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毫米波辅助治疗国内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5日
唐友军 王中和 2004-8-4 15:51:04 中华理疗杂志1999年8月第22卷第4期恶性肿瘤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量研究和临床实践证明,综合应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可获得更佳的效果。近年来毫米波辅助治疗技术,给癌症的综合治疗增添了新的篇章。近10年来,从基础到临床,对毫米波生物效应的研究已开展得非常广泛,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本文将介绍毫米波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的国内研究进展,并探讨相关效应的可能机制。
一、毫米波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和杀伤作用
丁华野等[1]用频率为36.11GHz,功率密度为1,2,3mW/cm2的毫米波,辐射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SMC-7721),每天1次,30分钟,每组分别辐射1,2,3次,继续培养1天后作DNA定量测定。结果显示,瘤细胞株间期细胞中DNA含量明显减少(P<0.01),其程度随功率密度和辐射次数的增加而加大(P<0.05)。他们[2]又用同样的辐射条件观察毫米波辐射对肝癌细胞克隆能力的影响,发现毫米波辐射后细胞的死亡率无明显变化(P>0.05),但细胞的克隆能力明显下降(P<0.01),下降程度与辐射次数及辐射功率无明显关系(P>0.05),提示克隆能力的下降表明细胞代谢过程中的某一环节受到干扰、抑制或损伤。
丁华野等[3]用扫描电镜观察毫米波辐射人肝癌(SSMC-7721)和喉癌(Hep-2)单层细胞培养物的变化。毫米波功率密度为1或2mW/cm2,辐射15或30分钟,样品分别于辐射后1,6,12,18,24小时进行动态观察,发现细胞表面结构的损伤性形态改变,特别是在细胞周期的间期。形态学改变包括微绒毛粘连和融合,丝状伪足粘连和变形,胞突凹陷和细胞膜的小裂孔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69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