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相钦见胸襟——名医相处之道
沪上名医陈道隆曾为鲁迅先生看过病,每日诊病一二百号,但对后辈从不颐指气使,而是热情扶持,全力提携。有一年,某纱厂老板的家庭教师病倒,因贫困请不起名医,请了初出茅庐的青年医生王正公。老板知道后,恐病情有误,另请了名医陈道隆,陈为病人诊脉后,正要开方,忽见桌旁有一张己经开好的方子,遂问:这方子是谁开的?当被告知实情后,他喜形于色的说:“好,后生可畏,就照他的方子服药,管保会好。”同时退出诊费16块大洋。病人吃了王正公的药,真就好了。事后,王正公得知自己受到陈道隆赞赏,颇为感动,特意与病人一起登门致谢,成为医林一段美谈。
像陈道隆这样诚恳对待同道,提携后学,医史上屡见不鲜,显示了一个名医的谦和胸怀,堪称医林楷模。自古文人相轻,医界中也有人动则“訾毁诸医,自矜己德”,“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但这只是个别俗医所为。大医精诚,名医对于同道,多是以诚相待,谦和谨慎,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明·陈实功“医家十要”云:“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与人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弘扬了同道相处的谦诚信条,展示了医家之间应有的道德胸襟,医史上曾留下许多同行相钦的轶事传闻。
, 百拇医药
同事者揄扬之——1944年,施今墨到天津为巨富金某治病。察之脉细缓无力,舌淡少苔,自述四肢无力,食不甘味。施诊为气虚之证,议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金递上天津名医陈方舟的相同处方,告之无效,请求换方。施遂另开一方:鬼益、杨抱、松腴、国老,嘱连服20剂。后金某病愈,登门致谢,并有贬陈之意。施推回礼品,对金说:我不过替陈先生抄了一遍药方罢了。鬼益是人参别名,杨抱是白术别名,松腴是茯苓别名,国老是甘草的别名。金某愕然。
蒲辅周悬壶成都时,有梓潼富家黄某病重,星夜迎他赴诊。此前已延另一名医郭代兴诊治。郭断为阳明腑实,议用攻下。但富家畏芒硝大黄如虎狼,不敢服药,单等蒲老决断。蒲看过病后,细加推敲,认为郭氏诊治无误。他说:“方药对证,何必犹豫彷徨,如昨日进药,今日病已解大半。如此兴师动众,真是枉费人力。”病家经此解说,服药尽剂而愈。事隔多年,蒲老犹常提及此事教育后人,“不要掩人之美,夺人之功。”
, 百拇医药
叶天士之母偶然患病,天士治之不效,遍延城内外医家治之,亦不效。天士忧之,问仆人曰:“此间医士,尚有学问深而名未著者乎?”仆人曰:“街后有章某者,平日自夸技术超过主人,然求其诊视者,亦寥寥也。”天士骇然曰:“能为大言,当有实学,速请之。”仆奉命往请,章至家门诊视已毕,索往日所服药方视之,沉吟良久曰:“药与证合,理宜奏效,但太夫人病由热郁于心胃之间,药中须加黄连,始能愈也。”天士跃然起曰:“吾久欲用此,因家母年高,恐灭真火,故不敢耳。”章曰:“太夫人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且有病则病当之,用之何害。”天士试之,一剂而安,再投而愈矣。天士大喜,踵门拜谢,章固辞曰:“鄙见偶合尊意耳,何足言谢!先生他日若肯为章某揄扬,则章某蒙惠多矣。”后有求天士治病者,天士谓之曰:“章某术过于我,可请他治。”章医从此声价顿起,家累千金。
