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酶在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5日
侯化 金由辛 2004-8-1 16:24:43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00年第3期第11卷 诊疗新技术摘要:80年代初,由美国科学家Cech和Altman发现了核酶(Ribozyme),随着人类基因工程研究的深入,部分临床实验室工作者和基础科学研究人员开始注意到Ribozym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潜力。近几年来,人们利用Ribozyme可以特异性地切割靶RNA序列的特点,设计适合的Ribozyme阻断特定基因的表达,相继对艾滋病、肿瘤、生殖系统疾病、肝炎、白血病、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进行了大量研究。试验结果表明Ribozyme作为基因治疗的一种方法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临床实用价值。
分类号:Q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174(2000)03-0152-03
Advance in Study of Gene Therapy by Ribozyme
HOU Hua
(Shanghai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Shanghai 200031,China)
核酶(Ribozyme)是一种具有核酸内切酶活性的RNA分子,可特异性地切割靶RNA序列。迄今,人们发现的核酶有六种类型,即1类内含子、RNaseP、锤头状核酶、发夹状核酶、丁型肝炎核酶及VS核酶,但从结构上看主要分为两大类[1]:锤头状核酶和发夹状核酶。锤头状核酶长约30个核苷酸,由三个碱基配对的螺旋区、两个单链区和膨出的核苷酸构成。该酶可分为3个部分,中间是以单链形式存在的13个保守核苷酸和螺旋Ⅱ组成的催化核心,两侧的螺旋Ⅰ/Ⅲ为可变序列,共同组成特异性序列,决定核酶的特异性。发夹状核酶切割活性所需最小长度为50个核苷酸,其中15个是必需的。该酶由4个螺旋区(H)和数个环状区(J)组成 。螺旋Ⅰ、Ⅱ 的主要功能是与靶序列结合,决定核酶切割部位的特异性,螺旋Ⅲ配对碱基及其3′端的未配对碱基均为切割活性所必需。核酶的作用原理为核酶的特异性序列通过互补碱基对形成识别并结合特异性靶RNA,根据这一特性可以人工设计针对某一RNA的核酶分子,破坏病毒转录产物而对机体无害,将针对多个位点的核酶序列串连成一个多靶位核酶分子可以大大提高切割效率,达到治疗目的。因为其独特的优点:(1)序列特异性;(2)不编码蛋白质,无免疫原性;(3)可以重复使用。使其在基因治疗领域中倍受青睐,其研究进展也相当迅速。
基因治疗是目前分子水平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1372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