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兴培教授指出:扬弃中药混煎应持慎重态度
新疆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新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中医学教授李兴培主任医师,最近针对近年来个别中药企业,效法日、韩等国家和地区,将许多单味中草药制成颗粒剂,提供配方,已经开始在一些地区和医院推广应用,并声称把每味中药制成颗粒剂,既能保持中药以复方为主,随时加减变化的特点,又具有西药剂量小、服用方便的长处等种种说法,认为以节省中药材资源和方便患者为其主要目的,开展此项工作的这种大胆探索精神,诚属可贵,毋庸厚非。但李兴培主任医师严肃指出,将每味中药制成颗粒剂后再调配成方,与饮片配方后混煎相比,大相径庭,所以眼下不宜轻率地废弃中药传统的混合煎煮法。
为证实他的看法,李兴培教授列举了几组资料作为有力佐证:
一、有学者(《湖南医学院论文集》1959年)注意到,治疟疾名方“七宝饮”中虽有常山,但其催吐作用远小于单味醋炒常山,于是分别将该方中抽出半夏,抽出半夏和厚朴,抽出半夏、厚朴和槟榔设为三组,观察这种改变对常山致呕作用的影响。实验证明:抽出半夏、厚朴和槟榔三味药时,鸽子呕吐率自0~20%突增至66.6%(P<0.05),遂进一步比较常山煎剂、槟榔与常山混煎、槟榔与常山分煎混服以及分煎隔10分钟分服的四组呕吐率,其结果依次为80%、20%、40%、41%,证明槟榔和常山配伍,可以减轻常山的致呕作用,而且二者必须混煎。
, 百拇医药
二、众所周知,石膏是含水硫酸钙,依其理化性质,难溶于水,在热水中微微溶解,但随着温度增高,其溶解度反锐减,即“石膏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之谓。然而,祖国医药学中诸如白虎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竹叶石膏汤和清瘟败毒饮等汤剂中大量以石膏为主药的名方,疗效确乎翔实可靠,医界对此赞誉有加。有学者(《药学通报》1964年,第4期)比较研究了生石膏单味和在17个成方汤剂中的含量变化,并观察与一些已知成分同煎时,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复方汤剂溶液中石膏含量大多数比单味石膏溶液有所增加,石膏与一些含有机酸、鞣质、维生素和生物碱盐类等在水中同煎时,可使其溶解度增加。石膏在成方汤剂中含量增加,亦即含石膏汤剂的混煎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
三、有学者(《新医药学杂志》1974年,第4期)研究发现,一般汤药的PH值是4~5,但含麻黄的汤剂则酸性较强,从而使麻黄素的溶解度增加。测定20个含麻黄的方剂汤药,其麻黄素的溶解度并不相同,与其发汗、利尿等不同作用相符。又如《伤寒论》中提出,葛根汤应先煎麻黄与葛根,后入其它药。经过研究发现,如此煎法则葛根中淀粉先溶于水成胶状,可以帮助麻黄素溶解,可能是形成复合物,且使麻黄素在水中稳定,不易受蒸气、热等破坏。
, 百拇医药
四、有学者(《中草药通讯》1979年,第2期)研究大黄黄连泻心汤发现,方中黄连所含黄连素原本是很苦的,但此汤液却并不怎么苦。经研究证实,在煎煮中,黄连中的黄连素与大黄中的鞣质样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沉淀物,因而失去苦味。这个沉淀物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在药效学上不容忽视。
五、有学者(《中草药通讯》1979年,第2期)为了探讨牡蛎在汤剂煎煮中的作用,比较研究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乙字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再加上柴胡桂枝汤加牡蛎等七个方剂。此七个方剂中都有柴胡,前四个方剂中无牡蛎,后三个方剂中含牡蛎。研究发现,牡蛎的作用主要是在煎煮过程中中和酸性物质,提高汤液PH而阻止柴胡皂甙d的分解,以加强柴胡的药效。由此可见,中药有效成分在煎煮阶段的复合作用,并不等同于在体内发挥药效时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综上所述,有力地说明中药复方煎剂绝非单味中药的机械总合,乃是历经浸泡、高温加热煎煮后,若干化学基团“矛盾斗争”的复合体,具有特殊的效用协同和毒理拮抗作用。因而,对中药的传统煎法孟浪扬弃,殊欠考虑。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先设定若干个代表性著名方剂,采用最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对传统复方煎煮后所获滤液,与单味药颗粒剂配制的未经煎煮的复方颗粒剂,分别进行化学成分提取与对比分析、药理(包括药代动力学)和毒理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观察疗效对比分析等。