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枯竭知识分子寿命比平均寿命低十年
中新网2004年8月13日讯:人们总是用“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来赞颂一个人的奉献精神,然而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许燕认为,诗句是优美的,但以此倡导这样的“奉献”却是不科学的。
《人民日报》报道,在正在召开的国际心理学大会公众论坛上,许燕教授展示了一组国家有关部门一个专项调查数据: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上海社科院的《社会科学报》今年公布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
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低、缺少提升机会,会导致一种广为流传的职业病———心理枯竭。心理枯竭就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职业枯竭。许燕指出:心理枯竭应当引起重视,要更加关注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味提倡奉献精神。
许教授说,防治职业枯竭既需要个人积极改变客观外部环境,采取有效的行动计划,也需要组织、家庭、社会共同为职业枯竭高发人群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人民日报》报道,在正在召开的国际心理学大会公众论坛上,许燕教授展示了一组国家有关部门一个专项调查数据:中国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为58岁,低于全国平均寿命10岁左右。上海社科院的《社会科学报》今年公布一份跟踪了近10年的“知识分子健康调查”显示:北京知识分子平均寿命从10年前的58—59岁降至调查时期的53—54岁,比第二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北京市平均寿命75.85岁低近20岁。
工作压力大、社会支持低、缺少提升机会,会导致一种广为流传的职业病———心理枯竭。心理枯竭就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俱疲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职业枯竭。许燕指出:心理枯竭应当引起重视,要更加关注职业人群的身心健康,而不是一味提倡奉献精神。
许教授说,防治职业枯竭既需要个人积极改变客观外部环境,采取有效的行动计划,也需要组织、家庭、社会共同为职业枯竭高发人群营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生活环境。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推存给朋友
加入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