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纵横剖析研究
虽然,人类文化起源或发祥呈多元化,形成了历史上文化的多元性和多样性。但是,打开人类文明发展历史,却展现出在多元民族文化中,始终贯穿着一元的基本精神。从20世纪中叶发端的中西医结合研究,到20世纪末就出现了结合医学的研究与发展,即各国各民族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的结合,成为世纪之交的一种世界性文化现象。
一、东西方文化概述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生产力以及创造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财富总和。它包括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科学、哲学、政治、宗教等等。文化与人类的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生活俱生并进。
人类文化的起源、演变、进化、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发展密切相关。
以发明和使用文字为标志和始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阻隔,在世界各地域生活的祖先们创造了各自不同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如中华和合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商周时代的甲骨文,而在各种古代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至今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则属以中国为源头的东方文化和以希腊为源头的西方文化。
, http://www.100md.com
东方文化,发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五、六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后来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诸国,形成了所谓东方文化圈。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惟一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体系。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种从未中断过的医学体系。
西方文化,发源于地中海周边地区。它在早期形成了:地中海南岸的古埃及文化:地中海东岸的古巴比伦文化;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化。然而,在中世纪欧洲宗教黑暗统治时期,使西方文化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后来经过15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又重新复兴了古希腊文化精神。这里,我们应注意的是,复兴了古希腊文化精神,而不是回复古希腊文化。这一时期,自然科学、艺术等得到空前发展,并传播到整个欧洲。后来,它又传播到美洲、澳洲等,西方文化逐渐成形。它导致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将人类历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西方医学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世界主流医学,是根植于古希腊文化土壤,并经过文艺复兴运动洗礼而萌生,又随着西方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而形成的。
, 百拇医药
东西方文化都是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人类文明史上成为两支文化主流。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本质具有传播性,文化交流产生于人类需求。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功能和特征。
古代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在没有发明交通工具之前,很难进行文化交流。随着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活动范围、地域的扩展,即出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乃至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国自秦汉以来,由于内外交通日益发达。西汉的汉武帝时,即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直到中亚,开辟了丝绸之路。东汉的明帝又派班超等人出使西域直达波斯一带,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魏、晋、隋、唐时期,中国与韩国、日本、越南、东南亚诸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等文化、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宋、元、明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则更为广泛。而且,在公元14世纪以前,中国文化、科技远远比西方发达,如闻名世界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技术发明以及中医药学等,呈现着“中学外传”、“中学西传”的文化传播态势。
, http://www.100md.com
近代史,在西方,由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序幕,直到19世纪末结束;在中国,则是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后期开始,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然而,这一时期,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出“西学东渐”、“西风东进”的传播态势。
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发展,学术界认为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固有的中华和合文化发挥融合、吸纳作用,使外来文化中国化所致,而不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自身产生资产阶级革命所致。因此,中国近代文化是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合、交融为特点。
东西方文化在中国交融发展,表现于各个文化领域,仅举如下三例说明。
