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心身疾病
编号:10454491
赵志付谈:心身疾病治疗,谁主沉浮?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89期
     上篇:中医以独特视角认识“社会病”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转变以及社会-心理-生物新医学模式的“成长”,世界发达国家的精神心理学、临床医学、神经生理学等学科专家基于大量科学实验基础,在半个多世纪里研究发展出了相应的心身医学体系。基于这一医学体系,不同发达国家和地区根据自己的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的心身疾病防治与康复体系。这在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尚属刚刚起步或未起步。但既便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这一体系在消除心身亚健康状态和心身疾病防治、康复治疗手段方面,与实验研究和临床诊断两方面相比却显得有些“苍白”。而中医学却是从独特视角认识来这些“社会病”——心身疾病,并从七情内伤、饮食劳逸等病因说,至阴阳刚柔、脏腑虚实,等病机辨证说,再至药物、针灸等施治方法,以一个“系统工程”介入心身疾病,显示出其在治疗方面的“丰富”与特色。这使苦于“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心身医学的发展总是落后于其他领域而不能成为热点”的东西方心身医学专家们在沉沉浮浮中,感到了一个令人兴奋的上升“新浮力”。从事心身疾病治疗的中医大夫也习惯于将这个“系统工程”称之为中医心身医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的赵志付主任,就是一位从事中医心身医学的骄骄者。感慨颇多的他面对记者,从专业工作角度,作了一番涉及多方面而富有哲理的“侃谈”。
, http://www.100md.com
    记者问:您为什么对治疗心身疾病“情有独钟”?

    赵主任答:大约40年前,我拜了一位被打成“右派”后谴送回乡的中医老师,由于他自己和前来就诊的很多病人情绪都不好,因此他看病主要是从肝论治,治则多为舒肝理气、活血化瘀等等,治好了很多病人,所以家乡人认为他是最好的大夫。后来,我上了河北中医学院,实习时跟着李祖培教授。正巧,他也是主张从肝论治,善用逍遥散,效果特别好。再以后,我读硕士学位,师从欧阳琦教授,他善用四逆散,效果也相当好。而且师母患慢胆囊炎,也常吃四逆散,特别“管事儿”。有些情志致病的病人经欧阳教授给用四逆散加减,效果特别好。最后,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跟着董建华教授读博士。董老的特点就是强调“胃病”理气通降、调和脾胃。这后两位老师在文革当中,都因“出身不好”曾被打成“牛鬼蛇神”,受了不少委屈,因此他们对情志问题引起的疾病深有体会,研究得也非常深透。所以,我在情志致病、从肝论治和疏肝解郁方剂应用方面也特别得到老师们的真传。

    问:是什么原因使您下决心“独树一帜”,专门从事以情志所致内伤杂证为主的中医心身医学科?
, http://www.100md.com
    答:自1981年起,我开始知道并关注心身医学,而且发现中医学的情志致病、从肝论治,与其学说正好一致。1988年,我写了第一篇相关文章——《心身医学与中医》。此后,我到了亚洲心身医学最发达的国家——日本,进一步了解、学习心身医学。师从日本心身医学创始人、日本九州大学教授、国际心身医学会理事长池见酉次郎和日本心身医学家、九州大学教授久保千春。经过此番学习,我不但熟悉了心身医学,同时对应用中医药治疗心身疾病更有信心了。

    答:1992年,国际心身医学学术讨论会暨全国第四次心身医学学术讨论会在成都召开。会上,日本的那拉信博士认为“中医对于心身疾病,从治疗的某些角度来说,甚至比心身医学还高明一些”。他说“有些东西要向中医学习,包括针灸、食疗,这些对于心身疾病防治是‘特别好的东西’”。他的话让我感到非常受鼓舞,也坚定了专门从事心身医学的决心。以后,我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学科中,边实践边“琢磨”……慢慢地总结出一套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刚柔辨证施治规律,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
, http://www.100md.com
    问:听说,您的门诊量一直在稳步上升,能说说原因吗?

    答:因为,心身医学是心身并治,从中医来讲,人本来就是心身合一,尤其不能忽视其所处的人文环境。人在现实社会中,除了热、冷等自然环境变化所致生理上的病,更多的是因受了委曲、地位下降、被怨枉了、受骗上当等等社会问题所致的病。我不但认真用中医药辨证施治;更重要的是,强调病人的心理治疗。病人心里就会对你信服,也就会认认真真地吃你开的药。这样,治疗效果就会更确切。例如,有一位离退休老干部,长期在我这里看病,由于我了解、理解、尊重他,并认真对待他,所以六年来他一直找我看病,每次候诊不管等到多晚,他也要坚持等我看病。这是为什么?因为,病人已经与大夫心灵相通,他对你特别信赖。所以,在我这里就诊的病人中,像这样“打不跑”的病人越来越多。而有些大夫,可能也是认认真真地为病人辨证施治,但是因为不懂或不注意病人的心理,就得不到病人的充分信赖,也就无法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就医群体。因此,我认为,应在各专科大夫中普及心身医学知识,特别是各专科大夫都应懂病人的心理,知道他的需求是什么?这样,不但有利于稳定病人群体,也会增加疗效。
, http://www.100md.com
    问:您在进行中医诊治时,是怎么融入心身医学观念的?