有学者师事之——金子久(1870~1921年),江浙名医,秉性谦和,药方中常有“请某某先生斧正”等语。曾治俞某泄泻困顿,用补火益土之剂不效。后俞至杭州求治于名医莫尚古先生,服三剂而愈。金子久知后索其方观摩,内有苁蓉、麻仁等滑润之品,系取通因通用之义,乃叹曰:吾不及莫先生也。后遇此等证,亦仿莫氏法而获效,慨然谓:医之为道,既不可偏执一端,亦不当轻讥同业,其虚心好学如此。
, 百拇医药
王肯堂,明代名医,所著《证治准绳》,被誉为“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年八十岁时,忽患泄泻,诸医以为年高体衰,投以滋补药,病益加剧,最后延李中梓治之。李氏当年40岁,医名未盛。诊毕,中梓曰:“公体肥多痰,愈补愈滞,当用迅利药荡涤之,能勿疑乎?”肯堂曰:“当世之医,惟我二人,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乎!”乃用巴豆霜下痰涎数升而愈。
不及者荐拔之——顾筱岩(1892-1968年),出生于疡医世家,沪上十大名医之一。以擅治疔疮、乳痈名满沪上,每日门诊竟有三四百人。先生医名既盛,多有求入门下学徒者,他都着意栽培。学生满徒之时,先生都亲自赶到学生诊所,为其举办隆重的满师酒,挂上亲笔书写的“顾筱岩门人”招牌,并向大家打招呼:“我的学生某某已经满师,今后这儿附近如患外科病,不必找我,我的学生和我一样看得好。”遇到病号来自学生门诊附近者,常介绍到其处就医。学生碰到疑难病症来求教时,先生热情指点。这样先生可能减少了业务收入,但方便了病家,提携了后学。先生的弟子沈楚翘、顾伯平、徐精良、顾伯棠、杨川祥、顾伯华等,皆在上海各大医院以疡医著称,学生们到耄耋之年仍念念不忘他的高风亮节。
骄傲者逊让之——金元时期,寒凉派鼻祖刘河间某日患伤寒,病已八天,仍头痛脉紧,呕逆不食,自己开方竟无效果。当时名气未重的张元素前去看望。刘河间没把他放在眼里,面壁而卧,不予理睬。张说:“何以这样待人也?”仍诚恳耐心为其诊脉,将症状述说一遍,又问:“病发之时服用某某药乎?”刘答:“是”。
张说:“错矣!某药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刘河间恍然有悟,大为叹服,马上向张元素赔礼道歉。按其方服药果愈。张元素并未计较,仍虚心学习完素之长,仿其双解法,自创“九味羌活汤”,成为后世名方。, 百拇医药(张存悌)
像陈道隆这样诚恳对待同道,提携后学,医史上屡见不鲜,显示了一个名医的谦和胸怀,堪称医林楷模。自古文人相轻,医界中也有人动则“訾毁诸医,自矜己德”,“专一夸己之长,形人之短”,但这只是个别俗医所为。大医精诚,名医对于同道,多是以诚相待,谦和谨慎,互相切磋,共同提高。明·陈实功“医家十要”云:“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轻侮傲慢,与人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弘扬了同道相处的谦诚信条,展示了医家之间应有的道德胸襟,医史上曾留下许多同行相钦的轶事传闻。
, 百拇医药
同事者揄扬之——1944年,施今墨到天津为巨富金某治病。察之脉细缓无力,舌淡少苔,自述四肢无力,食不甘味。施诊为气虚之证,议用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金递上天津名医陈方舟的相同处方,告之无效,请求换方。施遂另开一方:鬼益、杨抱、松腴、国老,嘱连服20剂。后金某病愈,登门致谢,并有贬陈之意。施推回礼品,对金说:我不过替陈先生抄了一遍药方罢了。鬼益是人参别名,杨抱是白术别名,松腴是茯苓别名,国老是甘草的别名。金某愕然。
