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中医学与辩证法
编号:10464734
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置换思路探析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广西中医学院中基教研室(530001) 黄学宽

    提 要:高等中医教育一直沿用基础课棗临床课棗毕业实习三部曲培养模式,但中医人才成长缓慢及毕业生理论与实践脱节、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已成为目前高等中医教育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针对中医药高等教育现状,认为置换传统教育模式势在必行。提出建立“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科研动手能力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并从不同角度阐明新模式施行措施及其发展优势,旨在为高等中医教育顺应时代及世纪跨越提供思路。关键词:中医学 高等教育 模式置换

    四十余年来,高等中医教育造就了大批高级中医人才,为中医事业的继承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随着社会对中医人才知识结构及专业设置提出的更高要求,按传统的基础课棗临床课棗毕业实习三部曲教育模式培养出的高级中医人才,已暴露出不能及时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弱点。

    1 高等中医教育现状从目前状况看,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般均设有本地区直属高等中医药院校(系)。数目多、规模小、档次低,而且专业设置、办学条件及教育质量好坏,对不同地区院校的生存、发展问题影响极小,导致校际间管理及教育效果等方面缺乏实质性交流,保守性强;同时,在招生和就业等方面也带有明显区域性。多数院校不按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人数,形成了好似不以中医专业为主,中医药院校就会发生变质似的可怕定势思维。而对社会急需的基层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医学编辑学、中医药师范教育学、中医工程学等专业却置之不理。校际间竞争力度明显不足,安于现状,致使多数院校中医教育始终处于滞后的状态。从师资力量看,高等中医药院校的教师应是知识经验的传授者和中医领域内的专家。而目前多数教师为本校毕业生,缺乏校际间干部和师资交流,师资“近亲”繁殖,管理模式及授课方式千篇一律,创新少,出现了“家族化”趋向。目前,学校与附属医院之间未形成人事管理一体化的院校合并,教师脱离临床,除老教授外,多数教师尤其是低资历教师缺乏临床机会和临床经验,出现了医教分家的奇怪现象,致使多数教材编写不规范,课堂教学内容与病房实际操作吻合度差。与此同时,由于考试采用教考合一,师生间相互依赖性强,教师备课敷衍了事,甚至不备课,照本宣科者为数不少。另外,由于目前还缺乏专门用于中医教师培训的《中医教育心理学》和《中医教育艺术学》等专著,教师授课艺术不容乐观。按照三部曲模式,在课堂教学期间,学生几乎没有动手操作机会。由于经费不足等原因,中医专业的实验次数是削之又削,十几人解剖一只家兔已屡见不鲜,有同学竟连兔毛还未触及,实验便宣告结束了。按传统模式,其实践部分一般在毕业前一年进行突击式临床实习。由于平时很少动手,学生到了医院后一时难以适应临床;同时因带教任务与医院评估、医生职称评定、奖金等联系甚少,带教医师也未经历教育艺术方面的培训,且多为缺乏临床经验的浅资历医师,带教水平不敢恭维,使学生到了临床后缺乏有效指导。所谓实习,实际上是从事秘书工作,抄写病历就是实习任务。只能观看教师表演,却不可动手触摸。走马观花,袖手旁观已成为实习过程中的一大“景观”。此外,由于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重专业教材而忽视其他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等内容的学习,导致学生知识面窄,学术思维局限,毕业生除临床和科研动手能力不容乐观外,适应社会的其他能力也可想而知,从而形成了就业困难,招生档次低,在校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固等恶性循环。出现了中医学生、教师甚至中医师不信中医,不吃中药等奇怪现象。因此,有人认为,目前高等中医教育是培养中医掘墓人的忧虑绝非危言耸听、杞人忧天。
, http://www.100md.com
    2 新模式置换思路培养模式的老化是导致高等中医教育存在问题的核心。笔者认为,高等中医教育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是否具备合乎时代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否从思想到方法上进行创新。为能顺应医学培养目标,应着重提高学生临床及科研动手能力,培养出合乎21世纪需求的复合运用型高级临床中医师。因此,改变传统教育模式已势在必行。中医学是以古代哲学(阴阳五行)为先导,吸收了古代天文、历法、地理、数学等多种自然科学知识,以哲学思辨和形象感观去认识自然、人体和疾病,然后判断归纳,推理分析,从而得出医药知识和经验的一门学科。因此,这种重人伦轻自然的超自然属性决定了中医理论的模糊性,使其具有很大包容力。中医学是古代哲学、自然科学和临床经验融合一体的经验科学,这就是中医学的学术特点。因此,中医经验(实践)便是中医学科学性最本质的内容,是中医得以继承和发展的核心。