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针灸治疗 > 发展探讨
编号:10458843
突破针灸理论创新的瓶颈(一)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99期
     摘要

    中医理论中的经验事实部分可以且必须进入实验室。实验研究的目的是更替旧的理论框架,而不是用实验数据证明旧框架的科学与伟大。实验研究必须建立在坚实的理论研究基础之上,取得突破的关键在于实验室之外的“解读”、“分解”、“转换”、“发掘与表达”诸环节,即在“知其所以然”之前,首先要“知其然”。只有将中医理论中的经验事实准确、完整地分离出来,然后再准确地转换成实验室能够有效处理的符号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研究才有意义,也才具备理论创新的可能性。

    针灸、经络问题的实验研究虽先后经过两次“攀登”,却依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而且犹未知“柳暗花明”在何处。面对这久攻不下的困境,于是那些前赴后继的“登山队员”们陷入了深深的困惑,有人甚至提出了“经络理论的研究究竟能不能进入实验室?”的疑问。

    那么传统经络理论是否应当并且能够进入实验室?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何时并且以何种方式进入才有意义?要令人信服地回答上述疑问,必须首先剖析经络理论的基本构成。
, 百拇医药
    一、珍珠与珍珠链——针灸理论的基本构成

    科学理论或假说是对经验事实的解释,是由解释构成的逻辑体系。也就是说一种理论或假说包含两种成分:其一,经验事实——关于现象之间规律的知识;其二,对经验的解释——关于现象或规律的本质说明。如果把经验事实比作一颗颗珍珠,理论说明就好比串联这些珍珠的链环。

    经络学说作为构筑中医理论体系大厦的两块基石之一,同样由经验事实和理论说明两种成分构成,但经络学说的“珠链”就像该学说所描述的那样——“如环无端”,珍珠与链环紧密交织,难以分辨和分解,以至经络的研究已在实验室中研究了几十年,却从未有人明确阐述过“经络学说说什么”这一最基本问题。这好比拿着一幅完全不懂或自以为是的藏宝图去发掘宝藏,其结果可想而知。

    由此可见,搞清古代经络学说的基本构成,提炼出其科学内涵,并用现代科学语言重新表达,是研究经络学说的第一步或者说关键的一步,而完成这一步的前提首先是对经络学说的正确理解。
, 百拇医药
    科学发展的基本形式一般表现为一个不断更换“珍珠链”的过程,正如法国著名科学家及科学哲学家皮埃尔·迪昂(Pierre Duhem)所指出的那样:“在理论中有效的一切东西,可以在描述部分找到;另一方面,在理论中为假且与事实矛盾的无论什么东西,尤其可以在说明部分找到”(《物理学理论的目的和结构》,华夏出版社1999年)。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科学的进步主要表现为科学理论中“说明部分”的不断更新,而当旧理论中说明部分被淘汰时,其纯粹的“描述部分”几乎可以整体地进入新理论,从而使新理论继承旧理论全部有价值的部分。

    分析针灸理论构成的目的在于:将古人发现的经验事实或总结的规律与古人对这些事实和规律的解释严格区分开来。可以这样说,针灸领域一些旷日持久的争论或者理论研究久攻不下的症结正是在于人们长期混淆了针灸理论中这两种不同的成分。例如,对于针灸理论的实验研究,长期以来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以为研究的目的在于为针灸理论框架——“珍珠链”寻找科学证据,以证明该理论的科学性。其实恰恰相反,针灸理论实验研究的目的正是在于更换旧的“珠链”,否则我们的研究对于科学的进步而言便毫无意义——不可能实现理论创新的目标。这样说丝毫不影响经络学说在针灸学发展史上的巨大贡献,也不影响它对现代研究在指导思想方面的启迪作用。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经络学说之“链”的捆绑,古人关于“人体特定部位间存在特定联系”这一伟大发现的“珍珠”恐怕早已散落殆尽了。然而经验永远是理论生长的根系,随着实践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事实不能被旧的理论框架盛装之时,就必须毫不犹豫地将经络之链打开,释放出其中宝贵的珍珠,并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为其配制更为适合的新“链环”,使之上升到一个更高的理论层次。, http://www.100md.com(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 黄龙祥)
1 2 3 4 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