只有在取得大量可靠的数据,足以证明单味中药颗粒剂组合的复方颗粒剂,在疗效上超过或相当于或略差于(而非明显差于)传统复方煎剂,这样才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其间,也有可能发展不平衡,会存在有些煎剂优于颗粒剂,有者颗粒剂优于传统方剂的现象,均可一一记录在案,公诸于众,成熟多少,推广多少,用于临床,疗效确凿,方不致事倍功半,甚至偾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方剂学也绝非尽善尽美,碧玉无瑕,为顺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时代要求,仍需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高,进一步发扬光大,逐步达到理想境界。, 百拇医药(李永强 宁建武)
为证实他的看法,李兴培教授列举了几组资料作为有力佐证:
一、有学者(《湖南医学院论文集》1959年)注意到,治疟疾名方“七宝饮”中虽有常山,但其催吐作用远小于单味醋炒常山,于是分别将该方中抽出半夏,抽出半夏和厚朴,抽出半夏、厚朴和槟榔设为三组,观察这种改变对常山致呕作用的影响。实验证明:抽出半夏、厚朴和槟榔三味药时,鸽子呕吐率自0~20%突增至66.6%(P<0.05),遂进一步比较常山煎剂、槟榔与常山混煎、槟榔与常山分煎混服以及分煎隔10分钟分服的四组呕吐率,其结果依次为80%、20%、40%、41%,证明槟榔和常山配伍,可以减轻常山的致呕作用,而且二者必须混煎。
, 百拇医药
二、众所周知,石膏是含水硫酸钙,依其理化性质,难溶于水,在热水中微微溶解,但随着温度增高,其溶解度反锐减,即“石膏溶解度与温度成反比”之谓。然而,祖国医药学中诸如白虎汤、麻杏石甘汤、越婢汤、竹叶石膏汤和清瘟败毒饮等汤剂中大量以石膏为主药的名方,疗效确乎翔实可靠,医界对此赞誉有加。有学者(《药学通报》1964年,第4期)比较研究了生石膏单味和在17个成方汤剂中的含量变化,并观察与一些已知成分同煎时,对其溶解度的影响。实验表明:复方汤剂溶液中石膏含量大多数比单味石膏溶液有所增加,石膏与一些含有机酸、鞣质、维生素和生物碱盐类等在水中同煎时,可使其溶解度增加。石膏在成方汤剂中含量增加,亦即含石膏汤剂的混煎在临床上有重大意义。
三、有学者(《新医药学杂志》1974年,第4期)研究发现,一般汤药的PH值是4~5,但含麻黄的汤剂则酸性较强,从而使麻黄素的溶解度增加。测定20个含麻黄的方剂汤药,其麻黄素的溶解度并不相同,与其发汗、利尿等不同作用相符。又如《伤寒论》中提出,葛根汤应先煎麻黄与葛根,后入其它药。经过研究发现,如此煎法则葛根中淀粉先溶于水成胶状,可以帮助麻黄素溶解,可能是形成复合物,且使麻黄素在水中稳定,不易受蒸气、热等破坏。
, 百拇医药
四、有学者(《中草药通讯》1979年,第2期)研究大黄黄连泻心汤发现,方中黄连所含黄连素原本是很苦的,但此汤液却并不怎么苦。经研究证实,在煎煮中,黄连中的黄连素与大黄中的鞣质样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沉淀物,因而失去苦味。这个沉淀物中含有生理活性物质,在药效学上不容忽视。
五、有学者(《中草药通讯》1979年,第2期)为了探讨牡蛎在汤剂煎煮中的作用,比较研究了小柴胡汤、大柴胡汤、乙字汤、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再加上柴胡桂枝汤加牡蛎等七个方剂。此七个方剂中都有柴胡,前四个方剂中无牡蛎,后三个方剂中含牡蛎。研究发现,牡蛎的作用主要是在煎煮过程中中和酸性物质,提高汤液PH而阻止柴胡皂甙d的分解,以加强柴胡的药效。由此可见,中药有效成分在煎煮阶段的复合作用,并不等同于在体内发挥药效时的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综上所述,有力地说明中药复方煎剂绝非单味中药的机械总合,乃是历经浸泡、高温加热煎煮后,若干化学基团“矛盾斗争”的复合体,具有特殊的效用协同和毒理拮抗作用。因而,对中药的传统煎法孟浪扬弃,殊欠考虑。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先设定若干个代表性著名方剂,采用最现代化的实验手段,对传统复方煎煮后所获滤液,与单味药颗粒剂配制的未经煎煮的复方颗粒剂,分别进行化学成分提取与对比分析、药理(包括药代动力学)和毒理试验对比分析、临床观察疗效对比分析等。只有在取得大量可靠的数据,足以证明单味中药颗粒剂组合的复方颗粒剂,在疗效上超过或相当于或略差于(而非明显差于)传统复方煎剂,这样才具备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其间,也有可能发展不平衡,会存在有些煎剂优于颗粒剂,有者颗粒剂优于传统方剂的现象,均可一一记录在案,公诸于众,成熟多少,推广多少,用于临床,疗效确凿,方不致事倍功半,甚至偾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医方剂学也绝非尽善尽美,碧玉无瑕,为顺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时代要求,仍需在认真继承的基础上,加以整理提高,进一步发扬光大,逐步达到理想境界。, 百拇医药(李永强 宁建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