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的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19日
2004-8-8 16:03:35 国外医学皮肤性病学分册1999年第25卷第6期摘要在梅毒螺旋体人工培养尚未获得成功的情况下,基因克隆(即 dNA重组)技术的出现为该病原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目前已制备出多种重组梅毒螺旋体抗原,这些抗原的制备对梅毒发病机理的探讨、疫苗的研制、以及血清学诊断试验的建立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梅毒的预防和控制提供了更加有效的手段。
一、概况
梅毒是一种临床表现极为复杂,几乎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的性病。尽管本世纪40代年发现了治疗梅毒的理想药物——青霉素,但目前该病在全球仍然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目前尚未解决梅毒的病原体——梅毒螺旋体( treponema pallidum,TP)的人工培养问题,从而阻碍了对 tP致病机理探讨、疫苗研制、以及梅毒血清学诊断技术开发等方面的深入研究。80年代初,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基因工程( dNA重组)技术的出现使梅毒螺旋体的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2],目前, tP的全部基因组 dNA序列已经被解析[1]。通过重组 tP dNA的克隆以及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制备出多种重组 tP抗原,为梅毒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现就近10年来有关重组 tP抗原的研究现况进行复习。
二、重组 tP抗原的特性及制备
目前已重组的 tP抗原有近20多种,如 tpN15、 tpN17、 tpN19、 tpN29~35( tpD)、 tpN44.5( tmP a)、 tpN47、 tpN35(Tmp c)等[3]。现将其中部分有应用前景的重组 tP抗原分述如下。
(一) tP15kD抗原[4]:15kD蛋白是一种脂蛋白,首先由 hensel等1985年分离鉴定,它在 tP膜蛋白中的含量相对较少,但在免疫印迹试验中与人梅毒血清间显示了超强的反应性,同时对实验梅毒兔的淋巴细胞有很强的增生反应,表明15kD蛋白不仅具有较强的体液免疫原性,而且有较强的细胞免疫原性,但 centurion-Lara等[5]实验表明,此蛋白对 tP感染没有任何免疫保护性。重组15kD抗原基因由 norgard等用特异的单克隆抗体从 tP基因库中筛选得到[4]。其最新报道的表达质粒为 pMALc2[5]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869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