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学心悟: 濡 脉
(一)脉象
濡即软。《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软脉,即是濡脉。
软脉的特点,就是脉来柔软,仿佛水中之棉。所谓软脉,就是脉力逊于平脉,但又强于弱脉。对脉位的浮沉,至数的疾徐,脉体的长短阔窄,都无特定的要求。
《脉经》曰:“软一作濡。一曰细小而软。”其形 “极软而浮细”。后世脉学皆以《脉经》为准,将浮细无力之脉称为濡。
可是,微脉脉象也是浮细无力,《脉经》称之“极细而软”,《活人书》亦曰:“极细而软。”《察病指南》曰:“极细而浮软。”关于微脉的这些描述,与濡脉是一样的,只是加上了“若有若无”或“按之欲绝”的描述。濡脉已然如水中之浮棉了,与微脉之“若有若无”、“按之欲绝”是很相似的。只是在字面上还可勉为区分,到临床上就很难区别了,二者径可视为一脉。所以,濡脉就是脉体柔软。为了与浮而柔细之濡相区分,这种脉体柔软的脉,可称为软脉或柔脉。
(二)脉理与主病
此处所说的脉理与主病,是指软脉,而不是通常所指的浮而柔细的濡脉。
软脉的形成,是由于气血鼓荡力弱而脉软。何以鼓荡力弱?可因于气血虚、脾虚、阳虚、湿盛所致。
1.气血虚
脉赖气血之充盈鼓荡。气血不足,鼓荡之力弱,则脉力减,故按之软。
2.脾虚
脾为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亏,鼓荡之力弱,故脉软。
3.阳虚
阳主动。温煦推动血脉。阳虚鼓荡力弱,故脉软。阳虚者,常伴畏寒肢冷等寒象。
4.湿盛
湿为阴邪,其性濡。湿盛者,大筋软短,血脉亦软,按之软。再者,湿阻气机,气机不畅,气血不能鼓荡血脉,亦是湿盛致脉软的一个因素。痰、饮、水等与湿同类,皆可致脉软。
软脉与濡脉主病有异,濡可主阴虚,但软脉一般不主阴虚。, 百拇医药(李士懋 田淑霄)
濡即软。《素问·平人气象论》:“平肝脉来,软弱招招。”软脉,即是濡脉。
软脉的特点,就是脉来柔软,仿佛水中之棉。所谓软脉,就是脉力逊于平脉,但又强于弱脉。对脉位的浮沉,至数的疾徐,脉体的长短阔窄,都无特定的要求。
《脉经》曰:“软一作濡。一曰细小而软。”其形 “极软而浮细”。后世脉学皆以《脉经》为准,将浮细无力之脉称为濡。
可是,微脉脉象也是浮细无力,《脉经》称之“极细而软”,《活人书》亦曰:“极细而软。”《察病指南》曰:“极细而浮软。”关于微脉的这些描述,与濡脉是一样的,只是加上了“若有若无”或“按之欲绝”的描述。濡脉已然如水中之浮棉了,与微脉之“若有若无”、“按之欲绝”是很相似的。只是在字面上还可勉为区分,到临床上就很难区别了,二者径可视为一脉。所以,濡脉就是脉体柔软。为了与浮而柔细之濡相区分,这种脉体柔软的脉,可称为软脉或柔脉。
(二)脉理与主病
此处所说的脉理与主病,是指软脉,而不是通常所指的浮而柔细的濡脉。
软脉的形成,是由于气血鼓荡力弱而脉软。何以鼓荡力弱?可因于气血虚、脾虚、阳虚、湿盛所致。
1.气血虚
脉赖气血之充盈鼓荡。气血不足,鼓荡之力弱,则脉力减,故按之软。
2.脾虚
脾为生化之源,脾虚则气血亏,鼓荡之力弱,故脉软。
3.阳虚
阳主动。温煦推动血脉。阳虚鼓荡力弱,故脉软。阳虚者,常伴畏寒肢冷等寒象。
4.湿盛
湿为阴邪,其性濡。湿盛者,大筋软短,血脉亦软,按之软。再者,湿阻气机,气机不畅,气血不能鼓荡血脉,亦是湿盛致脉软的一个因素。痰、饮、水等与湿同类,皆可致脉软。
软脉与濡脉主病有异,濡可主阴虚,但软脉一般不主阴虚。, 百拇医药(李士懋 田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