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信息
编号:10464792
“治病求本”当以“治气”为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中医94级 江花

    提 要 从气的生理、病理论述疾病的产生、发展、转归均与气密切相关,并以古代名方的组方用药及验案反证从气而汉的适应性、必要性。

    关键词 治病求本 治气 补中益气汤

    “治病求本”是《内经》提出的重要治则,视其病象,察出阴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然不论阴阳,难离于“气”。“治气”就包括从物质与功能上进行治理与调节,“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疾病的产生总有虚的根源,便总有作为物质之气的不足;而对于其功能的调节,在补其不足的基础上,疏泄气机则须重视。

    人体的正气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命门者,......原气之所系也。”明确指出元气根于肾,它是人体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各脏腑器官经络等生理活动的原动力,其禀承于父母,全赖后天充养;而宗气由肺吸入的清气与脾胃化生的谷气相合而成,走息道而司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营气与卫气虽有脉之内外和质之清浊之别,但同为谷气所化。所以人体诸气皆脱不了谷气的来源。
, 百拇医药
    气具有推动、温煦、防御、固摄、气化等作用,升降出入为其运动方式。气的各种功能便在各种运动方式中得以体现,尽管在局部可有所侧重,但整个机体的升与降,出与入必须协调平衡。否则气机

    失调而出现“气滞、气逆、气陷、气脱、气结、气郁、气闭”等病菌机。从而导致气在人体各部的分布也发生异常。妈可在此部聚集郁滞而化生火热,亦可在彼部亏虚缺乏而温煦不及致畏寒怯冷,这就是阳明腑实证出现口中燥渴,身热心烦而同时四肢逆冷的道理所在。

    《素问.举痛论篇》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景岳释之为“气之在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凡表里虚实,顺逆缓急,无不因气而至......”气虚推动无力可致便秘;收摄无权可生泄写;可下陷阴中而发热;可气逆为呕、为哕,攻冲作痛;气不运行血液、津液上蒙清空清窍则头晕、头痛,诸窍干燥;失于温煦则畏寒肢冷;失于防御则易感外邪而诸症蜂起;失于气化则水饮停聚,导致小便不利或水肿;更有气虚血溢,气随血脱等严重病症。诸般变化悉由气之异常所致,痰、瘀、水、饮等第二病因也相继产生。
, http://www.100md.com
    而治气虚所致的各种病症之代表方剂即补中益气汤,它是李杲内伤热中证“甘温除大热”的典范,主治阴火证,病机是气火失调,升降失常。因元气亏虚,阴火偏亢,阴火上冲而出现内伤热中之证。其本于脾胃气虚,故以补中益气之治,方中黄芪、人参、甘草皆为益气之剂,黄芪量重,因其作用全面:补气、固表、泻火。王好古曰:“黄芪实卫气,是表药;益脾胃,是中以药;治伤寒尺脉不至,补肾元是里药。”实卫气,则外邪无由以入,肺无所伤,可正常地司呼吸,主宣降通调,保证清气的吸入;益脾胃,使其正常运化,转输水谷精微,保证谷气的生成;补肾元使元气不衰惫。气的三种最基本成分来源充足,则气不致衰。而气机的高早,用白术补脾燥湿,是防止气虚推动无力导致水湿进一步妨碍脾的运化。升麻升发阳明清所,柴胡引少阳清气,阳升阴降,方能罅诸种水谷精微的丢失,如遗精、滑精、带下、崩漏、自汗等症。陈皮顺气宽胸,权衡于中,当归补血润燥,滑肠,看似阴剂,实为阳用。所谓阳生阴长,阳得阴养,则血自生,况当归为血中气药,其治血行气之性为众方共用。

    病案:万某,男,27岁,1985年4月2日就诊。
, http://www.100md.com
    主诉:精神抑郁、失眠、消瘦7月。患者7月前因情场失意,独自伤神,继而郁郁寡欢,不能寐,常自言自语,纳食显著减少。在某精神病院诊为“精神分裂症”,屡服疏肝解郁、理气化痰、养心安神之剂,并配合西药治疗,效微。今见神疲乏力,面色光白,消瘦,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诊断:郁证

    辨证:肝郁痰凝,日久损脾。

    治则:健脾益气,解郁化痰。

    方药:

    1.补中益气汤

    党参 15g 黄芪 15g 白术 10g 陈皮 10g 当归 6g 升麻 6g 柴胡 10g 炙甘草 5g

    每日1剂
, 百拇医药
    2.逍遥丸60g,每日两次内服。

    依上法治疗50天而愈,随访到今未发。

    析此案例,可见前医只顾及情志内伤,单从理气入手,而不顾其已有消瘦、纳少、舌淡红、脉弦细无力等脾胃气虚之象。而纯用理气行气,重镇潜阳之品秆伤正气,故后医在补中益气以治其本虚,再予以调理气机之品,而获良效。

    再以乌梅丸为例,柯韵伯曾评道:“肝欲散,细辛、干姜辛以散之,......佐以人参,调其中气......蒸之米下,资其谷气也......”全方以气虚和气机逆乱为切入点而随证治疗,寒热并进,升降相因,兼补兼攻,敛散合济,自然左右逢源,适得其中。

    另如阳和汤以麻黄开腠理以达散寒凝血瘀,以肉桂、干姜以温补阳气。“此三味,虽酷暑亦不可缺一也。”三仁汤何以要用杏仁、蔻仁、薏苡仁以宜上、畅中、渗下去解除三焦弥漫之湿热?无非是开通道路,使用权清者自升、浊者自降之理也。桂枝能泄奔豚之气,平肾邪;能解太阳之邪,能除痹痛,能治小便不利......其果真有如此众效哉?不外因其一能多用罢,温经通阳便是其要.同样世上千病万病,休以为活?"治气"为纲也.“六气皆从火化”、“壮火食气,少火生气”,病理之火耗损人的正气:高烧病人倦怠懒言,纳呆食少,易气机闭郁,产生局部气血壅滞而出现痈、疽、疮、斑、疹等病理改变,用补中益气汤除大热,便是因其补充元气而制约阴火不致偏亢为病菌,调理气机而疏解局部的郁滞使气化火消毒解。
, 百拇医药
    在西医治疗中,甚至不妨如此类比:吸氧、注射呼吸兴奋剂是助肺气、纳清气;升压、降压或强心是助心气、行宗气;输液补充糖、盐、电解质、氨基酸等补充能量是资其谷气、充其营业员卫之气。诸上法共奏补其元气,留人治病之效,而利悄通便通气想作调理气机又有何不可?

    综上所述,“气乃一身之根本“,气的状况关乎人的健康,通过对物质之气和功能之气的调理,恢复其正常功能,充分利用人体身躯调节的积极功能,达到新的阴阳平衡,这就是”治病菌求本“以”治气“为纲的精髓所在。

    参考文献

    1 宋乃光,神奇的中医八大名方,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

    2 任应秋,中医各家学说,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83

    3 李赤群,补中益气汤应用瘵隅,辽宁中医药杂志,1968;(7):25,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