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脂肪肝 > 检查诊断
编号:10458839
中医药辨治脂肪肝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4年8月2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199期
     肝脏是脂质物质的重要代谢器官,如因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细胞内蓄积过多,贮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时,即称为脂肪肝。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变化、老龄化人口增加及新的检测手段不断问世,脂肪肝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率日益增多,其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脂肪肝的病因主要为酗酒、肥胖、营养不良和糖尿病等,但文献介绍迄今仍有20%为原因不明者;其发病与脂质及脂蛋白代谢异常、氧应激、免疫反应等有关。如何发挥中医药优势,使脂肪肝得到有效的治疗,显得日益迫切。笔者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及临床观察,对本病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分析,供同道参考。

    一、中医对脂防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特点和大量的中医药临床实践,可属于中医的“积证”、“积聚”、“胁痛”、“痰浊”、“肥气”、“臌胀”、“肝癖”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脂肪肝的病因是饮食不节,嗜食肥甘或饮酒无度,湿热蕴积脾胃,脾失健运,肝失疏泄,痰浊(湿)内生,气滞血瘀,最终导致气滞、痰湿、瘀血互结,积于胁下。其病位在肝脾,与肾有关。肾为先天之本,内居元阴、元阳。《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不胜其阴,则五脏争气,九窍不通”。肝之藏疏,脾之运化,无不依赖阳气之鼓动,若肾气不足,肾阳虚弱,则气化不及,加重痰湿和瘀滞,故肾为痰之根,脾为痰之源。因此其病机可概括为:肝失疏泄,肝血瘀滞;脾失健运,湿邪不化,痰浊内生。因此,活血化瘀、清热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祛痰、温补脾肾可作为治疗本病的基本大法,温补肾元以疏肝健脾,能进一步提高治疗脂肪肝的疗效。
, http://www.100md.com
     二、中医对脂肪肝的辨证论治

    (一)辨治方药:

    脂肪肝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重者可因并发症而危及生命。虽临床表现不一,然病本则同,皆以痰瘀互结为主,其主症为肝脏肿大,右胁胀满或疼痛,偶有压痛,少数有轻度黄疸,重症可有腹水和下肢水肿,面色偏暗,舌质淡、舌下可见瘀筋、苔白腻浊,脉弦而滑。治以化浊行瘀、消积疏理。自拟疏肝降脂汤:丹参30g、莪术20g、泽泻30g、虎杖30g、决明子30g、炒莱菔子15g、生山楂30g、生麦芽30g、王不留行12g、厚朴12g、炒枳壳12g、姜半夏12g。临证时可根据伴随症状加减。

    (二)加减运用:

    1.痰浊偏盛者:若属脾胃积热,夹有瘀滞者,除主症外,可伴胸闷脘胀,身热不扬,口气臭秽,舌质红、苔黄厚腻,脉弦而滑数。治宜清化湿热,行瘀消积。以疏肝降脂汤去虎杖、决明子、丹参,酌加黄连、黄芩、蒲公英、连翘、藿香、佩兰、苍术、白豆蔻、葛花、栝楼之类;若属脾虚湿胜,虚瘀兼夹者,伴见右胁腹痞满、肝区扪之柔软,身重体倦,舌淡红,舌下有瘀筋,苔白腻,脉弦细。治宜健脾燥湿、行气活血。于疏肝降脂汤去虎杖、决明子、丹参,选加炒薏苡仁、茯苓、炒白扁豆衣、山药、砂仁、苍术、佩兰之属。
, 百拇医药
    2.瘀滞偏重:若属肝郁气滞,血脉瘀阻者,伴见右胁腹胀滞而痛,肝区压痛,面色黯褐,舌质或黯或边有瘀点、舌下瘀筋显露,脉弦或弦而坚涩。治以理气行滞,消瘀散结。疏肝降脂汤去姜半夏、莱菔子、泽泻,选加川芎、木香、青皮、大腹皮、三棱、桃仁、制延胡索、失笑散之辈;若属肝阴不足,虚瘀并现者,伴见右胁腹隐隐作痛,肝区扪之疼痛,面色黯滞,或见心烦,低热,舌红、舌下瘀筋明显、苔少津,脉细弦略数。治以养肝清热、活血化瘀。疏肝降脂汤去莱菔子、半夏、厚朴、泽泻,选加赤芍、郁金、牡蛎、当归、牡丹皮、制何首乌、延胡索、白芍等。

    3.重症脂肪肝患者:因肝包膜伸胀,肝韧带被牵拉,脂肪囊肿的破裂和发炎等,可有急腹症样表现,出现肝区疼痛严重、反跳痛、发热、血白细胞增高等,实验室观察有胆汁流出受阻、直接胆红素增高、血磷增高和高胆固醇血症,少数因红细胞存活期缩短,出现大细胞性溶血性贫血,间接胆红素增高,个别因腹水和水肿致血清电解质改变,见低钠和低钾血症。治疗上除以抗炎、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对症处理以外,中药治疗可在疏肝降脂汤基础上,根据所伴症状加减。如出现黄疸者加茵陈、焦栀子、石上柏、马蹄金等;热势高加败酱草、连翘、半枝莲、石见穿等;腹水者可加茯苓、猪苓、大腹皮等;下肢水肿加车前子、益母草等。
, http://www.100md.com
    此外,根据肾的生理病理特点,固肾助阳法在脂肪肝的治疗上也应受到重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许多脂肪肝患者常见倦怠乏力,腰背酸软,大便溏泄,舌淡体胖,脉沉细等肾气虚弱、阳气不足之象,治疗上酌加助阳补肾之品,如参苓白术散加何首乌、桑寄生、仙灵脾、仙茅等药,达到补益肝肾、振奋阳气、健脾化湿的目的,常常获得较好的疗效。

    三、体会

    本病是由于饮酒过度,或嗜食肥甘厚味等而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使痰浊内阻,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聚滞为积,形成脂肪肝。其病位在肝脾,与肾有关。其病理变化在于痰结、气滞、血瘀。从临床辨证分析看,属瘀血阻滞与痰浊壅阻为多。脂肪肝与肝、脾两脏的关系最为密切,其虚实错杂,虚证表现为脾气虚和肝阴不足,实则以气、血、痰、浊为主,故其积滞之实亦贯穿于病机始终。自拟疏肝降脂汤具有行气活血化瘀、健脾化湿祛痰之功效。以丹参、莪术、生山楂、王不留行活血化瘀为君药;配以炒莱菔子、生麦芽、泽泻、姜半夏健脾化湿祛痰共为臣药;辅以虎杖、决明子活血清肝为佐药;厚朴、炒枳壳行气引诸药到达病所以为使。在治疗上除活血化瘀、利湿化痰外,在整体上还应健脾补肾,以治根本。(李鲜 周英武 王菲河南省中医院), 百拇医药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消化内科 > 肝胆疾病 > 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