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中医学与辩证法
编号:10464658
摇摆法的源流及发展 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针灸96级

    党润

    提 要 针刺补泻手法中的摇摆法最早见于《内经》,其作用也 仅 限于摇大针孔,引邪外出,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创立了“青龙摆尾”,“白虎摇 头”等法,为摆法的临床运用开辟了更加广泛的天地。

     关键词 摇摆法 青龙摆尾 白虎摇头

    施术者运用针具的手法及其操作技能的优劣是针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一环,历代都有医家对此进行论述,使得针刺手法不断丰富起来。特别是宋、金以后,针刺 尤其重视手法,这一时期针灸医家和针灸专著辈出,各有所长,对后世影响亦颇为深远。现 在临床所采用的针刺手法大多是根据这一时期的。纵观古今,针刺手法灵活多样,但究其根 源,不外乎几种基本的手法,各种复杂的手法都是一些基本手法的综合运用。作为一名临床 针灸师,必须首先掌握好基本手法的操作,再在此基础上,根据实践经验和临床疗效来发挥 、辩证选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我就对临床上最常用的基本手法之一——摇摆法的 源 流,具体操作方法及后世的发挥作简单论述。
, 百拇医药
    1 摇摆法的源流:

    摇摆法实际上包括摇法和摆法两种针刺手法,由于同出自于《灵枢·官能》篇:“遥大 其孔,气出乃疾”,且临床操作又都有摇动针身的手法,故列在一起讨论。另《素问·调经 》篇也载:“外门不闭,以出其疾,摇大其道,如利其路。”〈1〉《内经》的两段 引文都指出了摇摆法在临床运用中主要是为了“引邪外出,以泻其实”的目的。后世医家继 承了这一观点,并进一步阐述。如元代著名针灸家窦汉卿在《针经指南》中将摇法列入下针 十四法,其载:“摇者,凡泻时,欲出针,必须摆动而出者。”〈2〉元末明初著名 针灸家徐凤在其所著的《金针赋》中也论到:“摇而退之,出针之法。”李梃《医学入门》 中 载:“摇而出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退针摇也,以两指拿针尾,向上下左右各摇五七下 ,提二七下,能散诸风。”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写道:“凡出针三部,欲泻之际,每一部 摇一次,针六摇而已,以指捻针,如扶人头摇之状,庶使针孔开大也。”机要所著《针灸问 对》中载:“退针出穴之时,必须摆撼而出之。”〈3〉清代医家吴谦在《医宗金鉴 》中载:“出针三部皆六摇,依次推排在指梢,孔穴大开无窒凝,邪气退出病自消。”
, 百拇医药
    上述医家都是禀承《内经》中关于摇摆法的操作方法及其作用,可以看出摇摆法在临床 运用特别广泛,尤其用于实热证,在出针之时,摇大针尾,引邪外出。其具体操作方法又有 所不同,明代医家李梃所述摇法是在出针之时,以两指拿针尾,上下左右各摇五七下,提二 七下,而杨继洲和吴谦则将摇法阐述为“凡出针三部,每一部摇一次,计六摇而已。”摇摆 法的具体操作方法是如何定义的,摇法和摆法又有何区别,下面予以阐述。

    2 摇摆法的具体操作:

    摇法与摆法很类似,都是在针刺得气后将针提起少许,摇摆针身的手法。但摇是上下左 右摇振针柄,以散风、泻热。如《针灸大成》中说:“摇而伸之。此乃先摇动针头,待气至 ,却退一豆许,乃先深而后浅,自内引外,泻针之法也。”

    摆法,则是针刺得气以后,以拇、食指持针柄,左右来回频频轻微摆动针身,用以催气 ,如清代医家周树冬载《金针梅花诗钞》中载:“摇,植针入穴得气后,即将针提起少许, 夹持针柄,一左一右,频频摆动,以催气前进,使气向远处流行。”〈2〉
, 百拇医药
    3 摇摆法的发展

    在继承摇摆法的基本操作特点的基础之上,后世医家又将其用法扩大化,并与其它手法 结合,创立了新的复式手法,即后来徐凤在《金针赋》中所载的“飞经走气”四法中的“青 龙摆尾”和“白虎摇头”法。 3.1 青龙摆尾法

    以沿针尖方向行气,并结合摇针行气,九六补法组成的复式手法,在《金针赋》中列为 “飞经走气”第一法。“青龙摆尾,如扶船舵,不进不退,一左一右,慢慢摆动。”高武在 《 针灸聚英》中称此法为“苍龙摆尾”,其载:“苍龙摆尾气交流,血气奋飞遍体周,任君疼 痛百般疾,一插须臾万病休。”其具体操作方法即是进针得气后,将针提至穴 位浅层(天部 ),按倒针身,以针尖指向病所,执住针柄不进不退,向左右(以45°角内,或前后慢慢拔动 , 往返拔针如扶船舵之状,摇摆九次,甚则二十七之数,使针感逐渐扩散。如《医学入门》中 载:“以两指扳倒针头,朝病如扶船舵,执之不转,一左一右,慢慢拔动九数,甚三九二十 七数,其气过经交流。"〈3〉
, 百拇医药
    青龙摆尾在临床上运用以行气为主,兼能补虚,有湿通气血,推动经气流行的作用,但 也不仅限于虚证。《针灸大成》中载:“凡欲下针时,飞气至关节去处,便使回拔者,将针 慢慢扶之,如舡之舵,左右随气而拔之,其气自然交感。”现有报道用此法治疗气血瘀滞的 腹痛者,效果良好,针刺的穴位有中脘、天枢、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 3.2 白虎摇头法

    以提插、捻转、呼吸三种方法,结合直立针身而摇的手法,在《金针赋》中被列为 “ 飞经 走气”第二法,后世又有称“赤凤摇头”。《金针赋》中载:“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 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其具体操作方法即是进针至穴位深层(地部),得气后两指扶 针尾,随病人呼吸,插针时左转一呼一摇,提针时右转一吸一摇,《针灸问对》中还记载医 生在操作此法过程中,用押手配合,在经穴的上方或下方按压,以控制经气流行的方向。如 :“行针之时,开其上气,闭其下气,气必上行;开其下气,闭其上气,气必下行。如刺手 足,欲使气上行,以指下抑之,欲使气下行,以指下抑之,手指头按住少时,其气自然行也 。”
, http://www.100md.com
    “白虎摇头”在临床上运用以行气为主,兼能泻实,有清热泻火,祛风化痰的作用,《 针灸大成中》这样写道:“凡下针得气,如要使之上,须关其下,要下,须关其上,连连进 针。”现有报道用此法治疗狂躁型精神病有明显效果,针刺合谷、人中、丰隆等穴。

    综上所述,摇摆法作为一种古老的针刺手法,操作简单,疗效明确,因而被历代医家所 接受,临床运用时灵活多变,常可配合其它的手法达到补虚泻实的效果。历代医家对摇摆法 作了详尽的阐述,各个医家又有所不同,不管选用哪一种具体手法进行操作,都应根据病人 和病情的需要,不可拘泥于古。要掌握好针刺的深度和摇摆的幅度,仔细辨证,合理运用补 泻,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大千.中国针灸大辞典.第一版.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8.

    2程宝书.针灸大辞典.第一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12.

    3陆寿康,等.针法灸法一百种.第一版.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0.

    4杨继洲.针灸大成.第一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2. 

    (编辑/陈〓薇),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