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 2004年第6期
编号:10448316
老年住院病人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http://www.100md.com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 2004年第6期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80-6115(2004)06-0566-01

    随着医学发展,人口老龄化成为世界性大趋势,社会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故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已成为护理界面临的重要课题。我科自2003年6~12月对46例老年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6例患者中男35例,女11例;糖尿病21例,脑梗塞13例,冠心病7例,肺心病4例,帕金森病1例。

    2 心理特点

    随着老年人生理和心理调节能力的下降,体力和精力均感到力不从心,心理上有老而无用之感,思想负担重,加之久病不愈,反复发作,使老年人在性情上产生焦虑、猜疑,爱发脾气等表现。

    2.1 焦虑 表现为不了解病情,担忧预后,怀疑诊断、护理工作的正确性,而产生烦躁、心悸等症状。

    2.2 恐惧和惊慌 老人得知患病时,控制能力降低,常在脑海中浮现一些悲惨场面,有的还联想起一生中的坎坷,为此流泪、恐惧、惊慌。

    2.3 猜疑和孤独 病人听到家人或医护人员的低声细语,就以为议论自己的病情,怀疑病情加重,对别人的劝慰半信半疑,怕服错药,胡思乱想,感到孤独并希望有人陪伴等。

    2.4自卑和自弃 内科慢性病病程长,反复发作,疗效不明显,病人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了解,往往对疾病的恢复缺乏信心,有的甚至产生轻生念头。

    3 心理护理

    入院时病房环境陌生,患者易感到焦虑、不安,因此患者进入病房时,护士应主动热情接待,搀扶患者到病床,介绍病房环境、作息时间,同病室病友,帮助患者建立病友关系。同时向家属了解老人生活习惯、性格、爱好等,为心理护理打好基础。并使老人感到受尊重和重视,消除忧虑、恐惧心理。注意观察病人的心理活动,消除影响疾病恢复的不良因素。要经常深入病房,及时了解病人心理状态,对患者的提问要耐心听取并耐心解释,以消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多关心体贴病人,经常和病人谈心,帮助病人树立恢复健康的信心,遵守医嘱,坚持治疗,调动病人积极的心理因素,提高内在的自身康复能力。患者最关心的是疾病的转归及预后,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原则下向老人解释说明,同时介绍同种疾病患者恢复较好的情况,消除思想顾虑,并及时告诉患者治疗效果及身体恢复情况,使他们看到疾病治愈的希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护士在操作前应向病人说明操作目的,步骤及在操作中可能产生的不适,这样既能消除顾虑,又能取得病人的合作。操作上要稳、准、快,熟练的操作技术可使病人对医护人员产生信任。丰富病人的生活内容,对于慢性病人应适当安排文娱生活、体育活动。有趣味的活动有助于克服消极情绪的滋长,驱散病人心头的忧郁与烦闷。良好的心理护理常常可以起到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能力,稳定患者情绪,帮助病人建立不畏老、不怕病的健康自我意识。

    作者单位:250013山东省济南市中心医院内科

    (收稿日期:2004-04-21)

    (编辑元 红),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