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56461
消化系统疾病(2004.08.19)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9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97期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急性胰腺炎病程

    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各种因素造成胆汁胰液逆流,激活胰腺组织中的胰酶并使胰管内压力增高,小胰管破裂,胰液外溢渗入胰间质导致胰腺自我消化,使胰腺发生水肿、炎症、出血和坏死,其损害甚至可波及全身各系统和器官。1999年3月~2002年6月,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的梁宝仪医师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水肿型胰腺炎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5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禁食;重症者加胃肠减压,常规应用普鲁本辛、雷尼替丁、阿托品等口服;解痉镇静止痛选用杜冷丁、异丙嗪、胃复安等间断肌肉注射;抑制胰腺分泌选用氟尿嘧啶500μg静滴;支持疗法,酌情使用抗生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其方由柴胡、黄芩、枳壳、厚朴、白芍、丹参、木香、大黄所组成。体温高者加金银花、连翘、生石膏;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蛔厥加乌梅、槟榔或苦楝皮。每天1剂,水煎,分2~3次口服或胃管注入。6天为1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23例,显效5例,无效2例,治愈率76.7%,总有效率93.3%。对照组30例中,治愈10例,显效14例,无效6例,治愈率33.3%,总有效率80.0%。两组治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 http://www.100md.com
    中医学认为,急性胰腺炎病因为暴食暴饮、肥甘酒醇、情志不畅、蛔虫内扰等,加之感受风寒湿邪,导致肝胆脾胃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失调,湿热阻于中焦而发病。梁宝仪医师认为,水肿型胰腺炎不宜首选手术治疗,应治以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通里攻下为要。其所用方中柴胡、木香调气疏肝;黄芩清热利湿;白芍、枳壳、厚朴理气宽胸止痛;丹参活血化瘀;大黄通里攻下,而且能排除腹腔、后腹膜渗出液,减少腹腔积液,促进肠蠕动,有利于毒素排出,降低组织氧耗,减轻腺泡坏死。以上所作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能显著缩短病程及尽早减轻患者痛苦,中药与西药有机配合,不仅能抗菌消炎,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迅速改善胃肠功能,抑制和降低胰腺分泌,减轻机体的损伤,清除氧自由基,加速胰腺功能恢复,有效地保护胃肠黏膜屏障,减少内源性细菌移位的可能,促进疾病的恢复。另外,梁宝仪医师提醒,若临床症状无好转并有恶化,或高度怀疑出血坏死性胰腺炎者,宜尽早手术治疗。

    益气清中汤治疗慢性胃脘痛疗效好
, 百拇医药
    《湖北中医杂志》2004年第26卷第6期报道了浙江省建德市第二人民医院管荫槐医生在临床中应用益气清中汤治疗慢性胃脘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管荫槐医生首先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年龄最小者15岁,最大者62岁,平均32.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2个月;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42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者13例,胃溃疡者5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例。对照组42例,其中男24例,女18例;年龄最小者16岁,最大者58岁,平均31.5岁;病程最长者14年,最短者45天;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2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伴十二指肠球炎者9例,胃溃疡者2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者2例。患者均经电子胃镜确诊。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而拒按,食后疼痛略减但觉胀满,食后2小时则嘈杂、痛甚,伴倦怠乏力,或伴口苦、口干、噫气、呕恶,舌边尖红或正常,舌苔薄腻或薄黄,脉细弱或弦细。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治疗方法:治疗组:用自拟益气清中汤为主加减:生黄芪、党参各15g,炒白术、茯苓、甘草、白头翁、浙贝母、香橼皮、当归、炒白芍各10g,蒲公英、代赭石各30g,木香5g。胃痛较甚者,加延胡索、娑罗子;胃脘胀甚者,加陈皮、鸡内金、枳壳;胃脘灼痛、泛酸、口苦、舌红苔薄黄、脉小数者,去党参加太子参、乌贼骨、黄连、吴茱萸;嗳气、呕恶,舌苔白腻者,加姜半夏、陈皮、砂仁;胃痛固定而持续、舌有瘀点或紫黯者,加失笑散、九香虫;泛吐清涎者,加赤石脂;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加川黄连、乌梅、大黄。对照组:用胃炎干糖浆,每日5g;雷尼替丁,每日0.15g。腹胀、恶心、呕吐者,加西沙必利;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加德诺、羟氨苄西林等。两组均以15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进行复查。
, 百拇医药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正常;好转:胃脘痛缓解,其它症状减轻,胃镜检查有好转;未愈:症状及胃镜检查无改善。

    结果显示:治疗组62例中,治愈37例,好转21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42例中,治愈12例,好转16例,未愈14例,总有效率为66.7%。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P<0.01)。

    健脾化滞法治疗慢性结肠炎效佳

    管荫槐医生指出:中医认为,慢性胃脘痛多由脏腑功能失调,病邪阻滞所致。本病证属本虚标实,尤以脾胃气虚为本,郁热、气滞和瘀血阻滞为标。因虚致实,因实致虚,互为因果。治宜健脾助运、清泄郁热、化瘀除湿。自拟益气清中汤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各发清阳;浙贝母、蒲公英、白头翁清泄郁热;香橼皮、广木香、代赭石理气降逆、和中止痛;当归、白芍、甘草活血化瘀、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全方补而不滞,行而不泄,从而达到补虚消痞,化瘀散结,治疗胃疾的目的。
, 百拇医药
    结肠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程较长且易反复,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腹胀或里急后重、大便有黏液或带脓血等症状为主。目前其发病机制还未完全明确,但已取得很大进展,一般认为其发病涉及免疫异常,与遗传因素有关,感染、精神等因素在发病中的地位尚难确定。据悉,广东省珠海市人民医院的宋含平医师自2001年8月~2003年12月期间,运用健脾化滞法治疗慢性结肠炎63例,取得了比较满意的疗效。《新中医》2004年第36卷第5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将103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给予健脾化滞法治疗,其方由黄芪、生麦芽、党参、薏苡仁、茯苓、白术、白扁豆、槟榔、补骨脂、陈皮、砂仁、木香、炙甘草所组成。湿重者加苍术、车前子;热重者加黄连、白头翁、蒲公英;食滞者加神曲、山楂;腹冷痛者加熟附子、吴茱萸。每天1剂,水煎,分3次温服。对照组口服丽珠肠乐胶囊治疗。每次2粒,每天3次。2组均以服药1个月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经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治愈32例,有效2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2.06%;对照组临床治愈16例,有效17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2.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提示治疗组疗效高于对照组。

    慢性结肠炎属于中医“泄泻”、“肠癖”、“痢疾”等范畴。宋含平医师多年来从事该病的临床诊治,有如下体会:1.对该病应分清标本,对证治疗;2.用药时药宜温运,慎用苦寒;3.对该病重在疏导,慎施涩敛。鉴于以上观点,宋含平医师在选方上以参苓白术散温运脾阳、利湿止泻为主,加入黄芪补中益气、升提脾阳;补骨脂温补肾阳;木香、槟榔理气导滞,以助化湿;生麦芽消食化滞。全方配伍,起到温补脾肾、利湿化滞的作用。此外,宋含平医师同时指出,在临床上,根据不同证型适当加减药味,对于溃疡性结肠炎有比较满意的疗效。根据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可以认为,以健脾化滞法治疗慢性结肠炎确有较好疗效。, http://www.100md.com(中国中医研究院信息所)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中医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