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中医学与辩证法
编号:10464672
治愈食积之经过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院中医七年制97级 廖章慧

    提要 笔者通过自病食积之治愈经过中的感受,并结合书本知识的学习,谈一点肤浅的学习体会。

    余脾胃素来不佳,去年冬天偶患食积,经医治愈,并详细记录了当时的自觉症状和诊治经过。后学习《方剂学》,读《伤寒论》,有一点肤浅的体会,现述于下,以求指正。

    去年冬天某日晚饭后,余又食鸡蛋一个,未几,与同学外出。时天寒有雨,余仍着单薄之衣。后又食花生少许,时自知腹中食物尚未消化,本不欲食,然终不免贪嘴。当夜临睡前便觉脘痞,腹中肠腑似无蠕动,遂饮开水以温之,然无动静。半夜时微醒,只觉腹中冷,手足蜷缩而卧,手足不温。次日早晨醒时自觉微烦,欲揭被褥畅快一时,稍后便又觉天冷,重入被中又不觉烦。脘腹症状如昨,不敢食早饭再增食积,但欲饮极烫之开水,然不渴,不饮亦可,饮之暂觉舒服,稍后又欲再饮。终始无矢气,大便不出。自知食积已成,于镜中观舌苔白,脉一息五至半,余平素脉为一息五至,故不甚数,又觉指下流利超乎寻常,因于脉诊余尚是知书上所云,不知指下所触,故不敢就断为滑数脉。自处一方如下:
, 百拇医药
    党参15g白术10g炙草6g砂仁10g干姜15g桂枝10g白芍10g黄芩10g半夏6

    g陈皮10g槟榔10g山楂10g

    一剂,煎三服。

    余本欲分三次服,初服未久即觉肠动欲便,遂急奔厕中,便频服汤药,一上午服完半剂,更衣十余次,所下之物如同阴沟之泥。中午食饭少许,又服药少许,下利数次。药未服尽,自觉肠中积滞已泻去,然脘痞依旧,自知处方缺陷甚多,乃至戴佛延老先生门诊处请治。时舌尖红,脉一息六至,盖服姜、桂诸药,阳气得振故也。戴老诊后处方:

    党参20g白术20g炒枳实15g黄连6g干姜15g法夏20g白茯苓30g炙草3g鸡内金9g陈皮15g余只服半剂便痞除而愈,舌脉如常。

    余当时但知处方中用姜、夏、连辛开苦降,枳实清痞,苓术等健脾胃,而不知方为何方。后学《方剂学》,始知戴老之方乃东垣之枳实消痞丸,但有变通。对比两方便知东垣方中有厚朴、麦芽曲,戴老方中则有鸡内金、陈皮,余药皆同。鸡内金可当麦芽、陈皮理气醒脾,厚朴下气除满,均为理气药,力有强弱之分。《方剂学》谓枳实消痞丸:“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故本方消重于补,寒大于温,其治当属实多虚少,热重寒轻之证。”戴老处方虽是枳实消痞丸,然攻补寒热之比重与原方不同,因病之寒热虚实之轻重不同也。且方中黄连除苦降之外,能泻心火,余舌尖红,桂枝所致也,正当用黄连泻
, 百拇医药
    之。

    又《伤寒论》第278条云:“…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余病时有自觉微烦一症,当是脾阳来复之兆,然未至“暴烦下利”,故正气虽有来复之象却不足以驱邪而自愈。须服姜、砂等温脾暖胃,佐以槟榔推荡才能下利“日十余行”。

    总结自己处方的不足之处主要有:一、但用槟榔,未用枳实。槟榔能行肠中积滞,故芍药汤用之,却不能消心下之痞,消痞当用枳实,所以下利十余行后脘痞仍不除。二、杂投桂、芍。腹不痛,无须用芍药;桂枝乃手少阴、足太阳经之药,服后徒助心火,反致舌尖红。

    三、方中半夏用量仅6g,太轻,黄苓则稍重,达不到辛开苦降的目的。以上乃笔者的一点肤浅的体会,不正确之处还望大家指正。,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