一为,哲学的中西汇通与合流:胡适将杜威的实用主义同中国的非儒学派结合起来;梁漱溟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将柏格森主义同中国的王学结合起来:张君劢将柏格森、倭坚哲学与中国宋明理学结合起来;金岳霖和冯友兰将新实在论与中国程朱理学结合起来,构建“新理学”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及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另外,在中国开启了中西哲学汇通、结合、统一的先河。著名哲学家牟宗三更明确地讲道:“哲学是普遍的,所以哲学只有一个,没有所谓中国哲学,也没有所谓西方哲学。因为凡是哲学讲的都是普遍性的真理……如科学一样,无所谓中国的科学或西方的科学,就只有一个科学。而且科学是无国界、无颜色的,这对科学真理来讲是最明显的”。
, 百拇医药
二为,美术的中西汇通与结合:如早在康熙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来中国北京传教,曾任宫廷画家。其作品参酌中西画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就己产生广泛影响。又如早年留学法国的中西美术比较研究先驱者林风眠,就开创了绘画艺术的中西结合之路。
三为,音乐的中西融合:如中国的“新民乐”,便是东西方文化和音乐交流的结晶;又如声乐的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和谐融合,已成为中国在声乐上的创新,成就了许多中西合璧的歌唱家。
同时,医学上的中西汇通派出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
现代,即从19世纪至今,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当今世界,不仅现代化交通、通讯使地球上的东西方近如村邻。由于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东西方文化、科技等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可随时进入千家万户;东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正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展为共同应用、资源共享;西方文化东方化,东方文化西方化,即文化的世界综合化、融合化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崛起;科学一体化、统一化迅猛发展……均促进着世界性文化高速发展。所以,当代已进入建立统一世界文化的历史时期。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终于走上了《易经》所说“天下途殊而同归。”这就是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是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发出的一个和谐音符”,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三、中西医结合遵循了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
中西医结合研究,产生于科学融合正在兴起的20世纪中叶,恰逢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整体综合化和全面社会化发展的历史时期。
(一)科学发展的“综合——分化——新综合”规律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表现出:从古代的综合,到近代的不断分化,又到现代新高度的综合,即“综合——分化——新综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时间过程和历史性规律。
古代综合,在古代,无论是东方如中国,或西方如希腊,都没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区分和界线,都是把探索世界万物本质的科学思想包罗在统一的“自然哲学”知识中,形成宏观的综合知识,其特征为宏观与整体观。
, http://www.100md.com
近代科学的分化,使科学史进入近代时期。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推翻了“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所以,近代科学突出的一点是,把自然科学从哲学或“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对自然界各个方面作分门别类的研究,如产生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等。这一时期,虽然以科学分化为主,但也不断出现了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的科学综合。例如: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力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是由德国的迈尔,英国的焦耳、格罗夫,德国的赫尔霍兹,丹麦的柯尔丁等几乎同时发现,揭示了机械、热、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性,是第二次自然科学理论的大综合;法拉弟的电磁理论建立,揭示了光、电、磁三者之间的统一性本质,是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
而现代科学的综合与15世纪前的古代综合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科学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后者则仅是科学尚在哲学内形成的萌芽时期。因此,现代科学的综合,不是回归古代的宏观综合,“不是向古代直观、笼统、思辩综合的简单回复”。而是以科学分析所获得的成就为基础,建立在分门别类以及科学理性分析认识基础上的综合,所以称为新综合。否则,科学就呈现不了螺旋式上升发展了。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发展的“综合——分化——新综合”历史规律是:从古代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方法为主,到近代的分析思维和分析方法为主,再到现代以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方法。这一演变规律反映了人类思维和方法论的发展过程。这其中,特别是古代“自然哲学”方法论具有综合思维功能,突显出古代东西方哲学关于世界普遍性联系与发展的整体观念,是人类综合思维的伟大先驱。而中医药学最完美地体现了古代人类的综合思维及综合方法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综合与分析是辩证的统一。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始终贯穿着综合与分析的辩证运用,既或在现代科学高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分析思维和方法论。例如,系统论或系统科学,要分析系统的元素、结构、功能以及彼此间的作用与联系等,然后才能综合相互关联的元素,集合成为有序的、预定的功能系统。中西医结合研究,尤其需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二)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表现