通过历代名医成长经历的分析,早临床、多临床,先揣摩、后操作,便是成为名医的秘诀。客观地讲,早期较多实践见习,可增加学生对中医的感性认识,能有效地刺激求知欲,变课堂被动接收为主动索取,主动为临床中遇到的困惑寻找答案,使理论与实践取得有效联系,从而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同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让学生耳濡目染,体会医护人员性质,加深对中医社会价值的认识,对巩固专业思想十分有利。因此,高等中医教育应以围绕实践为核心,必须注重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重点培养学生临床处理疾病的能力,包括熟练操作常用医疗设备的能力。为此,笔者设计了以“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代替已经老化的传统三部曲教育模式。3 新模式的实质在完全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改建专业知识结构,建立本专科导师制、师徒制,从新生入学起,采用上午课堂教学,下午临床实践,先感性认识,后书本学习,增加操作机会,始终围绕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
, 百拇医药
    4 新模式施行措施新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的提出,就意味着要对现行中医教育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进行变革,加以创新。

    4.1 减少院校数目,提高办学规模效益高等中医药院校校园及办学规模小(在校生多为1500~2000人)、数量多、档次低、资金不足、社会效益差已是高等中医教育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从高等中医教育发展趋势看,没有必要在不同地区进行大面积设置,而应有重点、有目的地培养适应国内外健康事业需要的高层次、高水平复合运用型的中医拔尖人才。因此,很有必要削减学校数量,集中资金办好7~8所具有较高国际声誉的国家级中医药大学(含一所民族医药大学),可按区域划分,分别在东北、华北、华东、华南、中南、西南、西北选择一所目前教学条件及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中医院校,集中该区域其他院校知名教授、授课艺术效果好的中青年教师及教学设备,在此基础上重新组建一所中医药大学。同时,可把一所有民族医药特色的(如壮医等)且师资力量较为雄厚的中医学院改建为既有中医特色又有各少数民族医药专业特色的中国民族医药大学。对余下院校适当调整,并入西医院校,但最好是改建成省级中医或中西医结合医院,作为这7~8所大学的附属医院或教学实习医院。为提高这7~8所大学办学规模效益,学校应扩大校园,国务院及有关部门可规划这7~8所国家级的中医药大学合并附近办学规模小的其他高校,如师范学院、财经学院等。并根据国内外需求,重新调整专业设置,诸如国内外急需的基层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医学编辑学、中医师范教育学、中医工程学、针灸英语、针灸日语、中医英语、中医日语等新专业。各学校面向全国招生,部分专业可接收外国留学生,扩大招生规模,每校每年可招生2000~3000人,即全国每年可招收1.5万~2.5万的新生加入中医药队伍,即可形成每校在校学生达到1~2万人的办学规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学校师资及教学设备,减少师资员工的浪费,节省校园建设及购买教学设备重复的资金;同时可聚众名医名家于一校,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为一体的高层次、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国家根据学校教育效果及科研生产能力增加或减少政府投入,同时允许商人或集团建立1~2所私立(民办)中医药大学,这样可以有力地加强校际间的竞争力度,促使学校加快改革,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从而提高办学规模的社会效益,对中医走向世界,成为世界医学也有着更深远的意义。
, 百拇医药
    4.2 加强校际间干部师资交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各院校师资干部“近亲”繁殖,出现家族化现象,加强校际间的干部师资交流,取长补短,是促进高等中医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应丰富教师的临床经验和教学经验。因此,增加基础课和临床课教师的临床机会也不容忽视。为此,必须改变目前医教分离的格局,实现学校与附属医院人事管理一体化,即学校教师是医院的医生,医院的医生同时又是学校的教师;与此同时,选派教师,尤其是低资历教师到外校进修学习、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按照中医学术特点编写教材和从事教学,这对丰富教师临床经验,提高中医教育效果,增强学生动手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中医教师即使有丰富临床经验,如果缺乏教学艺术,其教学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国家应组织教学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编写适用于中医教师培训的、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教育心理学》和《中医教育艺术学》等专著,丰富教师教学艺术,使中医教育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条件许可时,可在重点建设的7~8所大学中选择一所大学设置师范学院或改建成中医药师范大学,为全国各高等中医药院校教师进修提供一个良好的培训基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育质量,实现新模式提出的培养目标,学生才可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4.3 改造教材,调整知识结构,稳固学生专业思想
