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药保健 > 食疗药膳 > 食物大全 > 粮食豆类 > 黄豆 > 正文
编号:10455453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8日 养生大世界
     大豆异黄酮天然植物雌激素

    大豆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外,还有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大豆异黄酮就是其中一种,它只存在于大豆种子的胚轴及叶中,含量较其他营养成分也极微量,但生物活性较强。由于加工工艺不同对异黄酮的质和量都会有极大的影响。它的化学结构式和体内雌激素极为相似,在体内发挥生物作用时,可与雌激素受体结合,表现为类雌激素活性。它是目前国际上被多数国家研究推崇的最安全、有效的天然植物雌激素。

    科学家们通过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动物实验和体外实验等各方面,对大豆异黄酮与心血管疾病、乳腺癌、绝经后的骨质疏松和更年期潮热等疾病进行了研究,证明大豆异黄酮对上述激素依赖性疾病有预防作用。

    提到激素,许多人都有些谈虎色变,认为激素对人体有害,会使人发胖,变成“满月脸”、“水牛背”的样子,长期使用还会使免疫力下降,因此十分谨慎。其实,激素是人体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有调节人体生理平衡的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新陈代谢内环境平衡、器官之间的协调以及生长发育、生殖等起调节作用。每种激素在体内都有特定的“岗位”,执行抑制或改变这一细胞的功能。因此,它是人体各器官系统均衡协调的重要因素,一旦失衡,身体便会出现病变。

    在所有激素中,对女性影响最大的是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和黄体素,它是孕育生命及维持女性生理特征及健康不可缺少的“青春素”,如果缺乏,就如同植物缺水一样,渐渐枯萎,像人缺乏食物产生饥饿,以至营养不良,严重影响全身脏器逐渐衰竭一样。

    女性30岁后卵巢功能开始衰退

    激素的减少影响到其他系统的动作,使身体所有器官的功能也逐渐下降。30岁以后,女性激素的制造者———卵巢功能开始衰退,此时体内尚可自行调节,若按每10年减少15%的速度减少,到50岁时,逐渐减少至85%-70%,会逐渐影响到这些激素对人体的功能。

    首都医科大学荆家玉教授认为,女人45岁以后就步入一个新的生理过程,这就是更年期,无论是贫穷与富有,显赫与卑微都无一例外,到了50岁以后进入绝经期。因为女性身体各个部分的细胞都有接纳雌激素受体的位置,受体多少有差别,雌激素受体失去雌激素的作用后,这些器官的组织及生理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并相继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如:

    1、血管舒缩失调,大约有50%以上的人有阵发性热潮红、出汗、心慌气短、眼花、耳鸣,易疲劳等。

    2、血液中胆固醇升高,女性45岁-64岁之间血脂逐渐升高,绝经后2年内上升最快,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下降,血液黏稠度增加,使得胆固醇易于沉积在动脉血管上,阻塞血管,发生心脑血管疾病机会明显增加,40岁以前患心肌梗塞的极少,而65岁以后为患病高峰。

    3、泌尿生殖道的萎缩,黏膜变薄,润滑度降低,阴道干涩性疼痛,并且易发生细菌感染。

    4、骨质疏松加速,骨代谢成为负平衡,骨密度降低,脆性增加,身高变矮,弯腰驼背,易发生骨折。

    5、精神和神经症状也较明显,失眠、焦虑、易激动、抑郁等。

    药物性雌激素疗法增加乳腺癌风险

    现代医学上流行的雌激素替代疗法使用的都是药物性雌激素。国内外的学者研究指出,补充外源性的药物雌激素会增加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危险。赵艳梅教授也认为虽然雌激素替代疗法发展了40年,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激素替代疗法并不是适用于任何人。她认为,在不同时期、不同个体应用不同的剂量,必须个体化。同时特殊人群,如更年期绝经后的患者有肝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有血栓倾向要慎用外源性药物雌激素。又如,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癌等,患有血栓性疾病如脑栓塞、心肌梗塞等更要慎之又慎。

    科学技术改变人们的命运,科学家用先进技术从大豆中成功提取了大豆异黄酮,它既具备了雌激素的作用,又不存在雌激素药物的危害性,具有纯天然、方便、安全有效的特点。因此,它能与身体各系统、器官组织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效应。与其他调节女性内分泌的药物相比,大豆异黄酮独特之处是它具有雌激素双向调节作用和作用温和两个特点,使人体内雌激素始终处于最适当的水平,使身体达到最佳状态。

    防治女性骨质疏松豆类食品为佳品

    当激情燃烧的岁月过后,人生又进入了一个生命的转折点———更年期。在这个时期,数亿中年女性除了饱受心慌、失眠、潮热、出汗、情绪低落、抑郁等不适之苦外,又一个无情的“寂寞杀手”静悄悄地走来,这就是骨质疏松。因为它静悄悄而来,多数人低估了它的严重性,事实上,绝大多数更年期后的女性不会因关心自己骨骼方面是否有骨质疏松而去医院咨询,显然,女性不认为骨质疏松和得癌症或心脏病一样紧急。

    一般情况下,妇女从绝经期开始,在5-10年时间内,脊柱骨每年平均丢失率6%-8%。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是男性的6-10倍,绝经过20年以上者可达到53.62%-57.89%。我国妇女骨折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

    骨质疏松没有简单的解决方法,因它是一种复杂的疾病,涉及到激素、生活方式、运动、营养、遗传和环境因素,一旦发生是极难治愈的。未雨绸缪、提早预防才是最好的办法。大量的科学研究证明:雌激素在骨代谢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维持体内雌激素水平,再补充必要的微量元素和钙质就能起到预防作用。

    骨骼是活动的温床,从成熟以后,人的一生中都不断进行更新与改造,这就是骨再建,这种骨再建是个非常复杂的生物化学过程,简单说是旧骨吸收,新骨形成的过程。

    这个过程主要靠两种细胞,一种是成骨细胞,一种是破骨细胞,这两种细胞在体内就像游戏场上的跷跷板一样在起作用。正常时期,两种细胞作用达到平衡。

    雌激素就是维持骨吸收和骨形成命名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达到平衡的重要因素。研究者认为,在成骨细胞中有雌激素的受体存在。

    当雌激素降低时,对成骨细胞的刺激减弱,使得骨形成及骨吸收失去了平衡,造成骨的大量丢失,这就是绝经后骨质疏松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专家们呼吁为维护中老年妇女的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为减少骨折、脊椎弯曲、驼背的发生带来的危害,对骨质疏松的预防远比治疗更为重要和实际。

    专家同时告诫人们一定要走出单纯补钙来防治骨质疏松的误区,必须从根本入手。

    宋丹风教授指出,在临床实践中,补充雌激素可以防止绝经后妇女骨量丢失,可以保持腰椎、髋部、前臂等的骨量,可以减少全身各部位骨折发生危险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