科学家们指出:应用一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另一门科学的对象,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扩展科学研究的对象、揭示新的客观规律、形成新的理论思想。这对于促进新学科的建立和改造原有学科是十分重要的。
, http://www.100md.com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类科学技术进入现代发展时期。自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出现整体化、综合化发展,突出表现于学科的交叉、综合、融合,使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等交叉学科不断兴起与发展。
边缘学科:是由同一科学部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内部相关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或不同科学部类相关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学科,如数理经济学、社会生物学、计量历史学等。
综合学科:是运用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一个共同的客体而产生的学科,如生命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等,还有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同样是多学科组合。
横断学科:其特点不是以客观世界某种物质的结构、运动形式为对象,而是以元素的集合、相互作用、系统动态为研究对象,如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等,在全部科学体系中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即它们创立的科学原理、方法,可应用于各门学科对象的研究。横断学科的产生,揭示了各门学科领域的新关系,促进了科学的整体化、一体化发展。系统观或系统思想,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时期就已存在,不过属于哲学思想或自然哲学范畴。现代科学技术为系统思想提供了量化方法和计算工具,从而使系统思想从哲学思想范畴发展为一种科学方法论,乃至系统科学。
, http://www.100md.com
此外,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的紧密结合和一体化发展,使技术成为科学化的技术、生产成为科学化的生产,从而产生了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工程、金融工程等新学科。
因此,交叉学科的发展,反映出了以下三个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一是,科学的统一发展。各门科学在发展中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反映了其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也反映了科学正朝向形成统一的现代科学体系目标发展着。正如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首创者普朗克所说:“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随着现代科学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深入研究,愈来愈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性、相互交叉性、对立统一性和系统性。这一客观规律决定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如系统论创立者贝塔郎菲在其《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运用》一书中说:“我们相信,一般系统论的未来发展将是走向科学统一的重要一步”。实践证明,系统论促进了现代科学的整体化、统一化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其本身就是现代科学的创新性及创新活力表现。因为每一交叉学科的产生都给人们带来了新方法、新认识,如分子生物学是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学相互交叉的产物,为人们创造了应用化学、物理学等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并使生命科学进入了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系统结构与功能为主的新阶段。例如,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分析和综合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的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就完美地说明了遗传物质在遗传、生化、结构上的重要特征和规律,使人们对遗传本质有了突破性认识;此后又有了遗传密码的破译,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证实,许多“传统”学科的边界是创新沃土。新科学的理论突破点、技术生长点、成果发明点,越来越多地产生于学科之间的“空白带”、交叉点或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互相渗透并有机结合,产生分子生物学就是典型。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的结果。例如,对病人的诊断:一方面,建立于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的病因学、病理学、生化学等辨病诊断,填补了中医学的一个空白;另一方面,建立于中医病因病机等理论基础上的辨证诊断,填补了现代医学的一个空白。中西医结合医学恰恰在这两个“空白带”上,产生了“病证结合”诊断学。
, 百拇医药
三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群体化及社会化发展。当代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工程技术问题或社会问题等,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必须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技术手段才能解决。一个研究群体必须汇集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互相合作、相得益彰。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同样需要多学科研究,需要更多的群体智慧。局部或单一层次上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难以显著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三)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一致性
