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医理纵横
编号:10464811
用中医理论指导基因治疗浅探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七年制96级 李巧颖

    提要 试将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和整体观用于指导基因治疗,提出在基因治 疗中,可从诱导细胞凋亡和调整微环境着手。

    关键词 阴阳学说 整体观 基因治疗

    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基因中的 阴阳》, 颇受启发。文章从DNA结构、功能、肿瘤发生的相关基因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基因中的对立统 一关系,即基因中也有阴阳。大家知道,我国古代哲学以阴阳来确定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 消长的物质势力,传统的中医以之作为构建理论大厦的指导思想。既然如此,那阴阳寓于基 因中的提法虽然新颖却也在情理之中了。但换一个角度认识基因是否有助其研究,文章却未 涉及。由此笔者考虑:既然基因可分阴阳,那么能否将中医的一些理论和观念用于指导基因 治疗疾病?目前,基因的研究是热点,特别是涉及肿瘤、艾滋病、糖尿病等的治疗。本文试 以肿瘤为例,浅探一下以中医的阴阳学说和整体观指导基因治疗疾病。
, http://www.100md.com
    阴阳学说指导基因治疗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 部肿块。长期以来,治疗模式均为“反治法”,一味对增殖细胞进行“杀灭”,如用细胞毒 药物化疗等,然而收效甚微。那么能否另辟蹊径呢?我们知道,细胞的增殖和死亡之间的平 衡是机体稳态的基本条件,若平衡破坏,则机体患病。故可将细胞的增殖和死亡看作是阴阳 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据阴阳的划分原则:凡运动、外向、上升、温热、无形 、明亮、兴奋的都属阳;相对静止、内守、下降、寒冷、有形、晦暗、抑制的都属阴。那细 胞的增殖就应划为阳,死亡划为阴,肿瘤表现为细胞恶性增殖,即是一种阳有余的情况。而 阳有余又有两种情形,一种是绝对有余,即阳偏盛;另一种为相对有余,即阴虚阳亢。究竟 为哪一种呢?若为阳偏盛,那么传统治法就应很有效,因其符合“损其有余”的治则,然而 效果并不很佳。很自然的,我们考虑另一种情形——阴虚阳亢的情况,即细胞的死亡不足。 近年来肿瘤方面的报道也表明:许多肿瘤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基因突变,使细胞 固有的DNA编码的自杀程序,也即细胞的程序性死亡被阻断,导致相应细胞只“生”不“死 ”,故表现为细胞恶性增殖,其实细胞的增殖并不比正常细胞多。程序性细胞死亡也称细 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两种方式之一,相对细胞坏死来说,它可被物理、化学、生物因素所 诱导,具有可调节性,故在运用基因疗法治疗这些肿瘤时,我们就应根据治则——“补其不 足”,采取诱导细胞凋亡的新模式,以增加细胞的死亡,使细胞恢复阴阳平衡的状态。目前 对于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产生和调控机制还不十分清楚,但可以用一些信号和药物作用于靶细 胞而促使细胞凋亡,如降低癌基因bck-2的表达和活性,阻止第二生长信 号刺激基因cmyc,降低突变型P53表达,提高wtP53水平,激活 核酸内切酶、调节激素水平等等,都可以促使细胞进入凋亡。诱导细胞凋亡这一治疗模式若 从中医理论来看,似乎是水到渠成的,然而细胞凋亡从本世纪七十年代初提出后,直到本世 纪末才试着用于肿瘤治疗,且目前处于研究探索阶段,为医学界一热点。可见,中医理论于 基因治疗不无指导意义。同理,对其它癌基因,抑癌基因,转移基因、转移抑制基因等的研 究也不妨从阴阳对立统一方面加以考虑,或许于指导基因治疗有助一二。
, 百拇医药
    整体观指导基因治疗

    在对基因治疗疾病的研究中,笔者以为中医的整体观也不容忽视。目前肿瘤的研究策略,基 本上是把肿瘤细胞作为独立的研究对象,兴趣主要集中在肿瘤细胞本身的生物学结构和行为 的独特变化上,认为这样就可以找到其发生机理,这显然是片面的。正常情况下,细胞必须 与内环境不断地进行信息和物质交换,且每个细胞都是“不由自主”的。它的行为受到机体 内环境的调节和严格制约。基因作为细胞中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必然也受其周围微环境 的影响,故我们可将基因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它与微环境有密切关系。如果说中医的整体观 是针对人这个巨系统而言,那么此处的整体观就是针对基因这个超系统了。故作为肿瘤产生 原因的基因突变,除自身原因外,很重要一点就是受微环境影响。我们在治疗时,就不应局 限于肿瘤细胞本身的杀伤、死亡,还应从其微环境及整个机体环境下手,如从神经、内分泌 、免疫系统等方面调节肿瘤生存的环境。已有报道表明免疫效应成分可影响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阻断雄激素可使前列腺癌好转等等。为了进一步证明从微 环境着手治疗肿瘤的可行性,我们还可以从中医治疗肿瘤来看。中医中药目前与手术、放疗 、化疗并列为肿瘤治疗的四大手段,它的各种治法无不体现了调整阴阳平衡的治则,用现代 的话来说即是调整机体的内环境稳态。对中医治法的部分研究表明:扶正培本 法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范畴;活血化瘀法可改善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微循环紊乱引起的单核 巨噬系统功能减退;清热解毒法可促进免疫功能,或影响内分泌功能。这些也证明中医中药 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从各个方面对内环境进行了调节。所以,我们在治疗肿瘤时,必须对产 生它的“土壤”加以整治,才能从根本上治疗肿瘤。若不如此“釜底抽薪”,即使杀灭了肿 瘤细胞,另一些基因在这种致癌环境中同样易于发生突变,癌前细胞也易于生长,从而再次产生新的肿瘤。

    结语

    综上可以看出,中医的理论相对于现代分子生物学来说或许显得过于笼统。但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深入到一定阶段后,也逐渐产生了一些同中医理论相似的观点趋向,可见,中医理论 对其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若多加发掘,或许能加速其发展。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