, 百拇医药
    4.3.1 改造教材中医教材,如果违背了中医学术特点及发展水平,不遵从中医教育规律,一切照搬或者套用西医教材编写体例,都将无益于高等中医教育的发展。针对目前中医教材编写体例不规范,部分学科内容重复多等问题,笔者认为,教材应由临床经验丰富的名老专家编写,内容应以简明扼要而实用为原则。在现行教材中,医古文应增强适用性,适当加入古代文献检索知识,以便提高学生运用古汉语学习中医古籍的能力。而基础课中的《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等,从内容看,多涉及临床内容,除专门从事其学科研究者外,一般专业没有必要在教学中花大量时间用于原文翻译,可按方药、功效、主治、临床用法及现代研究进展进行重新编写;对于临床学科,除中医内科学可单独编为《中医临床学·上》外,其它如中医妇、儿、外、眼、耳鼻喉等科在概述、病因病机、辨证等方面皆有相当的重复,因此,调整或剔除不必要的重复,编写一本《中医临床学·下》,叙述各科常见病辨证施治情况及现代治疗进展。这样,既可保持原书内容实质,又能增加临床适用性,便于学生掌握运用。同时也能节省课堂时间,以便学习其它学科和参加临床实践。
, 百拇医药
    4.2 调整知识结构比例高等中医教育要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在于中医教育、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中医诊治疾病等方面取得创造性的成果。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创造性思维往往在不同学科知识和思维方式的交叉渗透中产生。因此,为培养跨世纪高层次、高水平的且具有创造能力的中医人才,改建知识结构,培养综合能力显得尤为迫切,因此高等中医教育学制不能太短,宜6~8年。尽管要求设置的专业方向应增加,但前三四年最好不分专业,统一基础课教学。在注重专业培养的同时,必须加强对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教育,这已成为国际专业教育改革的新潮流。作为高等中医教育,很有必要开设中国古代哲学、社会关系学、地理生态学、医药管理学、高等数学、高等物理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等。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数学具有高度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广泛的应用性及辩证性,它不但对于培养中医专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及临床应变的敏捷性和准确性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培养和赋予科研能力上是其它任何科学都不能替代的。从课程设置比例看,课堂教学与实验实习(含部分临床课课堂教学内容)课时比例宜为2∶3;在课堂教学中,基础课,部分临床课内容,公共课(含人文社会科学和其他自然科学)课时之比宜为5∶2∶3。
, 百拇医药
    433 稳固学生专业思想,培养中医学术能力学生专业思想是否稳固,关系到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问题。如何才能稳固学生专业思想,笔者认为,各级政府部门应把发展中医摆到一个重要位置,从物力、财力上予以重视,改建校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中医教师待遇,首先使教师职业思想稳定,防止师资流失,同时合理安排落实毕业生就业问题,加强校际间及全国性的大学生中医学术交流,使学生了解中医现状及发展优势。此外,请名老中医介绍其成长经历,以增强学生对中医的兴趣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另外,加强对学生进行中医论文写作技能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学术能力,以便用中医学术特点去继承中医、发展中医是高等中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44 完全实行学分制目前,实行学分制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仅有几家。学分制不仅是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同样也适用于高等中医教育的改革。它可促使中医课程结构及其运行模式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动适应,具有很高的自由度和灵活性,可跨学科、跨专业、跨年级、跨系甚至跨校选修课程,它侧重于拓宽学生知识面,以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为目的,符合高等中医教育培养复合运用型高级临床中医人才的要求。因此,很有必要在高等中医教育中施行学分制。