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抑郁症目前最好的办法就是药物治疗,可北京宣武医院心身疾病会诊中心主任、神经内科姜凤英教授在门诊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抑郁症患者虽然就医很及时,但却因为不了解、不接纳药物副作用,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因为抗抑郁药物的起效比副反应“跑”得慢,一般在持续服药14-20天以后才会出现疗效,但是恶心、厌食等药物副反应却从一开始吃药时就已显现。
其实,让患者担心的副作用不只是恶心、厌食。姜教授向记者展示了抗抑郁症药物百优解的用药说明书,其中用途、剂量与用法两栏约570余字,随后列出的禁忌症就有360余字,警告栏有170余字,注意事项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这两栏各有600字左右,而副反应一栏的字数最多,达800余字。随后的文字才是用途、剂量与用法等。有的患者就误认为药的副反应广泛,从而不敢放心服药。实际上,说明书详细的内容表明厂家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对于患者来说,看说明书应首先看适应症(用途),只要对症,而且用药的受益与风险比大于1,就可以服用。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严格来讲,无副反应的药是不存在的,所以服药是有风险的。但是为了解除病痛这个主要矛盾,在获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承担一定的风险也是值得的。百优解上市已经10多年了,全球已经有4000多万人应用它来治疗抑郁症,以临床实践来看,这类抗抑郁药是安全的。
姜教授还发现,许多自称是吃遍了所有抗抑郁药都不见效的人,其实是“尝”遍许多药,却都被副反应吓倒。这样的结局主要是由此类病人多疑的特点决定的,遇到下面3种情况就会弃药:一是刚刚出现副反应,就联想到药物中毒,把药物副作用当成毒作用,害怕吃药以后不但治不好老病,反而增添新病。二是本来副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是一看上千字的说明书就被吓坏了,私下与说明书上写着的副作用对号入座,结果也是尝了一两片就弃药不吃。三是开始几天尚且承受,但是听病友道听途说副作用有多可怕,也自行停药。
一般来讲,病人弃药以后,还是渴望就医的,他们又开始不停地换医院、换医生,但是一落实到吃药上,又回到了治疗的起点。病人停药等于自行放弃治疗,后果是小病拖大,新病号拖成了老病号,不仅延长和加重了病痛,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因为抗抑郁症的药物每片价格都在10元左右,一般医生都开14天的剂量。患者每次放弃吃药,就等于白白浪费了100多元钱。
对于药物副反应,目前有3个认识误区,姜教授说,一是认为说明书标注的副作用越少,药物的副作用也就越少,所以有的老病号就自己“点”这些看起来副作用少的药。其实目前市场上的十余种抗抑郁症的药物虽然说明书长短不一,但只要是属同一类抗抑郁药,它的副作用大致相似。二是认为名医开出的药比较谨慎、准确,所以副反应就小。其实抑郁症是常见病,不按照医嘱服药,再有名的医生也帮不上忙。三是认为抗抑郁药是60%-80%的有效率,可以自己看情况停药。事实上,除了少数人出现皮疹等副反应要及时停药以外,大多数人都能承受住恶心、口干、疲劳等副作用的,服用一段时间以后,也就适应了。另外,尽管不是每个药物对于每个人都能100%地发挥药效,但是大多数人都能在14-20天以后出现一些药效。药物有没有发生效果、药效有多大、何时需要减量、何时可以停药,都应由医生依据患者病情来评估,病人必须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医生对他所开具的处方负责。