毛泽东在1956年关于“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理论思想,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及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规律。因此,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顺应现代科学整体化、融合化、统一化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而且,它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两个同一部类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综合学科。所以,其产生发展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特别是现代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证明:任何历史时期的重大科学成就或理论突破,都来自对前人科学研究的综合。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重大理论综合,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科学家对于新知识的创造,都是基于对前人知识的综合,因此“综合就是创造”,是为人类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表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是以不断综合中西医药知识为基础,进行知识创新的产物;它在科学层次上,又是在不断综合中西医药学知识过程中持续地发展。因此,中西医结合,同样是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融合的必然产物,完全符合学科发展的自然与必然规律。而规律,不管人们赞成与否,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百拇医药(陈士奎)
一、东西方文化概述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的生产力以及创造的物质、精神、政治文明财富总和。它包括文学、艺术、体育、教育、科学、哲学、政治、宗教等等。文化与人类的社会生产,社会结构如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社会生活俱生并进。
人类文化的起源、演变、进化、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等发展密切相关。
以发明和使用文字为标志和始点,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后,由于自然地理条件的阻隔,在世界各地域生活的祖先们创造了各自不同的、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文化,如中华和合文化、古埃及文化、古希腊文化、古印度文化、古巴比伦文化等等。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文字是商周时代的甲骨文,而在各种古代文化中,历史最悠久、影响最深远,至今仍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则属以中国为源头的东方文化和以希腊为源头的西方文化。
, http://www.100md.com
东方文化,发源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五、六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这一文化后来传播到日本、朝鲜、韩国、东南亚诸国,形成了所谓东方文化圈。这是人类文化史上惟一从未中断过的文化体系。中医药学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一种从未中断过的医学体系。
西方文化,发源于地中海周边地区。它在早期形成了:地中海南岸的古埃及文化:地中海东岸的古巴比伦文化;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文化。然而,在中世纪欧洲宗教黑暗统治时期,使西方文化发展陷于停滞状态。后来经过15世纪到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又重新复兴了古希腊文化精神。这里,我们应注意的是,复兴了古希腊文化精神,而不是回复古希腊文化。这一时期,自然科学、艺术等得到空前发展,并传播到整个欧洲。后来,它又传播到美洲、澳洲等,西方文化逐渐成形。它导致了工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将人类历史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西方医学之所以成为今天的世界主流医学,是根植于古希腊文化土壤,并经过文艺复兴运动洗礼而萌生,又随着西方科学技术进步发展而形成的。
, 百拇医药
东西方文化都是起源于公元前500年前后,在人类文明史上成为两支文化主流。它们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文化的本质具有传播性,文化交流产生于人类需求。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是人类社会的功能和特征。
古代史,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在没有发明交通工具之前,很难进行文化交流。随着交通工具的出现,人类活动范围、地域的扩展,即出现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乃至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中国自秦汉以来,由于内外交通日益发达。西汉的汉武帝时,即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直到中亚,开辟了丝绸之路。东汉的明帝又派班超等人出使西域直达波斯一带,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魏、晋、隋、唐时期,中国与韩国、日本、越南、东南亚诸国以及阿拉伯国家等文化、医药交流日益频繁。宋、元、明时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则更为广泛。而且,在公元14世纪以前,中国文化、科技远远比西方发达,如闻名世界的造纸、印刷、火药、指南针四大技术发明以及中医药学等,呈现着“中学外传”、“中学西传”的文化传播态势。
, http://www.100md.com
近代史,在西方,由15世纪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序幕,直到19世纪末结束;在中国,则是从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后期开始,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近代交通、通讯工具的出现,更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然而,这一时期,由于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远远超过了中国,使东西方文化交流呈现出“西学东渐”、“西风东进”的传播态势。
对中国近代文化的形成、发展,学术界认为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固有的中华和合文化发挥融合、吸纳作用,使外来文化中国化所致,而不是由中国传统文化自身产生资产阶级革命所致。因此,中国近代文化是以中西方文化的冲突、和合、交融为特点。
