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理伦探讨 > 中医学与辩证法
编号:10464699
头面经络与中枢的联系浅探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骨伤97级 杨卫华

    提 要 脑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部分,其结构与头面经络密切联系 ;脑作为头气街,与头面经络功能息息相关。

    关键词 经络实质 交叉 脑 气街

    一、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

    现代关于经络实质的研究存在着多种假说,从不同的角度对经络实质进行阐释,其中,他们 的 基本观点都多与神经有关,如: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主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 结构的人体功能调节系统的观点;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等已知结构之外而与 之又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功能调节系统的观点(1);关于经络实质的假说中有“中枢 神经系统相关说”,“周围神经相关说”(1)等,都将研究的方向与神经系统相联系 来探讨经络实质。笔者认为经络学说的形成是基于对腧穴的认识,以及中医脏象学说的出 现 ;因而对经络实质的探讨,就解剖定位而言,它是独立于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内分泌系 统等结构的;就功能而言,它的功能则是通过上述诸系统而表现的;就其本质而论,是中医 脏象学说“有诸内必形诸外”的对腧穴、气血循行的系统化理论及实践认识,是三者的有机 结合,因此脱离中医理论学说的指导,仅以解剖等手段研究经络实质是有悖于经络学说的。
, 百拇医药
    二、头面的经络分布概况与经气流注

    1)头面的经络分布概况

    “头为诸阳之会”,在针灸经络学说中,阳经会集于头部:太阳经结于目,阳明经结于鼻口 ,少阳经结于耳;手足三阳经在头面相交接连络。而手足三阴经亦以络脉、经别,通过表 里经与头相联系,加“四总穴歌”:“头项寻列缺”,即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列缺,通过手阳 明大肠经使手太阴肺经与头面颈项相联系。

    就奇经八脉而言任脉、督脉、冲脉、阴阳、阴阳维都在头面颈项部有所分布,因而与头面 产生联系。奇经八脉中,带脉虽然没有直接上于头面颈项部,但《素问·痿论》:阳明,冲 脉……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因而可以认为带脉也可通过足少阳经(带脉、五枢、维 道穴)、督脉与头面颈项及脑(督脉入络于脑)产生相关联系。

    2)头面的经气流注特点
, 百拇医药
    由于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在头面部均有联系或分布,因而头面的经气流注既有一般性规律, 又有特殊之处。

    首先,头面部的经气流注顺序是按照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进行的,即同名阳经在头面相交接 后,足三阳经由头走足。

    其次,头面部因内有脑的存在,阳经会集于头部,而其气通于脑,即《灵枢·邪气藏府病 形 》:“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大惑论》:“五藏六腑之精皆上注于目……肌 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气、血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后出于项中”。在“气 街”、“四海”理论中,“头有气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脑为髓海”。《灵枢 ·海论》:“髓海有余则轻劲多为,自过其度;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 所见,懈怠守卧”。经气(脏腑之血气)会聚于头面,而最终以髓海(脑)为依归,使其能调控 周身经络、肢体,即出神明,主动静。这可谓是古代医家对脑(中枢神经系统)的朴素认识, 但已确立了脑对全身功能的确定性统帅作用。
, 百拇医药
    第三,经气在目与唇之间的区域内存在着特殊交接关系。

