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文摘专辑
编号:10458834
针刺疗法(2004.08.23)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99期
     电针相关井穴可显著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能力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因多次脑卒中或长期慢性脑缺血等脑血管因素造成脑组织损害而表现的痴呆综合征。针灸对VD患者的学习记忆能力有很大的改善作用。解放军第四五六医院神经内科的何峰医师等进行了有关实验,在临床治疗VD经验基础上,探讨电针相关井穴对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并试从电针影响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方面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制。《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10期中对此作了有关报道。

    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具体治疗方法:井穴组:将大鼠于清醒状态下捆缚固定于自制的鼠板上,待其安静后,以30号1寸毫针刺入相关井穴(少商、少冲、中冲、涌泉)0.2~0.5cm,接PCE-88A程控电针仪,疏密波,2~100Hz混频刺激,电流强度以大鼠肢体微微颤动为度,治疗时间20分钟,1次/天,治疗14天。西药组:将尼莫地平片剂(德国BAYER公司提供)用蒸馏水溶解为0.3g/l的溶液,按20ml/kg的剂量灌胃,2次/天,治疗14天。经治疗后结果如下:电针井穴对VD大鼠行为学测试成绩的影响为造模后假手术组的潜伏期和其余各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模型组和其余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表明:大鼠造模后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VD大鼠治疗后学习记忆能力显著提高,电针井穴与尼莫地平的疗效无明显差异。电针井穴对VD大鼠脑组织和血清中SOD和丙二醛的影响:结果显示与其他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水平明显降低而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均<0.01);井穴组与西药组血清和脑组织SOD活性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脑组织中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各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无明显差异。
, http://www.100md.com
    何峰医师等根据以上的实验结果,得出了如下结论:电针相关井穴能显著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电针后机体清除自由基能力增强,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电针对于钙超载的干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红外偏振光照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好

    面神经炎又称贝尔麻痹 (Bell’s palsy),是由于茎乳孔内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面部毛细血管丰富,感觉灵敏,对疼痛刺激尤为敏感,所以传统的针刺疗法虽然有效但较为痛苦,且发病早期手法使用不当可引邪入里,留有后遗症。据悉,解放军第305医院理疗科的马彦红医师采用红外偏振光穴位及神经节照射治疗面神经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于《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8卷第10期中对此作了报道。

    将该病患者53例随机分为红外偏振光治疗组30例和针刺对照组23例。具体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BPM-Ⅲ型红外偏振光治疗仪进行穴位及神经节照射,取穴处方:颈胸神经节双侧、合谷双侧、翳风患侧、牵正患侧、阳白患侧、攒竹患侧、四白患侧、地仓患侧。治疗模式取断续工作模式,输出2秒,停3秒。输出功率:根据患者感觉由100%→60%逐档递减。治疗时间:每穴照射8分钟,1次/天,10次为1疗程。对照组采用毫针针刺法,取穴处方除无双侧颈胸神经节外,其余穴位同治疗组。手法:发病2周内浅刺轻刺激,发病2周后平补平泻。治疗时间:留针20分钟,1次/天,10次为1疗程。经治疗后,治疗组30例中,治愈23例(77%),好转5例(17%),无效2例(7%),总有效率93%,平均治疗次数8.83次,平均起效次数5.4次。对照组23例中,治愈18例(78%),好转4例(17%),无效1例(4%),总有效率96%,平均治疗次数12.48次,平均起效次数11.83次。
, http://www.100md.com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马彦红医师认为,消除面神经水肿,改善面神经血液供应是治疗面瘫的首要任务。他总结出红外偏振光的生理作用如下:1.提高病灶处的温度;2.扩张血管,改善血流;3.促进血管新生;4.促进蛋白质的合成;5.提高酶的活性;6.促进淋巴系统的循环;7.有免疫激活作用。他指出,红外偏振光选择了易于穿透机体的0.7~1.3μm波段,实验证明可穿透人体组织5~7cm,从而形成“光针”效应,能到达机体较深部位进行治疗,既可起到针刺的刺激效应,又没有针刺的创伤和疼痛感觉,患者易于接受。针刺处方取穴均为治疗面神经炎的常用穴位,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了双侧颈胸神经节,红外偏振光照射颈胸神经节可增加颈动脉和椎动脉支配区的血流量,解除其血管痉挛,消除神经鞘膜水肿,改善其营养缺氧状态,可防止继发性神经变性,提高了内环境的稳定性。临床有颈胸神经节阻滞治疗面神经炎的报道,但由于颈胸神经节形态较小、位置较深,又与颈部主要结构相毗邻,故在操作中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确、误伤其他结构造成血肿、喉返神经及膈神经麻痹等并发症,有一定危险性,而红外偏振光照射可完全避免这一问题,同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以上所作的临床疗效观察结果显示,红外偏振光穴位及神经节照射治疗面神经炎确有较好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针刺按摩配合体能训练是治疗小儿脑瘫的好方法