东西方文化在中国交融发展,表现于各个文化领域,仅举如下三例说明。
一为,哲学的中西汇通与合流:胡适将杜威的实用主义同中国的非儒学派结合起来;梁漱溟著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等,将柏格森主义同中国的王学结合起来:张君劢将柏格森、倭坚哲学与中国宋明理学结合起来;金岳霖和冯友兰将新实在论与中国程朱理学结合起来,构建“新理学”体系;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及传统哲学的优秀成果结合起来。另外,在中国开启了中西哲学汇通、结合、统一的先河。著名哲学家牟宗三更明确地讲道:“哲学是普遍的,所以哲学只有一个,没有所谓中国哲学,也没有所谓西方哲学。因为凡是哲学讲的都是普遍性的真理……如科学一样,无所谓中国的科学或西方的科学,就只有一个科学。而且科学是无国界、无颜色的,这对科学真理来讲是最明显的”。
, 百拇医药
二为,美术的中西汇通与结合:如早在康熙年间,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来中国北京传教,曾任宫廷画家。其作品参酌中西画法、中西合璧的画风就己产生广泛影响。又如早年留学法国的中西美术比较研究先驱者林风眠,就开创了绘画艺术的中西结合之路。
三为,音乐的中西融合:如中国的“新民乐”,便是东西方文化和音乐交流的结晶;又如声乐的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的和谐融合,已成为中国在声乐上的创新,成就了许多中西合璧的歌唱家。
同时,医学上的中西汇通派出现,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结果。
现代,即从19世纪至今,是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的时代。特别是当今世界,不仅现代化交通、通讯使地球上的东西方近如村邻。由于信息科学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和网络时代。东西方文化、科技等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可随时进入千家万户;东西方文化的优秀成果,正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发展为共同应用、资源共享;西方文化东方化,东方文化西方化,即文化的世界综合化、融合化发展,已成为历史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崛起;科学一体化、统一化迅猛发展……均促进着世界性文化高速发展。所以,当代已进入建立统一世界文化的历史时期。几千年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终于走上了《易经》所说“天下途殊而同归。”这就是规律,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
, 百拇医药
中西医结合医学,就是伴随着东西方文化交融发展而产生的。它是“东西方文化碰撞发出的一个和谐音符”,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必然结果。
三、中西医结合遵循了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规律
中西医结合研究,产生于科学融合正在兴起的20世纪中叶,恰逢现代科学技术呈现出整体综合化和全面社会化发展的历史时期。
(一)科学发展的“综合——分化——新综合”规律
纵观人类科学发展史,表现出:从古代的综合,到近代的不断分化,又到现代新高度的综合,即“综合——分化——新综合”,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时间过程和历史性规律。
古代综合,在古代,无论是东方如中国,或西方如希腊,都没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区分和界线,都是把探索世界万物本质的科学思想包罗在统一的“自然哲学”知识中,形成宏观的综合知识,其特征为宏观与整体观。
, http://www.100md.com
近代科学的分化,使科学史进入近代时期。1543年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出版,推翻了“地心说”,建立了“日心说”,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是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所以,近代科学突出的一点是,把自然科学从哲学或“自然哲学”中分化出来,并对自然界各个方面作分门别类的研究,如产生了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数学、天文学等。这一时期,虽然以科学分化为主,但也不断出现了在前人研究工作基础上的科学综合。例如:牛顿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即牛顿力学,实现了自然科学史上第一次理论大综合;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的发现,是由德国的迈尔,英国的焦耳、格罗夫,德国的赫尔霍兹,丹麦的柯尔丁等几乎同时发现,揭示了机械、热、电、化学等各种运动形式的统一性,是第二次自然科学理论的大综合;法拉弟的电磁理论建立,揭示了光、电、磁三者之间的统一性本质,是物理学第三次理论大综合。
而现代科学的综合与15世纪前的古代综合有本质不同。前者是在科学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后者则仅是科学尚在哲学内形成的萌芽时期。因此,现代科学的综合,不是回归古代的宏观综合,“不是向古代直观、笼统、思辩综合的简单回复”。而是以科学分析所获得的成就为基础,建立在分门别类以及科学理性分析认识基础上的综合,所以称为新综合。否则,科学就呈现不了螺旋式上升发展了。
, http://www.100md.com
科学发展的“综合——分化——新综合”历史规律是:从古代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方法为主,到近代的分析思维和分析方法为主,再到现代以分析为基础的综合思维和综合方法。这一演变规律反映了人类思维和方法论的发展过程。这其中,特别是古代“自然哲学”方法论具有综合思维功能,突显出古代东西方哲学关于世界普遍性联系与发展的整体观念,是人类综合思维的伟大先驱。而中医药学最完美地体现了古代人类的综合思维及综合方法论。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综合与分析是辩证的统一。在人类科学发展史上,始终贯穿着综合与分析的辩证运用,既或在现代科学高度融合发展过程中,也离不开分析思维和方法论。例如,系统论或系统科学,要分析系统的元素、结构、功能以及彼此间的作用与联系等,然后才能综合相互关联的元素,集合成为有序的、预定的功能系统。中西医结合研究,尤其需要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二)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表现
科学家们指出:应用一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另一门科学的对象,使不同的科学方法和对象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扩展科学研究的对象、揭示新的客观规律、形成新的理论思想。这对于促进新学科的建立和改造原有学科是十分重要的。
, http://www.100md.com