    目者,宗脉之所聚也,上液之道也;诸脉者皆属于目。督脉,“与太阳起于目内眦;其少 腹 直上者,上系两目之下(同任脉)”。脉,“属目内眦”;足太阳,“有通项于脑者,正属 目本,名曰眼系”;阴阳,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1)——此 处,阴阳脉阴阳相交,若结合现代解剖,即视交叉的存在,且言阴阳亦可代指左右,故笔 者认为阴阳交于目锐眦,其经气是左侧阴交叉右侧阳,左侧阳交右侧阴,阴阳 相 济,从而交通一身阴阳之气,调节肢体运动。足太阳之筋,“支者为目上纲”;足阳明之筋 ,“上合于太阳,为目下纲”;足少阳之筋,“支者结于目眦为外维”;足阳明经别,“还 系目系’;足少阳经,“起锐眦”,“至锐眦后”;手太阳经,“至目锐眦”;手少阴经别 ,“合目内眦”;足少阳经别,“系目系,合少阳于外眦”;手少阴经,“系目系”;足厥 阴经,“连目系”。(1)交人中——左之右,右之左”,足阳明“起于鼻,交额中旁 约太阳之脉”,即手阳明经在人中相交,并左右交叉至迎香而止;及阳明经汇接对侧手阳明 经经气,并“旁纳太阳之脉”,“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即是足阳明左右 经气再次进行交叉会聚,并对其他经气(同名经以外)进行整合。
, http://www.100md.com
    三、中枢神经系统与针灸经络学 

    1)目与唇之间的断面解剖

    在目与唇之间区域的颅脑矢状面磁共振扫描像( S E600/35)(2),可清楚地 观察到, 此区水平面上的中枢神经系统是脑干、小脑、间脑等的分布,就中枢神经系统解剖而言,脑 干对上行神经冲动的传导;脑干网状结构的纤维联系;下行传导束中皮质脊髓束的延髓下端大部分 交叉至对侧形成锥体交叉;小脑传入,传出性纤维及新小脑损伤表现的肌张力低下,易疲 劳,深反射迟缓,协调运动严重紊乱(3)。其中枢神经纤维存在着交叉投射现象。而 在这些中枢的体表水平面上相应的有着经络的交叉流注,以“有诸内必形诸外”的观点,这 种结构与现象间是有相关联系的。其次,从此区域的腧穴主治共性也同样可推论其与中枢结 构的关系。

    2)实验针灸学的研究

    针刺效应及针刺信号的传导是深感觉的传导,针刺过程中,脊髓以上的脑部通过中枢下行抑 制系统对感觉性传入冲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对脊髓背角有关神经元产生突触前抑制),从而减 弱或抑制了感觉性冲动的传入(4)。同时,针刺可激活或增强某些中枢神经递质的活动,达到不同的刺激效应(4)。
, 百拇医药
    四、对脑与经络学临床运用的思考

    就中枢神经系统对针灸、针刺效应的关系来看,首先二者具有某些相似的联系,如上文所 提 神经纤维交叉与经络交接;其次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信号存在整合作用等,并且通过中枢神 经系统等来表达针刺效应。

    而从气街理论来看,“头有气街”,“气在头者,止之于脑”,脑(结构和功能结合)作为 头气街,故而头面某经某所病,其经气不行常道,则必须通过气和街——脑,来循行经气, 即脑对经气如同大脑对针刺信号的整合,一样也存在整合作用,如:若下齿痛,痛在左,取 刺合谷,究竟应取左合谷还是右合谷?如果说“左病右取”,依据什么?笔者认为,左下齿痛 是左手阳明经气此所不通,经气不能正常地左右交叉,则左侧经气行入于脑,再与右手阳 明 交,故当取右侧合谷,“以常调变”,通过对正常经气的补泻调节,以引导行入气街中的患 侧经气,经络,这即是脑气街作用的表现。

    五、小结
, http://www.100md.com
    经络,作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内容,对其实质与神经关系的探讨是现代实验针灸学说的重要 内容,就其实质的寻找,应是“有诸内必行诸外”的逆行推寻,不能推开中医理论,执迷于 解剖结构的研究。本文仅从头面经络与中枢神经的某些联系来浅谈经络实质探寻与阐述一些 似明似暗的经络理论,说明气街的治病机理,但认识尚肤浅。

    

    参考文献


    1. 李鼎,等.经络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 刘军.影像断面解剖学.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 

    3. 唐竹吾,等.中枢神经系统解剖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

    4. 李僖,等.针灸新知识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