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中医药治疗癌症有优势
中医药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已被世人所公认。近代的许多基础和临床研究都表明,中医药预防癌症蕴含潜力,防治癌前病变卓有疗效,阻断和防止肿瘤转移、扩散的研究苗头可喜。特别是在肿瘤治疗方面,由于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独具特色,因而既显示出了它的许多优势,又弥补了西医治疗中的不足。可以这样说,中医中药治癌对于减轻癌症病人的症状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命、降低癌症的死亡率,都有其重要的意义。
归纳起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癌症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整体观念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同对待其它疾病一样,中医对肿瘤病人也是从全身状态加以考虑,而不仅仅局限于肿瘤病灶本身。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瘤能力相互制约,互为消长。局部的肿瘤灶可以对全身各系统产生广泛影响,对多数病人来说,局部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所以,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要注意肿瘤灶的消除,而且更要重视增强整个机体的抗癌能力。肿瘤灶的消除或控制可以改善全身状况,而全身状况的好转及抗瘤能力的增强,则又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如肝癌治疗中用健脾理气法或小柴胡汤的介入治疗都证实有此效应。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对病人整体机能的调节作用有独到之处。
, 百拇医药
2.扶正祛邪有利于把握肿瘤病人的转归。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均可概括为正、邪两方面关系的变化。一切能够导致疾病的因素都可称为“邪”,包括外邪和内邪。导致肿瘤的“邪”除了不良的精神刺激外,主要有气滞、血瘀、热毒、湿聚、痰凝等。而“正”是指人体的正气,包括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而建立的抗病能力。正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肿瘤之所以生成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积之成也。”从预防的角度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应时刻注意保护、扶养正气,以防外邪(各种致癌因素)的侵入;从治疗角度讲,则应注重补益、扶助正气,同时消除致病因素,即所谓“扶正祛邪。”扶正能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又能增强体质;祛邪能抑制、排除、消除致病因子。从前述整体观出发,人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人体疾病的发生,无不体现在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失调上,局部可以影响全身,全身也可显现在某一局部。所以,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正邪双方的斗争决定着肿瘤的预后,若正气恢复,邪气渐退,则病情好转,预后良好。反之,则病情恶化,预后不良。
, http://www.100md.com
3.辨证论治有利于增强肿瘤的治疗效果。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特点,对于不同的肿瘤患者,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综合其所有的临床症状、体征,用中医理论归纳、分析后确定为某“证”,这是对该患者在该阶段病因、病机、病位及表现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它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依据。如晚期原发性肺癌阴虚型用养阴法;晚期胃癌脾肾两虚型用健脾益肾法等,不但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疗效,延长寿命,而且可减轻或解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多种,肿瘤治疗中常将八纲、脏腑、气血辨证配合应用。治疗肿瘤在扶正祛邪的总原则下可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清热解毒、行气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以毒功毒、祛腐生新等治疗原则,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治法,选择用药,从而缓解肿瘤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4.中西合璧治疗肿瘤形成互补作用。西医治疗肿瘤针对性很强,但毒副作用也不小。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放疗都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损伤和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在治疗的同时影响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正气受损,这正是中医治疗所忌讳的。相对来说,中药副作用要小,最显著的是没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对消化道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某些治癌中药(如马钱子、斑蝥、蟾酥等)尽管也有副作用,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组方用药,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将毒性作用降到最低。临床上,一些中药与化疗、放疗配合使用,不但能减少毒副作用,而且对放疗有增敏作用;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手术前应用中药能稳定肿瘤的病势,甚至缩小肿瘤,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后配合应用中医药,可使手术造成的某些虚损或功能失调得以改善和恢复。因此,中、西医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机结合,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此外,中药有丰富的资源,价格相对低廉,且一般不需住院治疗,所以在总费用上也相对较低,符合我国现阶段医疗需求的国情民情,能为绝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诚然,中医药疗法与其它疗法一样,治疗肿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局部癌瘤的针对性和杀伤性不强;虽然稳定性高,但有效率低等,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上的优势必将更加突出。, http://www.100md.com(王惟恒)
