,红细胞消失,白细胞<10个/HP。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肛门指检基本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正常或白细胞减少50%以上,卵磷脂小体恢复。好转:症状或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但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已减少,仍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经治疗无任何改善者。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间疗效比较 (例)(略)
经χ2检验,χ2=8.47,P<0.05,针药组与针刺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比单纯针刺效果好。
4 典型病例
患者,26岁,未婚,业务员,主诉:排尿不畅,小便黄短,尿终滴出白色粘液5年,并伴腰部酸痛。劳则会阴部涩痛,放射至睾丸、小腹。查体:脉弦数,苔白腻,舌质红,前列腺压痛(++),前列腺液检查WBC:20~25个/HP,卵磷脂小体(+),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下焦湿热型,伴气滞血瘀。采用上述针刺疗法,同时配合口服中药,方用萆分清饮加减,治疗2个月后,排尿通畅有力,腰酸乏力,头晕症状缓解,夜尿每晚减少至1~2次,复查前列腺液WBC:0~2个/HP,卵磷脂小体(+)。
, 百拇医药
5 讨论
前列腺解剖结构特殊,其导管细长、弯曲,开口处口径小,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向上进入尿道,有利于尿道病原菌进入腺体,不利于腺体炎性分泌物排出和引流,前列腺体感染后,部分腺管内有大量炎性分泌物存在。由于抗菌药物常不能充分穿透进入腺泡、腺管和分泌物中,致使前列腺组织内可能有少量细菌长期残留。虽然症状好转甚至消失,但若急于停药,感染易于复发,使其难以痊愈。中药及针灸的协同作用可解除炎症所引起的血管痉挛,使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多,改善微循环,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和吞噬细胞的功能,加快前列腺的物质代谢和细菌的排泄,促进炎症的吸收。同时也促进了坏死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促时侧支循环的建立,抑制纤维母细胞的过多增生,防止合成过多的胶原组织形成粘连和疤痕。
中医将CP归纳在“淋浊”范畴,亦有将其归纳在“肾虚腰痛”、“阳痿”、“早泄”、“癃闭”等范畴。多因湿热内蕴,瘀滞下焦,肾精亏虚所致。故治疗应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为原则。针刺时选用肾俞、次、长强、关元、委中、足三里为主穴,以培补元气,通调水道;中极与太冲相配,疏足厥阴经和任脉经气的郁热,阴阳合于宗筋,故取归来为佐;阴陵泉、三阴交分利其湿热从水道而出,则局部胀痛之势可逐步消退;中极能理冲任而疏调下焦,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二穴能通调肝脾之气,奏行瘀化滞之功;合谷、三阴交可使气血下行而达经疏气解郁的目的;肾经合穴阴谷,配肾俞用补法以振奋肾经气机;取三焦俞及三 焦经之下合穴委阳以通调三焦气机;辅以任脉经穴气海以温补下焦,达到补肾气,调三焦的功效。根据辨证,患者配合服用相应的中药[1],临床观察表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因加减萆分清饮中萆、茯苓、车前子、黄柏、石菖蒲、金银花、泽泻、厚朴、防己有清热利湿,解毒化浊之功;加减补阳还五汤中当归、红花、桃仁、大黄、赤芍、元胡、王不留行、丹参、瓜蒌根、穿山甲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减知柏地黄汤中知母、黄柏、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车前子、王不留行、金樱子可健脾益肾,推动膀胱的气化。
综上所述,针药结合可较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
参考文献
1 江海身.前列宁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56例-附50例对照组观察.中国民间疗法,1996,(1):34.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4-03-08)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
关键词 针药结合 针灸 慢性前列腺炎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726-6424(2004)07-0622-02
慢性前列腺炎(CP)是成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症候复杂多变,病程迁延,病势缓慢,并发症多,易于复发,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自1999年起笔者运用针灸配合口服中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35例,并与单纯针刺治疗比较,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 百拇医药