    答:我非常强调在初诊时,与病人的通沟,建立医患之间的互信与互动。首先,除了细致地检查、化验以外,在了解病史过程中,必须仔细问清病人的心理应激史,就是找出他得病的心理原因。从中医来讲,就是要了解病人的情志,弄清在七情上的致病原因,比如家庭有没有问题?学校有没有问题?单位有没有问题?对于这些必须问得很清楚。其次,病人,尤其是有心身疾病者,特别需要大夫倾听他的语言表达,包括不幸经历和难过感受。所以,我就必需非常认真、细致地帮助病人把心中的“苦水儿”倒出来。这也等于进行了一次疏泄疗法。你绝对不能两句话就把病人“打发”走了。这样,建立了良好的医患互信基础,加上中药的疗效,病人才会在复诊时再找你,他也会把对你的感受告诉周围人。所以,我对初诊病人和复诊病人的门诊时间是分开的,并严格控制初诊病人的量。这与国外心身医学科看病的方法相同。

    问:现在,患心身疾病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多?为什么?
, 百拇医药
    答:这类病人确实越来越多,其中,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变得越来越富有竞争性了,使人的收入差距、地位差距都拉大了,而且人所遇到的危机也多了。人们从稳定进入到不稳定的社会环境,无形中,大家都要参与各种竞争。这就会出现胜利者和失败或失利者。但胜利者在一定的阶段也可能会变成失利者,而失利者有时也会转变为胜利者。所以,大家的精神都是长期处在非常紧张的状态之中,心理受到很大压力,所以出问题者就增多了。再者,为什么过去患心身疾病者就少?因为,在“大锅儿饭”年代没有竞争,大家的收入、地位都差不太多,就没有那么大心理压力。可是现在,多者一个月能挣几万元,少者才挣几百元,差距太大就容易使人心理不平衡。怎么办?有些人能发奋努力去干,而有些人却干不了,但又不能接受现实,就产生了心理矛盾,慢慢会影响到生理状态,出现心理生理性疾病,即心身疾病。

    问:您认为,患心身疾病者在哪些人群中比较多?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国外一般认为,中年人患心身疾病者最多。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有工作、事业要完成,压力太大。所以,国际上公认中年人是心身疾病的高发群体。但我国有三个特殊问题,造成了三个不同的心身疾病高发病群体。第一个是,我国特有的独生子女问题。独生子女在家里,从小到大受到家长的宠爱、溺爱,但参加工作以后,老板就不可能那样做,很多人就感到特别不顺心;同时,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的宠爱、溺爱,很多人在伦理道德方面也比较差,出现的社会问题多。所以,在独生子女的群体中,从中学生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者,出现心理问题和发生心身疾病者都很多。第二个是,老年人问题。现在,我国尊老爱老的传统观念越来越淡薄,很多人对即便是自己家老年人都很不好,不愿意赡养老人,甚至希望老年人“快走”,以减轻家里负担。所以,在老年群体中,心理问题和心身疾病的发生率也很高。第三个是,更年期妇女问题。由于人文社会因素,我国的更年期妇女心理状态比较脆弱,问题也就特别多。在我接触的中国更年期妇女与日本更年期妇女比较,中国妇女的更年期症状比日本妇女要严重得多,问题也多。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正处在社会变革中,家庭也容易出“毛病”,即解体的太多。例如,据报道,去年北京市结婚的是9万“对儿”,而离婚的就有6万“对儿”。在离婚过程前后及期间,家庭中就会出现,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很多矛盾和问题。而受影响最大、处境最不利的是更年期妇女。而她们在心理上的症状特别厉害。最突出的就是,为一点事儿,那心里的“火儿”忍不住“蹭”一下子就上去了。这种严重的烦躁易怒在日本更年期妇女中几乎见不到。这些更年期妇女不但自己非常痛苦,给家庭造成很多混乱,给单位造成很多麻烦,社会对她们也不理解。所以,这个群体中的心身疾病发病率非常高,治疗很麻烦。对于这三个心身疾病高发人群在医学方面的帮助,需要社会-心理-生物综合治疗。, 百拇医药(胥晓琦)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