蒲辅周悬壶成都时,有梓潼富家黄某病重,星夜迎他赴诊。此前已延另一名医郭代兴诊治。郭断为阳明腑实,议用攻下。但富家畏芒硝大黄如虎狼,不敢服药,单等蒲老决断。蒲看过病后,细加推敲,认为郭氏诊治无误。他说:“方药对证,何必犹豫彷徨,如昨日进药,今日病已解大半。如此兴师动众,真是枉费人力。”病家经此解说,服药尽剂而愈。事隔多年,蒲老犹常提及此事教育后人,“不要掩人之美,夺人之功。”
, 百拇医药
叶天士之母偶然患病,天士治之不效,遍延城内外医家治之,亦不效。天士忧之,问仆人曰:“此间医士,尚有学问深而名未著者乎?”仆人曰:“街后有章某者,平日自夸技术超过主人,然求其诊视者,亦寥寥也。”天士骇然曰:“能为大言,当有实学,速请之。”仆奉命往请,章至家门诊视已毕,索往日所服药方视之,沉吟良久曰:“药与证合,理宜奏效,但太夫人病由热郁于心胃之间,药中须加黄连,始能愈也。”天士跃然起曰:“吾久欲用此,因家母年高,恐灭真火,故不敢耳。”章曰:“太夫人两尺脉长而有神,本元坚固,且有病则病当之,用之何害。”天士试之,一剂而安,再投而愈矣。天士大喜,踵门拜谢,章固辞曰:“鄙见偶合尊意耳,何足言谢!先生他日若肯为章某揄扬,则章某蒙惠多矣。”后有求天士治病者,天士谓之曰:“章某术过于我,可请他治。”章医从此声价顿起,家累千金。
有学者师事之——金子久(1870~1921年),江浙名医,秉性谦和,药方中常有“请某某先生斧正”等语。曾治俞某泄泻困顿,用补火益土之剂不效。后俞至杭州求治于名医莫尚古先生,服三剂而愈。金子久知后索其方观摩,内有苁蓉、麻仁等滑润之品,系取通因通用之义,乃叹曰:吾不及莫先生也。后遇此等证,亦仿莫氏法而获效,慨然谓:医之为道,既不可偏执一端,亦不当轻讥同业,其虚心好学如此。
, 百拇医药
王肯堂,明代名医,所著《证治准绳》,被誉为“集明以前医学之大成”。年八十岁时,忽患泄泻,诸医以为年高体衰,投以滋补药,病益加剧,最后延李中梓治之。李氏当年40岁,医名未盛。诊毕,中梓曰:“公体肥多痰,愈补愈滞,当用迅利药荡涤之,能勿疑乎?”肯堂曰:“当世之医,惟我二人,君定方,我服药,又何疑乎!”乃用巴豆霜下痰涎数升而愈。
不及者荐拔之——顾筱岩(1892-1968年),出生于疡医世家,沪上十大名医之一。以擅治疔疮、乳痈名满沪上,每日门诊竟有三四百人。先生医名既盛,多有求入门下学徒者,他都着意栽培。学生满徒之时,先生都亲自赶到学生诊所,为其举办隆重的满师酒,挂上亲笔书写的“顾筱岩门人”招牌,并向大家打招呼:“我的学生某某已经满师,今后这儿附近如患外科病,不必找我,我的学生和我一样看得好。”遇到病号来自学生门诊附近者,常介绍到其处就医。学生碰到疑难病症来求教时,先生热情指点。这样先生可能减少了业务收入,但方便了病家,提携了后学。先生的弟子沈楚翘、顾伯平、徐精良、顾伯棠、杨川祥、顾伯华等,皆在上海各大医院以疡医著称,学生们到耄耋之年仍念念不忘他的高风亮节。
骄傲者逊让之——金元时期,寒凉派鼻祖刘河间某日患伤寒,病已八天,仍头痛脉紧,呕逆不食,自己开方竟无效果。当时名气未重的张元素前去看望。刘河间没把他放在眼里,面壁而卧,不予理睬。张说:“何以这样待人也?”仍诚恳耐心为其诊脉,将症状述说一遍,又问:“病发之时服用某某药乎?”刘答:“是”。
张说:“错矣!某药性寒下降,走太阴,阳亡汗不能出,今脉如此,当服某药则效矣。”刘河间恍然有悟,大为叹服,马上向张元素赔礼道歉。按其方服药果愈。张元素并未计较,仍虚心学习完素之长,仿其双解法,自创“九味羌活汤”,成为后世名方。, 百拇医药(张存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