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人类科学技术进入现代发展时期。自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出现整体化、综合化发展,突出表现于学科的交叉、综合、融合,使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等交叉学科不断兴起与发展。
边缘学科:是由同一科学部类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其内部相关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学科,如物理化学、生物化学、量子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或不同科学部类相关学科之间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学科,如数理经济学、社会生物学、计量历史学等。
综合学科:是运用多门学科的原理、方法研究一个共同的客体而产生的学科,如生命科学包括现代医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学等,还有环境科学、生态科学、海洋科学、空间科学等同样是多学科组合。
横断学科:其特点不是以客观世界某种物质的结构、运动形式为对象,而是以元素的集合、相互作用、系统动态为研究对象,如系统科学、信息科学、控制科学、协同论、突变论、耗散结构论等等,在全部科学体系中具有一般方法论的意义,即它们创立的科学原理、方法,可应用于各门学科对象的研究。横断学科的产生,揭示了各门学科领域的新关系,促进了科学的整体化、一体化发展。系统观或系统思想,在古代的中国和希腊时期就已存在,不过属于哲学思想或自然哲学范畴。现代科学技术为系统思想提供了量化方法和计算工具,从而使系统思想从哲学思想范畴发展为一种科学方法论,乃至系统科学。
, http://www.100md.com
此外,科学、技术与生产三者的紧密结合和一体化发展,使技术成为科学化的技术、生产成为科学化的生产,从而产生了信息工程、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化学工程、金融工程等新学科。
因此,交叉学科的发展,反映出了以下三个现代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特征。
一是,科学的统一发展。各门科学在发展中的相互交叉、渗透、融合,反映了其内在的联系性和统一性,也反映了科学正朝向形成统一的现代科学体系目标发展着。正如德国物理学家、“量子论”的首创者普朗克所说:“科学是内在的统一体,它被分解为单独的部门不是由于事物的本质,而是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局限性。实际上存在着从物理到化学,通过生物学、人类学到社会科学的连续的链条”。随着现代科学对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的不断深入研究,愈来愈揭示了客观事物之间密切联系的不可分割性、相互交叉性、对立统一性和系统性。这一客观规律决定了科学的发展方向,如系统论创立者贝塔郎菲在其《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运用》一书中说:“我们相信,一般系统论的未来发展将是走向科学统一的重要一步”。实践证明,系统论促进了现代科学的整体化、统一化发展。
, http://www.100md.com
二是,学科交叉、融合的创新性。学科交叉融合不断产生新的边缘学科、综合学科、横断学科,其本身就是现代科学的创新性及创新活力表现。因为每一交叉学科的产生都给人们带来了新方法、新认识,如分子生物学是化学、物理学、信息科学和生物学相互交叉的产物,为人们创造了应用化学、物理学等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手段和方法,并使生命科学进入了以研究生物大分子系统结构与功能为主的新阶段。例如,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在分析和综合前人工作基础上提出的脱氧核糖核酸双螺旋结构,就完美地说明了遗传物质在遗传、生化、结构上的重要特征和规律,使人们对遗传本质有了突破性认识;此后又有了遗传密码的破译,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交叉学科的蓬勃发展证实,许多“传统”学科的边界是创新沃土。新科学的理论突破点、技术生长点、成果发明点,越来越多地产生于学科之间的“空白带”、交叉点或学科的相互渗透中。物理学、化学与生物学互相渗透并有机结合,产生分子生物学就是典型。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互渗透的结果。例如,对病人的诊断:一方面,建立于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的病因学、病理学、生化学等辨病诊断,填补了中医学的一个空白;另一方面,建立于中医病因病机等理论基础上的辨证诊断,填补了现代医学的一个空白。中西医结合医学恰恰在这两个“空白带”上,产生了“病证结合”诊断学。
, 百拇医药
三是,科学研究活动的群体化及社会化发展。当代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工程技术问题或社会问题等,都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复杂性和系统性。因此,科学研究的过程越来越复杂、规模越来越大,必须运用多学科知识、多种技术手段才能解决。一个研究群体必须汇集不同学科的科学家互相合作、相得益彰。这是现代科学研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中西医结合研究,同样需要多学科研究,需要更多的群体智慧。局部或单一层次上的中西医结合研究,难以显著地推动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三)中西医结合与现代科学融合发展的一致性
毛泽东在1956年关于“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的理论思想,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规律及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发展的规律。因此,在这一理论思想指导下开展起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是符合客观规律的研究。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顺应现代科学整体化、融合化、统一化发展趋势应运而生的。而且,它是中医药学与现代医药学两个同一部类学科相互交叉、渗透、融合而产生的综合学科。所以,其产生发展符合现代科学的发展规律。
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史,特别是现代科学的融合、创新、发展证明:任何历史时期的重大科学成就或理论突破,都来自对前人科学研究的综合。在自然科学发展史上的几次重大理论综合,历史上任何一个大科学家对于新知识的创造,都是基于对前人知识的综合,因此“综合就是创造”,是为人类科学发展的规律性表现。
中西医结合医学,是一门新兴综合学科。它是以不断综合中西医药知识为基础,进行知识创新的产物;它在科学层次上,又是在不断综合中西医药学知识过程中持续地发展。因此,中西医结合,同样是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融合的必然产物,完全符合学科发展的自然与必然规律。而规律,不管人们赞成与否,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百拇医药(陈士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