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网友评论
编号:10454399
中医心身医学大有可为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2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5期
     生活在现代社会强大竞争压力下,人们的忧虑感常常“悄然上心头”。据资料统计,人们对个人、家庭的担忧在调查项目中占44.9%,如就业、家庭经济问题、个人前途、企业效益发展、失业、下岗、社会安定、物价等

    等。而这种担忧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有60%-70%的人处于没有病却感觉不健康的“第三状态”(介于健康与疾病间的一种状态,国内称“亚健康状态”);再比如心身疾病——高血压,1997年全球就有高血压病人6.91亿,我国目前死于心身疾病者占死亡人数的70%。心身疾病逐渐增多,于是一门主要从精神和躯体的相互关系即心身相关的立场来研究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基本规律和防治方法的新兴科学——“心身医学”,便应运而生。

    心身医学认为:心理、环境、社会因素主要指生活事件中个体不能耐受的严重的客观事件,这是患病的外部条件;性格缺陷是易患素质的核心因素,是引发心身疾病的内因与基础。心身疾病因具有内因、外因交错影响及联合作用的特点,因此,心身医学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对现代医学根深蒂固的心身分离观念和单纯生物医学模式的一种挑战,它促使人们用整体的医学观点,去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本质。
, http://www.100md.com
    心身医学在明确躯体疾病诊断(心身医学称之为阴性诊断)的基础上,强调收集分析个体与环境的精神应激资料,强调心理测量、精神、精神生理学等检查,重视包括患者多种情感障碍(如焦虑、抑郁等)在内的临床表现。这种针对疾病精神问题,借助于社会科学、心理学研究方法所进行的特异性检查(心身医学称之为阳性诊断),其所获得的是心理与躯体两方面的诊断结论。它还提出躯体、心理相结合综合防治心身疾病。为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病痛和早日康复提供了更加科学的医疗方案。

    我国是世界上心身医学思想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意识到心理因素在疾病中的意义,并通过祝由等心理疗法移易性情、通利气血、治疗疾病。先秦时期的著作中这方面的内容很是丰富,如《左传》就对心理病因(六情)、心身疾病的病机等有较多涉及,《内经》中这方面的内容已颇为系统、全面和深刻。中医认为:人身由神与形两部分组成。“形”指人体的各种物质结构,如脏腑、经络、四肢百骸等;“神”又称神明或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性格、情感等。古代医家在总结心身关系时强调形生神,神御形,形神又互相依存,而神依附于形。此外,中医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上认为: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一贯主张心身应该同治。
, 百拇医药
    由于心身疾病涉及社会、心理和生理三大方面,因此,它的治疗应努力设法使情与境离。这里的“境”就是指导致心身病变的外界境遇因素,推而广之,指种种社会心理刺激。另者心身疾病总是伴有一定的躯体异常或损伤的,故必须对躯体的病理改变及时有效地作出纠正,以采取药物、手术等常规治疗方法为主。再者,这一过程是医护人员、患者、家属及其生活圈内各相关人士共同参与的、多向交往过程,诊治中护理人员、家属、亲友、同事等具有医生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其间患者处于绝对中心的地位,诊治成败与否,主要取决于患者的态度、认识和配合情况。因此,强调患者必须“生死切心、自讼自克”,如此方可治愈疾病,促使心身机能康复。

    当今,心身医学已发展起一套较为完整的疾病预测、诊断与治疗手段,它的知识几乎在临床各科都能广泛应用。正因为这样,心身医学对医学各领域大举渗透,倍受欢迎。美国的心身医学专家科布认为:“心身医学是面向整体医学的,因而最理想的是所有医学都归于心身医学,所有的患者都要从心身两方面结合地看待”。

    笔者长期临床实践,深感普及“心身医学”在防病、保健、养生、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再举上一个病例,作为文章的结束语吧,法国著名作家雨果,四十岁时患了严重的心脏病,有些人断定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但他并不完全依赖药物,而是下决心锻炼身体,做操、打拳、跑步、游泳、爬山……立足于身心上的全面调整,结果战胜了病魔,享年84岁高龄。这说明,除看病吃药外,自我调动身体内部抵抗力战胜疾病也是可以获得高寿的。, http://www.100md.com(马肇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