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文化 > 中医文化
编号:10464809
浅谈中医艺术美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12日 成都中医药大学
     成都中医学院药学系86级 蒋麟

    千百年来,中医学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伴发展,相互融合,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中医的术语用词,就相当艺术。中医将枯燥的医学症状,加工为雅致的隐语,而又能形象,准确的表达其内涵。如将“临终”之前的神志清醒,病情的反常称之为“残灯复明”;小便淋漓不止,古书曰“水泉不止”;与现代医学神经官能症类似的一组症状,称之为“百合病”。

    中药材的命名更是妙不可言。鼯鼠的粪便便美名为“五灵脂”;地瓜儿苗又称“泽点”。屈原在它的《离骚》中,先后几十次用到了江离,泽兰,木兰,申椒,佩兰,白芷,香茅,木莲,荷花,菊花等二十种药名。这些芳香性中药不仅恰当的象征和比喻诗人的高洁情操,而且给诗文添了一种特殊的韵味,药名的运用成了这片千古佳作的鲜明特点。

    大家熟悉的《西游记》,在第三十六回中,也有一首药名诗,为三藏抒情之作。

    自从益智登山盟,王不留行送出城。

    路上相逢三棱子,途中催趱马兜铃。

    导坡转涧求荆芥,迈岭登山拜茯苓。

    防己一身如竹茹,茴香何日拜朝廷?

    诗中运用的九味药名,巧妙的解释了西游记的情节,颇值玩味。

    唐宋之时,文人以药名入诗,入联尤为盛行,出现了不少好诗,妙对,成为医学与文学融合的宝贵纪念。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除此之外,中医临症用药也很讲艺术,讲究处方用药少而精;讲究调味;方剂配药讲究君臣佐使,形象的说明了药味之间的关系。

    医圣张仲景所传之方剂,背后人推为“经方”,不仅因其治病有奇效,还因其选药少而精,颇有中医的艺术美,“麻黄汤”为古今治外感伤寒表实证之要方,而药仅四味,精妙无比。反之,若医家中有人处方不求精简,只顾面面俱到,用药不专,将会被人戏称为“大包”。

    中医在辩证施治,处方用药事业也颇有艺术家的风度。大凡名医,均各有一手绝招,如艺术家之各有风格。他们往往处方用药不多,病人服上一二剂,便可药到病除;且各名医家一般都有几味自己常用之药,犹如画家喜爱的几种颜料,巧加搭配,便可挥洒自如。中药配方变化多端,奥妙无穷,中医只要领悟其中包含的基础理论,就能在此基础上发挥创造力,从救死扶伤中体味到创造的乐趣。

    以上是我学习中药知识的一点体会,从中深深感到专业的趣味。在学习中,若能利用中医药的艺术之处改进学习方法,寓学于乐,则其乐无穷。比如,在学习方剂学时,就不必机械的记忆药方的组成,可将药味编串成一些有趣的句子,在编与背的过程中,既有乐趣,又能有效的加强记忆。如“牡蛎散”的组成可编为“骑(黄芪)马(麻黄)卖(小麦)牡蛎”;五苓散编成二苓(茯苓,猪苓)摘(泽泻)白(白术)桂(桂枝)”......有人甚至用这种方法编了一本小册子,帮助学生记忆。

    我们中医专业的同学,如果在学习中多留心,会发现更多,更妙的中医艺术美,增加学习的兴趣和对专业的热爱。, 百拇医药