    小儿脑性瘫痪是一种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可合并智力、言语等功能障碍。《中国临床康复》2004年第9期报道了山东省潍坊市妇幼保健院康复中心马香稳、高孝斗、王福民等临床采用针刺为主配合按摩、体能训练治疗小儿脑性瘫痪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他们共收治患儿46例,其中男27例,女19例,年龄6个月~1岁16例,1~2岁20例,2~3岁10例。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按1988年全国脑性瘫痪座谈会指定的诊断标准及分型,其中痉挛型34例,手足徐动型3例,肌张力低下型2例,混合型6例,其他型1例。

    治疗方法:针刺疗法:1.取穴:头针为四神针(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5寸),智三针(即神庭穴和本神穴),脑三针(即脑户和脑空穴),颞三针(耳尖直上2寸为第1针,其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3针),另加运动区、言语三区。语言障碍加舌三针(廉泉为第1针,其左右各旁开1寸为第2、3针);眼睑下垂或眼内斜视者加丝竹空穴透鱼腰,或太阳穴;口角流涎加地仓或承浆穴;上肢不能上举者针肩三针(肩髃穴为第1针,其前后各旁开1寸为第2、3针)、极泉、手三里、曲池、外关、合谷、神门、内关、劳宫、裨关、粱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三阴交、悬钟;足外翻加太溪;足内翻加昆仑。2.针法:用直径0.35mm,长25~40mm毫针,快速进针,头部穴平刺,留针1.5~2.0小时,间断接电麻仪两个30分钟(接30分钟后隔0.5~1.0小时再接30分钟);体针留针30分钟,接电麻仪30分钟,取连续波,5~6次/周,3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休息0.5~1.0个月。
, http://www.100md.com
    按摩:根据脑瘫类型不同采用不同的按摩手法,痉挛型以推摩、弹拨、抻筋为主,配合点穴(阳经穴轻点,阴经穴重点);肌张力低下型以扣打为主,以增强肌肉紧张力;手足徐动型以推摩为主,达到舒筋活络,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肌肉经脉营养的目的,按摩0.5小时/次,1次/天,6次/周,疗程与针刺相同。

    体能训练:体能训练以运动训练为主,选用Vojta法和Bobath法,根据患儿功能障碍的具体情况,应用运动发育学、神经发育学的原理,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案,以抑制异常姿势反射和异常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发育为治疗原则,进行反射性腹爬、反射性翻身等诱导训练,30分钟/次,每日一两次,每周治疗6天,3个月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根据发育商为标准判断疗效:本组46例中显效22例,有效23例,无效1例。不同年龄阶段患者康复后的发育商均高于康复前,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不断提高。

    马香稳等医生指出: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功能是感受刺激,传导兴奋。对各种刺激和反应具有综合协调能力。人脑的发育和功能的实现,依赖于环境,取决于感觉体验。针刺治疗以针为主,改善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大脑的发育,对纠正肢体的瘫痪、提高智力有良效,是治疗小儿脑瘫获得疗效的关键之一。体针取穴意在疏通经络气血,按摩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通利关节,两者均能促进患儿脑瘫肢体功能的恢复,配合国外的Vojta和Bobath训练方法,发挥了针刺按摩与体能训练相结合、取长补短的综合疗效。临床疗效表明,年龄越小、疗程越长则疗效越好。因此,对小儿脑瘫应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坚持治疗,针刺按摩配合体能训练是小儿脑瘫较好的综合康复方法,在临床康复中推广应用具有理想的发展前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