高等中医教育采用学分制,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中医课程观念,科目要增多,而学科课时却要减少,结构要优化,功能要齐全,力求实现课程计划的灵活性,学生智能结构的完整性,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紧密性和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对中医的渗透性,从而促进教材改编及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跟上现代高等中医教育改革步伐。另外,学生可利用空余时间,更多接触临床,从而保证上午课堂教学,下午临床实践的实施。学生可按兴趣选专业,为中医本专科教育实现导师制、师徒制奠定时间基础,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的教育模式施行创造必要条件。
, http://www.100md.com
    45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与实践学习高等中医药院校的经费不足与招生人数猛增是一对突出的矛盾。如不妥善解决实验实习问题及合理安排课程与实践,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谈何提高?新一代名中医又如何产生?因此,政府加大实验实习经费投入显得尤为迫切。同时学校应选择水平较高,病人较多的医院作为实习医院,培养高水平的带教队伍,加强实习管理,国家应把医院及带习教师的带教水平作为医院质量评估及教师职称评定的重要内容。按照新模式,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因此,合理安排课堂与实践比例是关键。在完全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采用上午课堂教学、下午随导师临床或科研,最后一年由学校根据每个学生的临床实际水平及毕业工作方向,选择不同医院不同科室进行重点训练,同时作好不同学校间实习生交换实习工作,取长补短,全面了解或掌握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另外,加强对临床专业学生的急诊实习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方能为造就新一代名中医提供必要的条件。

    46 建立本专科导师制及师徒制。目前的高等中医教育,只有研究生教育才设导师制,而本专科则无导师制。为增加学生临床及科研机会,提高动手能力,在完全实行学分制的情况下,很有必要选择临床经验丰富的医生(或教师)担任本专科学生导师。根据学生专业发展方向的意愿,一名导师安排3~5名学生,利用下午实践时间指导学生从事临床或科研。导师根据学生临床辨证能力、应变能力等,半年考评一次,并记入学分。这样施行,既可真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发展方向,为毕业后从事专科临床及科研打下坚实基础。当然,导师制对明确导师责任,促进导师自我完善,提高带教水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历代名医成才经验,为造就新一代青年名中医,在采取导师制的同时,国家目前还采用了高徒生制,选派部分德高望重的名老中医作为高徒生导师,选择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或医师)随其临床,继承整理老中医经验已取得明显成绩,高徒生出师后的工作能力也是十分可喜的。可见师徒制的教育形式在新的形势下依然能显示出较强的生命力和一定程度的竞争力,因此,在高等中医教育中建立本专科及研究生师徒制,配合导师制,是造就新一代名中医的有效捷径,也是实现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动手能力的高等中医教育改革模式的核心内容。
, 百拇医药
    47 教考分离,改善考试方法针对目前考试存在的问题,实行教考分离,即任课教师不参与考试命题;试题由学校题库中抽出,或院校间交换,或由国家统一组织考试,以避免教师不认真备课和上课,以及考前划重点等不利于高等中医教育发展的不良现象,同时有利于教师全面传授知识,减少师生间的相互依赖。考试方面,各校应严格执行国家教委规定,明确负责人责任,有关部门应不定期抽查,对作弊者绝不能姑息纵容。为了尽可能避免作弊行为的发生,除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和加强宣传外,有条件者可采用A、B卷,即考生试题与周围同学试题顺序不同,或者采用计算机考试,及时有效地制止考试作弊流行状况已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同时也是提高高等中医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

    5 新模式的优势及发展前景按照新模式培养中医人才,不仅有利于提高毕业生临床动手能力及应变能力,同时还有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潜在创造力的发挥。这种培养模式,不仅符合中医学术特点及中医教育的自身规律,满足社会对复合运用型高级临床中医师的需求,同时也是适应世界医学模式向生物椥睦項社会椈肪?工程)模式转换的需要,也是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前提及实现中医现代化人才培养的关键。因此,“课堂实践同步、以学生为中心、实践为重点,提高动手能力为目的”的高等中医教育模式,具有广阔的教育前景,值得进一步探究及推广实施。,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