为了让病人安心、放心吃药,姜教授所在的心身疾病会诊中心摸索出一些经验。首先,把副作用印在“名片”上,让患者在服药前就有心理准备。其次,告诉家属应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若患者疑病观念重,则可暂时不把药品说明书让他看,因为说明书中的多数内容是给医护人员看的。第三,告诉病人在出现副反应的时候主动向医生求援,除了皮疹等严重副反应之外,千万不要自行停药。第四,告诉病人要主动向家属寻求支持,帮助树立抵抗副反应的信心。第五,在服药期间,患者要拒绝医生之外的信息源,避免广告式的医学知识和不良传闻的影响。
其实,让患者担心的副作用不只是恶心、厌食。姜教授向记者展示了抗抑郁症药物百优解的用药说明书,其中用途、剂量与用法两栏约570余字,随后列出的禁忌症就有360余字,警告栏有170余字,注意事项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这两栏各有600字左右,而副反应一栏的字数最多,达800余字。随后的文字才是用途、剂量与用法等。有的患者就误认为药的副反应广泛,从而不敢放心服药。实际上,说明书详细的内容表明厂家负责任的科学态度。对于患者来说,看说明书应首先看适应症(用途),只要对症,而且用药的受益与风险比大于1,就可以服用。常言道:是药三分毒。严格来讲,无副反应的药是不存在的,所以服药是有风险的。但是为了解除病痛这个主要矛盾,在获益大于风险的情况下,承担一定的风险也是值得的。百优解上市已经10多年了,全球已经有4000多万人应用它来治疗抑郁症,以临床实践来看,这类抗抑郁药是安全的。
姜教授还发现,许多自称是吃遍了所有抗抑郁药都不见效的人,其实是“尝”遍许多药,却都被副反应吓倒。这样的结局主要是由此类病人多疑的特点决定的,遇到下面3种情况就会弃药:一是刚刚出现副反应,就联想到药物中毒,把药物副作用当成毒作用,害怕吃药以后不但治不好老病,反而增添新病。二是本来副作用不是很明显,但是一看上千字的说明书就被吓坏了,私下与说明书上写着的副作用对号入座,结果也是尝了一两片就弃药不吃。三是开始几天尚且承受,但是听病友道听途说副作用有多可怕,也自行停药。
一般来讲,病人弃药以后,还是渴望就医的,他们又开始不停地换医院、换医生,但是一落实到吃药上,又回到了治疗的起点。病人停药等于自行放弃治疗,后果是小病拖大,新病号拖成了老病号,不仅延长和加重了病痛,而且造成巨大的浪费。因为抗抑郁症的药物每片价格都在10元左右,一般医生都开14天的剂量。患者每次放弃吃药,就等于白白浪费了100多元钱。
对于药物副反应,目前有3个认识误区,姜教授说,一是认为说明书标注的副作用越少,药物的副作用也就越少,所以有的老病号就自己“点”这些看起来副作用少的药。其实目前市场上的十余种抗抑郁症的药物虽然说明书长短不一,但只要是属同一类抗抑郁药,它的副作用大致相似。二是认为名医开出的药比较谨慎、准确,所以副反应就小。其实抑郁症是常见病,不按照医嘱服药,再有名的医生也帮不上忙。三是认为抗抑郁药是60%-80%的有效率,可以自己看情况停药。事实上,除了少数人出现皮疹等副反应要及时停药以外,大多数人都能承受住恶心、口干、疲劳等副作用的,服用一段时间以后,也就适应了。另外,尽管不是每个药物对于每个人都能100%地发挥药效,但是大多数人都能在14-20天以后出现一些药效。药物有没有发生效果、药效有多大、何时需要减量、何时可以停药,都应由医生依据患者病情来评估,病人必须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医生对他所开具的处方负责。
为了让病人安心、放心吃药,姜教授所在的心身疾病会诊中心摸索出一些经验。首先,把副作用印在“名片”上,让患者在服药前就有心理准备。其次,告诉家属应对抑郁症患者给予更多的关爱,若患者疑病观念重,则可暂时不把药品说明书让他看,因为说明书中的多数内容是给医护人员看的。第三,告诉病人在出现副反应的时候主动向医生求援,除了皮疹等严重副反应之外,千万不要自行停药。第四,告诉病人要主动向家属寻求支持,帮助树立抵抗副反应的信心。第五,在服药期间,患者要拒绝医生之外的信息源,避免广告式的医学知识和不良传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