归纳起来,应用中医中药治疗癌症具有以下四大特点:
1.整体观念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如同对待其它疾病一样,中医对肿瘤病人也是从全身状态加以考虑,而不仅仅局限于肿瘤病灶本身。恶性肿瘤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其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抗瘤能力相互制约,互为消长。局部的肿瘤灶可以对全身各系统产生广泛影响,对多数病人来说,局部治疗往往不能达到根治的目的,所以,在肿瘤的治疗中,不但要注意肿瘤灶的消除,而且更要重视增强整个机体的抗癌能力。肿瘤灶的消除或控制可以改善全身状况,而全身状况的好转及抗瘤能力的增强,则又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如肝癌治疗中用健脾理气法或小柴胡汤的介入治疗都证实有此效应。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肿瘤,对病人整体机能的调节作用有独到之处。
, 百拇医药
2.扶正祛邪有利于把握肿瘤病人的转归。中医认为任何疾病的形成和发展,均可概括为正、邪两方面关系的变化。一切能够导致疾病的因素都可称为“邪”,包括外邪和内邪。导致肿瘤的“邪”除了不良的精神刺激外,主要有气滞、血瘀、热毒、湿聚、痰凝等。而“正”是指人体的正气,包括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而建立的抗病能力。正气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肿瘤之所以生成是因为正气不足,邪气乘虚而入,“积之成也。”从预防的角度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故应时刻注意保护、扶养正气,以防外邪(各种致癌因素)的侵入;从治疗角度讲,则应注重补益、扶助正气,同时消除致病因素,即所谓“扶正祛邪。”扶正能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免疫功能,又能增强体质;祛邪能抑制、排除、消除致病因子。从前述整体观出发,人是一个高度统一的整体,人体疾病的发生,无不体现在气血、阴阳、脏腑、经络的失调上,局部可以影响全身,全身也可显现在某一局部。所以,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正邪双方的斗争决定着肿瘤的预后,若正气恢复,邪气渐退,则病情好转,预后良好。反之,则病情恶化,预后不良。
, http://www.100md.com
3.辨证论治有利于增强肿瘤的治疗效果。辨证论治是中医治疗的基本特点,对于不同的肿瘤患者,在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综合其所有的临床症状、体征,用中医理论归纳、分析后确定为某“证”,这是对该患者在该阶段病因、病机、病位及表现等方面的高度概括,它是指导临床治疗用药的依据。如晚期原发性肺癌阴虚型用养阴法;晚期胃癌脾肾两虚型用健脾益肾法等,不但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提高疗效,延长寿命,而且可减轻或解除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中医的辨证方法有多种,肿瘤治疗中常将八纲、脏腑、气血辨证配合应用。治疗肿瘤在扶正祛邪的总原则下可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清热解毒、行气化瘀、祛湿化痰、软坚散结、以毒功毒、祛腐生新等治疗原则,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治法,选择用药,从而缓解肿瘤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4.中西合璧治疗肿瘤形成互补作用。西医治疗肿瘤针对性很强,但毒副作用也不小。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放疗都会给机体带来一定的损伤和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影响治疗的正常进行。在治疗的同时影响了机体的抗病能力,使正气受损,这正是中医治疗所忌讳的。相对来说,中药副作用要小,最显著的是没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作用,对消化道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某些治癌中药(如马钱子、斑蝥、蟾酥等)尽管也有副作用,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组方用药,可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将毒性作用降到最低。临床上,一些中药与化疗、放疗配合使用,不但能减少毒副作用,而且对放疗有增敏作用;手术固然能切除癌肿,但还有残癌、或区域淋巴结转移、或血管中癌栓存在等,运用中医中药术后长期治疗,可以防止复发和转移;手术前应用中药能稳定肿瘤的病势,甚至缩小肿瘤,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手术后配合应用中医药,可使手术造成的某些虚损或功能失调得以改善和恢复。因此,中、西医在肿瘤综合治疗中有机结合,可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此外,中药有丰富的资源,价格相对低廉,且一般不需住院治疗,所以在总费用上也相对较低,符合我国现阶段医疗需求的国情民情,能为绝大多数患者所接受。
诚然,中医药疗法与其它疗法一样,治疗肿瘤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局限性,如对局部癌瘤的针对性和杀伤性不强;虽然稳定性高,但有效率低等,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随着医学科学事业的迅猛发展,中医药在治疗肿瘤上的优势必将更加突出。, http://www.100md.com(王惟恒)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 > 癌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