1.1 一般资料 60例患者全部来源于笔者门诊,其中年龄最小19岁,最大59岁,以20~40岁居多,占76%;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13年,其中5年以上占65%;已婚44例。并发阳痿者19例,并发精索炎15例,并发睾丸炎14例。中医辨证分型:湿热下注型38例,病程较短,小便黄少,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痛刺痛,会阴及少腹胀痛,尿道时有滴白量多,口干口苦而粘,舌苔黄腻,脉弦滑而数;气滞血瘀型12例,病程较长,疼痛明显,痛引少腹、睾丸及下腰部,终末尿滴白,小便淋沥涩痛或见肉眼血尿,肛检前列腺质地较硬,或有结节,压痛明显,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肾阴不足型10例,久病体虚,或有手淫、房劳过度史,尿末滴白,尿道口时流粘液粘丝,小便滴沥不尽,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失眠多梦,遗精早泄,性功能减退,舌红少苔,脉细数。多数患者来本门诊治疗前曾接受过中西医治疗,效果不甚理想。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n=35)和针刺组(n=25),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并发症、辨证分型等方面皆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1993年“第三界全国中西医结合男性病学术研讨会”议定的标准,依据患者病史、临床症状、前列腺触诊、前列腺按压液(EPS)镜检3项,具备2项者即可确诊。临床症状:(1)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尿后余沥、尿末或大便时尿道口有白色粘液样分泌物,尿道灼热、刺痒及排尿不畅(具备3项以上);(2)局部疼痛:会阴生殖区、下腹耻骨上区、腰骶部(至少一个部位持续3个月以上)。前列腺触诊(肛门指检):前列腺表面不平,或不对称,质地软硬不均,或可触及炎性结节,有局限性压痛。前列腺按压液(EPS)镜检:每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10个以上,卵磷脂小体减少或消失。
, 百拇医药
2 治疗方法
2.1 针刺组 主穴:肾俞、次、长强、关元、委中、足三里。辨证加减:湿热下注型加中极、太冲、归来、阴陵泉、三阴交;气滞血瘀型加中极、血海、合谷、三阴交;肾阴不足型加阴谷、肾俞、三焦俞、委阳、气海。操作方法:每次操作时,患者先俯卧位,然后再仰卧位,选用2~3寸毫针,直刺1~3寸,施平补平泻手法,次穴要求针感放射至前阴部,俯卧位、仰卧位各留针15min,每周3次,3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针药组 针刺治疗同针刺组,同时根据患者辨证分型予中药口服:湿热下注型用萆分清饮加减;气滞血瘀型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肾阴不足型方用知柏地黄汤加减,剂量随病情而定。每日1剂,水煎,分2次温服。3周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3 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消失,肛门指检前列腺体恢复正常,前列腺液镜检2次(间隔1周)以上正常,包括卵磷脂小体恢复正常,红细胞消失,白细胞<10个/HP。显效:主要症状消失,肛门指检基本正常,前列腺液镜检正常或白细胞减少50%以上,卵磷脂小体恢复。好转:症状或主要症状消失或减轻,但前列腺液镜检,白细胞已减少,仍未达到显效标准。无效:经治疗无任何改善者。
, 百拇医药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间疗效比较 (例)(略)
经χ2检验,χ2=8.47,P<0.05,针药组与针刺组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表明针药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比单纯针刺效果好。
4 典型病例
患者,26岁,未婚,业务员,主诉:排尿不畅,小便黄短,尿终滴出白色粘液5年,并伴腰部酸痛。劳则会阴部涩痛,放射至睾丸、小腹。查体:脉弦数,苔白腻,舌质红,前列腺压痛(++),前列腺液检查WBC:20~25个/HP,卵磷脂小体(+),西医诊断为慢性前列腺炎。中医辨证属下焦湿热型,伴气滞血瘀。采用上述针刺疗法,同时配合口服中药,方用萆分清饮加减,治疗2个月后,排尿通畅有力,腰酸乏力,头晕症状缓解,夜尿每晚减少至1~2次,复查前列腺液WBC:0~2个/HP,卵磷脂小体(+)。
, 百拇医药
5 讨论
前列腺解剖结构特殊,其导管细长、弯曲,开口处口径小,与尿道成直角或斜行向上进入尿道,有利于尿道病原菌进入腺体,不利于腺体炎性分泌物排出和引流,前列腺体感染后,部分腺管内有大量炎性分泌物存在。由于抗菌药物常不能充分穿透进入腺泡、腺管和分泌物中,致使前列腺组织内可能有少量细菌长期残留。虽然症状好转甚至消失,但若急于停药,感染易于复发,使其难以痊愈。中药及针灸的协同作用可解除炎症所引起的血管痉挛,使毛细血管网开放增多,改善微循环,增加网状内皮系统和吞噬细胞的功能,加快前列腺的物质代谢和细菌的排泄,促进炎症的吸收。同时也促进了坏死组织的修复和愈合,促时侧支循环的建立,抑制纤维母细胞的过多增生,防止合成过多的胶原组织形成粘连和疤痕。
中医将CP归纳在“淋浊”范畴,亦有将其归纳在“肾虚腰痛”、“阳痿”、“早泄”、“癃闭”等范畴。多因湿热内蕴,瘀滞下焦,肾精亏虚所致。故治疗应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为原则。针刺时选用肾俞、次、长强、关元、委中、足三里为主穴,以培补元气,通调水道;中极与太冲相配,疏足厥阴经和任脉经气的郁热,阴阳合于宗筋,故取归来为佐;阴陵泉、三阴交分利其湿热从水道而出,则局部胀痛之势可逐步消退;中极能理冲任而疏调下焦,血海为足太阴脾经穴,二穴能通调肝脾之气,奏行瘀化滞之功;合谷、三阴交可使气血下行而达经疏气解郁的目的;肾经合穴阴谷,配肾俞用补法以振奋肾经气机;取三焦俞及三 焦经之下合穴委阳以通调三焦气机;辅以任脉经穴气海以温补下焦,达到补肾气,调三焦的功效。根据辨证,患者配合服用相应的中药[1],临床观察表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因加减萆分清饮中萆、茯苓、车前子、黄柏、石菖蒲、金银花、泽泻、厚朴、防己有清热利湿,解毒化浊之功;加减补阳还五汤中当归、红花、桃仁、大黄、赤芍、元胡、王不留行、丹参、瓜蒌根、穿山甲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加减知柏地黄汤中知母、黄柏、生地黄、淮山药、山萸肉、茯苓、泽泻、丹皮、车前子、王不留行、金樱子可健脾益肾,推动膀胱的气化。
综上所述,针药结合可较明显改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疗效优于单纯针刺组。
参考文献
1 江海身.前列宁汤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56例-附50例对照组观察.中国民间疗法,1996,(1):34.
作者单位:200030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门诊部
(收稿日期:2004-03-08) (编辑 黄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